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将修复组合物施加于土壤中,并在被施加范围内的土壤的表面施加一层屏障;修复组合物包括组分:蛋白质、木质纤维素、真菌、豆科灌木研磨物;其中蛋白质以干重计算;木质纤维素含水量少于5%;所述修复组合物的施放量为0.04‑0.5k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严重地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人为活动的干扰首当其冲。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那时影响的范围很小。在欧洲一直到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才开始急剧地增长。在我国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废排向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其中包括土壤污染。外来的有毒有害农药、石油、重金属以及酸性物质,破坏了土壤中物质和生态系统固有的动态平衡,或者连续在同一片土壤中连续种植同一种植物导致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作为一种无形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土壤污染问题仍在继续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将修复组合物施加于土壤中,并在被施加范围内的土壤的表面施加一层屏障;修复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其中蛋白质以干重计算;木质纤维素含水量少于5%;修复组合物的施放量为0.04-0.5kg/m2;进一步的,豆科灌木研磨物的植物种类包括毛牧豆、决明、假木豆、紫穗槐、猪屎豆、银合中至少一种。进一步的,蛋白质包括马铃薯蛋白和/或小麦蛋白。<br>进一步的,真菌为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品种。更进一步的,真菌为白腐真菌。更进一步的,的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真菌包括:黄孢原毛平革菌、栎迷孔菌、朱红秘孔菌、胶质干朽菌、虫拟蜡菌、哈茨木霉、米曲霉、云芝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豆科灌木研磨物为植物的根和/或茎。进一步的,屏障的氧气透过率小于等于2000ml/h·m2。其中的真菌需要由木质纤维素包裹,且控制含水量在5%以下,使得真菌处于营养体状态。这是为了保持在释放前尽可能的延迟真菌的存活时间,且避免真菌处于繁殖体无法达到应有的功能。同时为了在释放后真菌能尽快的发挥功效,因此将真菌使用木质纤维素。木质纤维素可以来源于各种植物收成后留下的副产物,以及造纸业、伐木业的残留物;如树杆、废咖啡渣、废纸、落叶、落花、边角树枝、树皮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真菌需要是能够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真菌,最好是白腐真菌。其作用在于白腐真菌能够有效的木质纤维素从而改善土壤肥力以及降解环境污染物(AsgherM,BhattiHN,AshrafMandLeggeRL.RecentdevelopmentsinbiodegradationofindustrialpollutantsbywhiterotfungiandtheirenzymesystemBiodegradation.2008,19:771-783),同时真菌具有富集重金属的作用,且白腐真菌能有效的抑制土壤中的线虫,特别是根结线虫的生长;真菌在菌丝生长或者长出子实体的过程均对土壤有一定的疏松作用。且木质纤维素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不会造成新的污染源。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豆科灌木研磨物是豆科植物在收成后剩余的部分,主要是根部和茎部。豆科灌木研磨物能在白腐真菌消耗完包裹的木质纤维素后利用豆科灌木研磨物继续生长,同时能根据研磨物的尺寸的不同,以此来达到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通常被污染或/和肥力下降的土壤都会有板结、过硬的问题。当真菌无法消耗所有的豆科灌木研磨物时,剩下的研磨物会较为长期的存在于土壤中,防止板结的同时还能具有暂时存储水的作用,直到被其他的分解者或者植物所利用为止。同时根据“8种豆科灌木栽培种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及分布,吴涛姚红艳等,草业科学2016,33(02),210-218”中所记载,豆科灌木植物的根部形成了“AM真菌-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共生关系”,根瘤菌是一种重要的固氮生物,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大的改善关系,AM真菌能够提高植物对病害、贫瘠、盐胁迫、铝毒及污染的抗性。豆科灌木研磨物中附带的根瘤菌和AM真菌在本专利技术中均对土壤的肥力恢复和修复污染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同时为了杀灭被污染土壤中本来存在的线虫,真菌和细菌等,使用蛋白质和铺上屏障隔绝氧气的方式进行,而本修复组合物中自带的真菌由于被包裹在木质纤维素中,本来就处于休眠状态;待屏障去除后能迅速的繁殖扩散,在被污染土壤中重建的生物菌落成为优势种,压迫原本对土壤肥力有害的生物。同时根据“蛋白质在污染土壤生物学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张曦,浙江大学”中记载,蛋白质能对土壤中重金属有修复作用。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将植物以及微生物经过处理后将其制成制剂以此达到改善或修复土壤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植物包括:毛牧豆Prosopispubescens、决明Cassiatora、假木豆Dendrolobiumtriangulare、紫穗槐Amorphafrutico、猪屎豆Crotalariapallida、银合Leucaenaleucocephala。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真菌包括: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栎迷孔菌Daedaleaquercina、朱红秘孔菌Pycnoporuscinnabarinus、胶质干朽菌Meruliustremellos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云芝Trametesversicolor、虫拟蜡菌Ceriporiopsissubvermispora。以上植物和真菌均为能够被大众所获取的,包括但不限于阿里巴巴、中国生物器材网、化工仪器网、丁香通等线上平台;或者具有销售资质的线下实体店。实施例1:配方比例对土地污染修复的影响按照下表配置好修复组合物表1:配方比例表表1中单位为:%。实验步骤:Step0:测定并纪录重金属含量,并根据不同编号的修复组合物划定区域,每个区域20X20m;所有区域均设置在同一个地区的一亩土地范围内。Step1:将土壤翻耕10cm后将配置好的修复组合物施加于土壤中,释放量为每0.3kg/m2;Step2:释放后再次翻耕土壤,深度为20cm。Step3:同时在土壤表面盖上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氧气透过率小于2000ml/h·m2。Step4:一周后掀开薄膜,等待12个月后再次检测重金属含量,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土壤上方的植被不作处理任其生长。实验地点:广州市南沙区实验时间: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监测重金属含量时,在每个区域中随机抽取五个点分别检测并将平均值作为数据记录于下表2中。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修复组合物施加于土壤中,并在被施加范围内的土壤的表面施加一层屏障;/n所述修复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修复组合物施加于土壤中,并在被施加范围内的土壤的表面施加一层屏障;
所述修复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蛋白质以干重计算;木质纤维素含水量少于5%;所述修复组合物的施放量为0.04-0.5kg/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科灌木研磨物的植物种类包括毛牧豆、决明、假木豆、紫穗槐、猪屎豆、银合中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包括马铃薯蛋白和/或小麦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琴,黄学刚,张婉婷,冯健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国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