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87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排汗结构和防护结构,所述竹炭纤维层下方设置有纱线层,且纱线层中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排汗结构设置于连接槽内部,且排汗结构上方设置有印花层,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印花层内侧,所述纱线层中间编织有金属丝。该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设置有排汗结构,使得汗液能够及时输送至物料外侧,加快挥发,同时减少外部液体的渗入,设置有防护结构,增加物料的耐磨性的同时,减少外部液体的渗入,保持物料的干燥度,增强用户使用的舒适度,设置有印花层和金属线,便于物料进行印花的同时,对本布料外侧进行保护,增强生产效率,金属丝保护布料的硬度,不易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织布技术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我国古代已经将这种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出现了很多的织物品种。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传统工具实现了机械化,使得面料的生产速度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面料材料,给面料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特性,使面料的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其结构紧凑,使用范围极广。目前市场上的针织面料的吸湿功能较差,不能够及时将汗液排出,降低了穿着时的舒适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排汗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排汗结构和防护结构,所述竹炭纤维层下方设置有纱线层,且纱线层中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排汗结构设置于连接槽内部,且排汗结构上方设置有印花层,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印花层内侧,所述纱线层中间编织有金属丝。优选的,所述排汗结构包括纯棉层、无捻棉束和挥发片,所述无捻棉束设置于连接槽内部,且无捻棉束下方连接有纯棉层,所述无捻棉束上方连接有挥发片。优选的,所述纯棉层的位置与挥发片的位置之间关于无捻棉束的横向中心线对称,且挥发片呈“T”字形形状。优选的,所述无捻棉束呈矩形均匀分布于连接槽内,且挥发片之间关于无捻棉束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聚酯纤维和连接网,所述聚酯纤维设置于印花层内侧,且聚酯纤维内部设置有连接网。优选的,所述聚酯纤维均匀分布于印花层内侧,且连接网面积与聚酯纤维的面积相同。优选的,所述印花层内侧与排汗结构外侧之间尺寸相互配合,同时金属丝呈片状均匀分布于纱线层中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设置有排汗结构,使得汗液能够及时输送至物料外侧,加快汗液挥发,同时减少外部液体的渗入。2、本技术设置有防护结构,增加物料的耐磨性的同时,减少外部液体的渗入,保持面料的干燥舒适性。3、本技术设置有印花层和金属线,便于面料进行印花的同时,还可对布料外侧进行保护,同时金属丝可以保护布料不易被破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方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纱线层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印花层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竹炭纤维层;2、纱线层;3、连接槽;4、排汗结构;401、纯棉层;402、无捻棉束;403、挥发片;5、印花层;6、防护结构;601、聚酯纤维;602、连接网;7、金属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1、纱线层2、连接槽3、排汗结构4、纯棉层401、无捻棉束402、挥发片403、印花层5、防护结构6、聚酯纤维601、连接网602和金属丝7,竹炭纤维层1下方设置有纱线层2,且纱线层2中间设置有连接槽3,排汗结构4设置于连接槽3内部,且排汗结构4上方设置有印花层5,排汗结构4包括纯棉层401、无捻棉束402和挥发片403,无捻棉束402设置于连接槽3内部,且无捻棉束402下方连接有纯棉层401,无捻棉束402上方连接有挥发片403,纯棉层401的位置与挥发片403的位置之间关于无捻棉束402的横向中心线对称,且挥发片403呈“T”字形形状,无捻棉束402呈矩形均匀分布于连接槽3内,且挥发片403之间关于无捻棉束402的纵向中心线对称,使得汗液能够及时输送至物料外侧,加快挥发,同时减少外部液体的渗入;防护结构6设置于印花层5内侧,防护结构6包括聚酯纤维601和连接网602,聚酯纤维601设置于印花层5内侧,且聚酯纤维601内部设置有连接网602,增加物料的耐磨性的同时,减少外部液体的渗入,保持物料的干燥度;纱线层2中间编织有金属丝7,印花层5内侧与排汗结构4外侧之间尺寸相互配合,同时金属丝7呈片状均匀分布于纱线层2中间,便于物料进行印花的同时,对本布料外侧进行保护,金属丝7保护布料的硬度,不易破损。工作原理:对于这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首先在使用过程中,汗液通过纯棉层401流通至无捻棉束402,然后扩散至挥发片403,从而增加挥发面积,加快汗液的排放,同时聚酯纤维601有效的将物料外部的液体部分隔离,防止进入物料内部影响舒适感,然后竹炭纤维层1保证物料的整洁,有效的将细菌等杂质进行隔离,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金属丝7在使用过程中,有效的保证物料的完整性,同时纱线层2增加物料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就这样完成整个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的使用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1)、排汗结构(4)和防护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1)下方设置有纱线层(2),且纱线层(2)中间设置有连接槽(3),所述排汗结构(4)设置于连接槽(3)内部,且排汗结构(4)上方设置有印花层(5),所述防护结构(6)设置于印花层(5)内侧,所述纱线层(2)中间编织有金属丝(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包括竹炭纤维层(1)、排汗结构(4)和防护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1)下方设置有纱线层(2),且纱线层(2)中间设置有连接槽(3),所述排汗结构(4)设置于连接槽(3)内部,且排汗结构(4)上方设置有印花层(5),所述防护结构(6)设置于印花层(5)内侧,所述纱线层(2)中间编织有金属丝(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汗结构(4)包括纯棉层(401)、无捻棉束(402)和挥发片(403),所述无捻棉束(402)设置于连接槽(3)内部,且无捻棉束(402)下方连接有纯棉层(401),所述无捻棉束(402)上方连接有挥发片(4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棉层(401)的位置与挥发片(403)的位置之间关于无捻棉束(402)的横向中心线对称,且挥发片(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凉凉
申请(专利权)人:大永福建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