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80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包括抛光机本体和固定在抛光机本体内壁上的抛光机主电机,所述抛光机主电机和抛光机本体的对夹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板,且卡接板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散热元件和第二散热元件,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和第二散热元件均包括汽化管、散热件、冷凝回流管、过滤仓、固定铜斗、风管和风机,且散热件的一端和冷凝回流管的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流引导组件、温度传感组件、水冷组件、温度检测组件和湿度传感组件形成排热结构,通过温度传感组件和湿度传感组件配合水冷组件,通过铜管内的液体快速液化吸热,循环利用铜管内的液体汽化配合上气流引导组件将热量快速引导。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of automatic pol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抛光机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抛光机是一种电动工具,抛光机由底座、抛盘、抛光织物、抛光罩及盖等基本元件组成。抛光机操作的关键是要设法得到最大的抛光速率,以便尽快除去磨光时产生的损伤层。同时也要使抛光损伤层不会影响最终观察到的组织,即不会造成假组织。其中抛光机电机是抛光机主要部件,会在工作时差生大量热,需要对抛光机进行散热,保证其高效的工作温度。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809502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设有吸热扇,所述吸热扇的右侧设有吸热管,所述吸热扇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板的左侧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上述专利中的散热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包括抛光机本体和固定在抛光机本体内壁上的抛光机主电机,所述抛光机主电机和抛光机本体的对夹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板,且卡接板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散热元件和第二散热元件,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和第二散热元件均包括汽化管、散热件、冷凝回流管、过滤仓、固定铜斗、风管和风机,且散热件的一端和冷凝回流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汽化管的数量为四至五个,且四至五个汽化管的一端等距离分布在冷凝回流管的外壁上,所述汽化管的另一端外壁连接有过滤仓,且过滤仓的另一端和风机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风机的另一端套接在风管的内壁上,且风管的另一端焊接在固定铜斗的底部内壁上。优选的,所述汽化管的内壁填充有汽化液,且冷凝回流管和汽化管的连接处对夹连接有控制阀。优选的,所述过滤仓和汽化管的连接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PLC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散热件包括壳体、半导体格栅和过水管,且半导体格栅和过水管均卡接在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过水管绕接在半导体格栅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两侧分别焊接有冷风管、进水管、出水管和热风管,且过水管对夹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和第二散热元件的外壁靠近过滤仓一侧相连通,且过滤仓的外壁焊接有对流格栅。优选的,所述风机和半导体格栅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PLC控制器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散热装置通过气流引导组件、温度传感组件、水冷组件、温度检测组件和湿度传感组件形成一套系统式的排热和利用热量的结构,通过温度传感组件和湿度传感组件将局部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的位置确认出,然后通过不接触式的水冷组件,通过铜管内的液体快速液化吸热,循环利用铜管内的液体汽化和液化对热量传递的迅速,配合上气流引导组件将热量快速引导;2.本散热装置通过左右对置的散热结构,保证不同发热区间,通过热量迁移,减少局部过热的现象,散热方式基于散热系统上,在系统内部实施速度较快,可将热量随着气流引导,对流部分引导机体外,不会影响内部的元件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的散热元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的散热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抛光机主电机、2卡接板、3第一散热元件、4第二散热元件、5温度传感器、6汽化管、7散热件、8冷凝回流管、9过滤仓、10固定铜斗、11风管、12风机、13冷风管、14进水管、15热风管、16出水管、17半导体格栅、18过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包括抛光机本体和固定在抛光机本体内壁上的抛光机主电机1,抛光机主电机1和抛光机本体的对夹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板2,且卡接板2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散热元件3和第二散热元件4,第一散热元件3和第二散热元件4均包括汽化管6、散热件7、冷凝回流管8、过滤仓9、固定铜斗10、风管11和风机12,且散热件7的一端和冷凝回流管8的一端相连接,汽化管6的数量为四至五个,且四至五个汽化管6的一端等距离分布在冷凝回流管8的外壁上,汽化管6的另一端外壁连接有过滤仓9,且过滤仓9的另一端和风机12的一端相连接,风机12的另一端套接在风管11的内壁上,且风管11的另一端焊接在固定铜斗10的底部内壁上,汽化管6的内壁填充有汽化液,且冷凝回流管8和汽化管6的连接处对夹连接有控制阀,过滤仓9和汽化管6的连接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5,且温度传感器5的信号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5的型号为BM100,散热件7包括壳体、半导体格栅17和过水管18,且半导体格栅17和过水管18均卡接在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过水管18绕接在半导体格栅17的外壁上,壳体的外壁两侧分别焊接有冷风管13、进水管14、出水管16和热风管15,且过水管18对夹在进水管14和出水管16之间,第一散热元件3和第二散热元件4的外壁靠近过滤仓9一侧相连通,且过滤仓9的外壁焊接有对流格栅,风机12和半导体格栅17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PLC控制器相连接,PLC控制器的型号为S7-200。工作原理:本抛光机主电机1的外壁设置卡接板2和散热空腔,散热元件内壁的温度检测端、温度传感组件端,风机12的外壁也设有螺孔,通过限位螺栓固定,将风管11的一端贴近散热端,进行引导热量的迁移,内置的水冷组件在作业时,将热量在汽化管6内迅速吸热,在过滤仓9内的风力迁移下到达散热结构上,散热件7中部件将温度逐级递减,再将水冷组件中的热量排出,液体液化再循环利用至冷凝回流管8内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包括抛光机本体和固定在抛光机本体内壁上的抛光机主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主电机(1)和抛光机本体的对夹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板(2),且卡接板(2)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散热元件(3)和第二散热元件(4),所述第一散热元件(3)和第二散热元件(4)均包括汽化管(6)、散热件(7)、冷凝回流管(8)、过滤仓(9)、固定铜斗(10)、风管(11)和风机(12),且散热件(7)的一端和冷凝回流管(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汽化管(6)的数量为四至五个,且四至五个汽化管(6)的一端等距离分布在冷凝回流管(8)的外壁上,所述汽化管(6)的另一端外壁连接有过滤仓(9),且过滤仓(9)的另一端和风机(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风机(12)的另一端套接在风管(11)的内壁上,且风管(11)的另一端焊接在固定铜斗(10)的底部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包括抛光机本体和固定在抛光机本体内壁上的抛光机主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主电机(1)和抛光机本体的对夹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板(2),且卡接板(2)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散热元件(3)和第二散热元件(4),所述第一散热元件(3)和第二散热元件(4)均包括汽化管(6)、散热件(7)、冷凝回流管(8)、过滤仓(9)、固定铜斗(10)、风管(11)和风机(12),且散热件(7)的一端和冷凝回流管(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汽化管(6)的数量为四至五个,且四至五个汽化管(6)的一端等距离分布在冷凝回流管(8)的外壁上,所述汽化管(6)的另一端外壁连接有过滤仓(9),且过滤仓(9)的另一端和风机(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风机(12)的另一端套接在风管(11)的内壁上,且风管(11)的另一端焊接在固定铜斗(10)的底部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抛光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管(6)的内壁填充有汽化液,且冷凝回流管(8)和汽化管(6)的连接处对夹连接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抛光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思月朱洪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清镇市绿洲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