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柳娟专利>正文

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577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48
一种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床板支撑框上面架设有可活动床板,可活动床板下面相对旋转连接有能沿床板支撑框行走的转辊,转辊沿床板支撑框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转辊位于可活动床板的端部,转辊的左右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的左右宽度,可活动床板的前后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的前后长度,可活动床板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上时,转辊位于床板支撑框外侧;可活动床板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连接有前后对应设置的把手。可活动床板下面前后两端均分别相对旋转连接转辊。转辊通过支架相对旋转连接在可活动床板下面,支架为开口向上的“U”型,支架沿床板支撑框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支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可活动床板固定相连,转辊相对旋转连接在支架的中间段上。

Nursing bed for first a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突发疾病或受伤,因此需要进行急救,在这种情况下,病人通常不能独立行走,甚至是处理晕迷状态,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转移。目前救护车上使用的、用于转移病人的装置是担架,使用担架转移病人时需要多次搬抬病人,即将病人从事发地点抬到担架上,再将病人从担架抬到急诊室的病床上,如果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还要再将病人从急诊室的病床抬到移动推床上,最后再将病人从移动推床抬到病房内的病床上。整个过程中,病人被多次搬抬,对于骨折的病人来说,骨折部位很容易受到二次伤害,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病痛,对于患有心脑疾病的病人来说,本身就头晕目眩,多次的搬抬会使病人更不舒服。而且,搬抬病人往往有时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共同操作,占用人力太多,同时,多个护理人员挤在一起,也不方便搬抬病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病人带来痛苦、省时省工、操作使用方便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包括床腿(1),床腿(1)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支撑框(6),床板支撑框(6)为长方形,其特征在于,床板支撑框(6)上面架设有可活动床板(5),可活动床板(5)下面相对旋转连接有能沿床板支撑框(6)行走的转辊(3),转辊(3)沿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转辊(3)位于可活动床板(5)的端部,转辊(3)的左右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可活动床板(5)的前后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前后长度,可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6)上时,转辊(3)位于床板支撑框(6)外侧;可活动床板(5)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连接有前后对应设置的把手(4)。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床板(5)下面前后两端均分别相对旋转连接所述转辊(3)。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3)通过支架(9)相对旋转连接在可活动床板(5)下面,支架(9)为开口向上的“U”型,支架(9)沿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支架(9)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可活动床板(5)固定相连,转辊(3)相对旋转连接在支架(9)的中间段上。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前后走向的导轨(2),导轨(2)的外端向下倾斜设置,导轨(2)的里端与床板支撑框(6)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可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6)上时,所述转辊(3)位于导轨(2)上方。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前后两端外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导轨(2)。可活动床板(5)放置后平稳,不会前后滑动。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左右成对设置。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为开口向下的“U”型。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床板(5)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开设有滑槽(7),滑槽(7)带有向上的开口,滑槽(7)为前后走向,所述把手(4)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8),滑块(8)前后滑连接在滑槽(7)内。根据所述的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7)的纵向截面为倒置的、中空的“T”型,所述滑块(8)前后滑连接在滑槽(7)的下部空间内,所述把手(4)的下端延伸至滑槽(7)上部的空间内。本技术对原有的病床进行了改进,将床板设计成可活动床板,可活动床板可以在救护车上单独使用,在转移病人的过程中,病人可以一直躺在可活动床板上,将可活动床板和病人同时转移,而不是单独搬抬病人的身体,因此可以有效减轻对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而且,只需要两个成年人护理人员便能完成对病人的转移,操作使用方便,省时省工,护理人员不再是拥挤在一起,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位置,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床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床腿;2、导轨;3、转辊;4、把手;5、可活动床板;6、床板支撑框;7、滑槽;8、滑块;9、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包括床腿(1),床腿(1)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支撑框(6),床板支撑框(6)为长方形,床板支撑框(6)上面架设有可活动床板(5),可活动床板(5)下面相对旋转连接有能沿床板支撑框(6)行走的转辊(3),转辊(3)沿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转辊(3)位于可活动床板(5)的端部,转辊(3)的左右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可活动床板(5)的前后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前后长度,可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6)上时,转辊(3)位于床板支撑框(6)外侧;可活动床板(5)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连接有前后对应设置的把手(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活动床板(5)下面前后两端均分别相对旋转连接所述转辊(3)。所述转辊(3)通过支架(9)相对旋转连接在可活动床板(5)下面,支架(9)为开口向上的“U”型,支架(9)沿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支架(9)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可活动床板(5)固定相连,转辊(3)相对旋转连接在支架(9)的中间段上。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前后走向的导轨(2),导轨(2)的外端向下倾斜设置,导轨(2)的里端与床板支撑框(6)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可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6)上时,所述转辊(3)位于导轨(2)上方。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前后两端外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导轨(2)。可活动床板(5)放置后平稳,不会前后滑动。所述导轨(2)左右成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4)为开口向下的“U”型。所述可活动床板(5)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开设有滑槽(7),滑槽(7)带有向上的开口,滑槽(7)为前后走向,所述把手(4)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8),滑块(8)前后滑连接在滑槽(7)内。所述滑槽(7)的纵向截面为倒置的、中空的“T”型,所述滑块(8)前后滑连接在滑槽(7)的下部空间内,所述把手(4)的下端延伸至滑槽(7)上部的空间内。在本技术中,把手移动到中间后还能当做挡板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包括床腿(1),床腿(1)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支撑框(6),床板支撑框(6)为长方形,其特征在于,床板支撑框(6)上面架设有可活动床板(5),可活动床板(5)下面相对旋转连接有能沿床板支撑框(6)行走的转辊(3),转辊(3)沿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转辊(3)位于可活动床板(5)的端部,转辊(3)的左右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可活动床板(5)的前后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前后长度,可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6)上时,转辊(3)位于床板支撑框(6)外侧;可活动床板(5)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连接有前后对应设置的把手(4);所述可活动床板(5)下面前后两端均分别相对旋转连接所述转辊(3);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前后走向的导轨(2),导轨(2)的外端向下倾斜设置,导轨(2)的里端与床板支撑框(6)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可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6)上时,所述转辊(3)位于导轨(2)上方;所述床板支撑框(6)的前后两端外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导轨(2);所述可活动床板(5)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开设有滑槽(7),滑槽(7)带有向上的开口,滑槽(7)为前后走向,所述把手(4)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8),滑块(8)前后滑连接在滑槽(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急救的护理床,包括床腿(1),床腿(1)上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支撑框(6),床板支撑框(6)为长方形,其特征在于,床板支撑框(6)上面架设有可活动床板(5),可活动床板(5)下面相对旋转连接有能沿床板支撑框(6)行走的转辊(3),转辊(3)沿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方向设置,转辊(3)位于可活动床板(5)的端部,转辊(3)的左右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左右宽度,可活动床板(5)的前后长度大于床板支撑框(6)的前后长度,可活动床板(5)固定架设在床板支撑框(6)上时,转辊(3)位于床板支撑框(6)外侧;可活动床板(5)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柳娟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王柳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