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89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封堵体、集水坑、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矿体巷道中,将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第一集水坑设置在前段巷道的底部,第二集水坑设置在后段巷道的底部;第一泄水管穿过混凝土封堵体,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集水坑相连,第一泄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一高压阀;第二泄水管穿过混凝土封堵体,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后段巷道中,第二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二高压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可靠性高,能够降低排水扬程、减少总排水量且大幅降低排水费用。

Water blocking structure of ore body road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体巷道堵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排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
技术介绍
某矿山分为主矿体和西矿体两个矿体,正在开采水平中段,目前全矿涌水量已超过50000m3/d,其中主矿体涌水量超过20000m3/d,占总涌水量的40%;主矿体占总资源量的比率较少,约为20%,且受采矿方法、设备能力、运输距离长影响,采矿成本较高,因此决定对主矿体的中段巷道进行封堵,封堵后的中段巷道下部资源暂缓开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可靠性高,能够降低排水扬程、减少总排水量且大幅降低排水费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所述矿体巷道中,以将所述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所述前段巷道的下部矿体为暂缓开发矿体;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所述第一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前段巷道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后段巷道的底部;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坑相连,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高压阀;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二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后段巷道中,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二高压阀。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工作过程为:当前段巷道的下部矿体需要暂缓开发或停止开发时,首先分别在前段巷道的底部和后段巷道的底部设置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之后在矿体巷道中设置第一泄水管与第二泄水管,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集水坑相连,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后段巷道中,在第一泄水管的一端和第二泄水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高压阀和第二高压阀;最后在矿体巷道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封堵在矿体巷道中,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穿过混凝土封堵体,可以避免地下水涌入下部矿体,地下水可以通过上部水泵房排出;当重新开发下部矿体时,打开第一高压阀与第二高压阀,使后段巷道的积水通过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流入前段巷道及下部矿体中,最后通过下部矿体处的第二水泵房并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分别在前段巷道的底部和后段巷道的底部设置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方便将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的流水分别导入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避免影响施工;第一泄水管连接第一集水坑与第二集水坑,当需要将第二集水坑的水排入到第一集水坑时,打开第一高压阀,将后段巷道的水排进前段巷道,从而在施工中保护混凝土封堵体,混凝土封堵体将矿体巷道封堵,可以避免地下水涌入下部暂缓开发矿体,使得地下水积聚在后段巷道中,并利用位于下部暂缓开发矿体以上部位的第一水泵房将地下水排出,降低了排水扬程,减少了总排水量,可大幅降低矿山的排水费用;当重新开发下部矿体时,打开第一高压阀与第二高压阀,使后段巷道的积水通过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流入前段巷道及下部矿体中,通过下部矿体处的第二水泵房排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可靠性高,能够降低排水扬程、减少总排水量且大幅降低排水费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包括位于所述前段巷道和所述后段巷道之间的第一围岩壁,所述第一围岩壁形成楔形空间,所述楔形空间的断面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逐渐由大变小;相应地,所述混凝土封堵体包括混凝土封堵体主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的断面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逐渐由大变小而形成楔形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设置在所述楔形空间中且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围岩壁密封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在宽度方向尺寸和高度方向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均逐渐由大变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沿所述矿体巷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矿体巷道的围岩壁还包括第二围岩壁和第三围岩壁,所述第二围岩壁和所述第三围岩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围岩壁的前侧和后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围岩壁相连;相应地,所述混凝土封堵体还包括前混凝土支护和后混凝堵支护,所述前混凝土支护分别与第二围岩壁和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密封连接,所述后混凝土支护分别与所述第三围岩壁和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密封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前注浆管和后注浆管;其中,所述前注浆管有多个,多个所述前注浆管沿前后方向和周向上分布穿过所述前混凝土支护中,并且多个所述前注浆管的一端锚固在所述第二围岩壁上;所述后注浆管有多个,多个所述后注浆管沿前后方向和周向上分布穿过所述后混凝土支护中,并且多个所述后注浆管的一端锚固在所述第三围岩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压力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段巷道中的混凝土支墩,所述混凝土支墩支撑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泄水管有多个,所述第二高压阀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前段巷道中,多个所述第二泄水管的另一端均伸入所述后段巷道中,多个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均对应地设有所述第二高压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水坑、所述第二集水坑以及所述第一泄水管邻近于所述矿体巷道的同一侧布置。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的一个场景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矿体巷道堵水结构1000混凝土封堵体1混凝土封堵体主体101前混凝土支护102后混凝土支护103集水坑2第一集水坑201第二集水坑202第一泄水管3第二泄水管4矿体巷道5前段巷道501后段巷道502第一高压阀6第二高压阀7围岩壁8第一围岩壁801第二围岩壁802第三围岩壁803前注浆管9后注浆管10压力表11混凝土支墩12第一水泵房13第二水泵房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所述矿体巷道中,以将所述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所述前段巷道的下部矿体为暂缓开发矿体;/n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所述第一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前段巷道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后段巷道的底部;/n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坑相连,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高压阀;/n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二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后段巷道中,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二高压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封堵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与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密封连接而封堵在所述矿体巷道中,以将所述矿体巷道分成前段巷道和后段巷道,所述前段巷道的下部矿体为暂缓开发矿体;
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包括第一集水坑和第二集水坑,所述第一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前段巷道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坑设置在所述后段巷道的底部;
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坑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坑相连,所述第一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高压阀;
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二泄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封堵体,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前段巷道中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后段巷道中,所述第二泄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二高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体巷道的围岩壁包括位于所述前段巷道和所述后段巷道之间的第一围岩壁,所述第一围岩壁形成楔形空间,所述楔形空间的断面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逐渐由大变小;相应地,所述混凝土封堵体包括混凝土封堵体主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的断面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逐渐由大变小而形成楔形体,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设置在所述楔形空间中且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围岩壁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在宽度方向尺寸和高度方向尺寸在由所述后段巷道至所述前段巷道的方向上均逐渐由大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体巷道堵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封堵体主体沿所述矿体巷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中郭雷樊勇张东红李慎斌吴世剑马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