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846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测量模块,用于触发光耦开关的光束遮挡信号,其中,测量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带通孔的测量组件;光耦开关,光耦开关包括光束发生器和光束接收器,其中,光束接收器用于接收产生的光束遮挡信号;编码器,用于生成并记录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驱动器,用于驱动测量模块移动;控制器,与光耦开关、编码器和驱动器通信连接,用于控制驱动器按预设移动规则驱动测量模块移动,相应的,还用于获取编码器生成的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并基于位置信息对叶片进行零位校准。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预设移动规则得到叶片组件的位置信息,使得叶片组件的零位校准位置更加精确。

A multi leaf grating control system,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医用直线加速器是靠高速的电子束轰击钨靶产生的高能X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的大型医疗设备。多叶光栅系统(Multi-LeaveCollimators,MLC)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关键核心部件,是实现各种现代治疗方式如三维适形放疗,容积调强放疗以及图像引导放疗的基础。在治疗过程中,MLC替代了手工制作的不规则铅挡块,由计算机控制MLC各个叶片的运动,形成临床所需的不规则形状射野进行照射。在此过程中,多叶光栅的制作精度和控制精度对治疗的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采用叶片对互撞或者是光耦开关的方法对MLC进行零位校准。基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通过叶片对互撞的方式进行零位校准会对叶片或撞击组件造成磨损,且由于撞击作用,叶片对在零位校准后存在一定的缝隙。而使用光耦开关对MLC进行机械校准或初始化时,由于光耦开关的响应宽度数据或者光线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不能保证叶片都能走到零位,叶片对之间仍可能会存在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对多叶光栅系统的叶片零点位置的精确定位。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测量模块,用于触发光耦开关的光束遮挡信号,其中,所述测量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带通孔的测量组件;光耦开关,所述光耦开关包括光束发生器和光束接收器,其中,所述光束接收器用于接收产生的光束遮挡信号;编码器,用于生成并记录所述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测量模块移动;控制器,与所述光耦开关、所述编码器和所述驱动器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按预设移动规则驱动所述测量模块移动,相应的,还用于获取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所述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叶片进行零位校准。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叶光栅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测量模块沿靠近光束的方向移动,当产生光束遮挡信号时,确定所述测量模块的第一位置数据;控制所述测量模块沿靠近光束的方向继续移动,当光束遮挡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测量模块沿反方向移动,当再次产生光束遮挡信号时,确定所述测量模块的第二位置数据;获取与所述第一位置数据对应的测量模块的位置点到与所述第二位置数据对应的通孔的位置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位置数据和所述水平距离,确定所述光束的宽度数据;根据所述宽度数据,对所述叶片进行零位校准。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叶光栅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位置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将测量模块沿靠近光束的方向移动,当产生光束遮挡信号时,确定所述测量模块的第一位置数据;第二位置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测量模块沿靠近光束的方向继续移动,当光束遮挡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测量模块沿反方向移动,当再次产生光束遮挡信号时,确定所述测量模块的第二位置数据;水平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位置数据对应的测量模块的位置点到与所述第二位置数据对应的通孔的位置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宽度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位置数据和所述水平距离,确定所述光束的宽度数据;零位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宽度数据,对所述叶片进行零位校准。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所涉及的任一所述的多叶光栅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测量模块按照预设移动规则得到光束的宽度数据,解决了多叶光栅系统中叶片间存在缝隙的问题,提高了叶片零位校准时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水平距离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叶光栅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测量模块移动规则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多叶光栅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多叶光栅系统中对叶片进行零位校准的情况,该系统可以配置于多叶光栅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多叶光栅控制系统包括:测量模块110、光耦开关120、编码器130、驱动器140和控制器150。其中,测量模块110,用于触发光耦开关的光束遮挡信号,其中,测量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带通孔的测量组件。光耦开关120包括光束发生器和光束接收器,其中,光束接收器用于接收产生的光束遮挡信号。编码器130,用于生成并记录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驱动器140,用于驱动测量模块移动。控制器150,与光耦开关120、编码器130和驱动器140通信连接,用于控制驱动器按预设移动规则驱动测量模块移动,相应的,还用于获取编码器生成的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并基于位置信息对叶片进行零位校准。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测量模块110还包括箱体,用于固定带通孔的测量组件。其中,箱体可以在驱动器的驱动下按预设移动规则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带通孔的测量组件包括带通孔的叶片或带通孔的组件,其中,带通孔的组件固定在叶片或箱体上。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测量模块110包括6个带通孔的测量组件,其中,带通孔的测量组件为带通孔的叶片1101,其中,通孔直接设置在叶片上。图2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带通孔的测量组件为带通孔的组件1102,通孔被设置在独立组件上。图2b示出了该带通孔的组件被固定在叶片上的其中一种情况。此处对带通孔的组件固定在叶片或箱体上的位置不作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菱形和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一种,此处对通孔的形状不作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该带通孔的组件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菱形和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一种,此处对带通孔的组件的形状不作限定。其中,光耦开关120中的光束发生器用于发射光束。当光耦开关120光束发生器发射的光束被物体部分遮挡或全部遮挡时,光束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光耦开关120产生的光束遮挡信号,光耦开光120被打开。当遮挡光束的物体移开后,即光束处于未被遮挡状态时,光耦开关120不产生光束遮挡信号或光束遮挡信号消失,此时光束接收器接收不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测量模块,用于触发光耦开关的光束遮挡信号,其中,所述测量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带通孔的测量组件;/n光耦开关,所述光耦开关包括光束发生器和光束接收器,其中,所述光束接收器用于接收产生的光束遮挡信号;/n编码器,用于生成并记录所述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n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测量模块移动;/n控制器,与所述光耦开关、所述编码器和所述驱动器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按预设移动规则驱动所述测量模块移动,相应的,还用于获取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所述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叶片进行零位校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叶光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触发光耦开关的光束遮挡信号,其中,所述测量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带通孔的测量组件;
光耦开关,所述光耦开关包括光束发生器和光束接收器,其中,所述光束接收器用于接收产生的光束遮挡信号;
编码器,用于生成并记录所述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
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测量模块移动;
控制器,与所述光耦开关、所述编码器和所述驱动器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按预设移动规则驱动所述测量模块移动,相应的,还用于获取所述编码器生成的所述测量模块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叶片进行零位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孔的测量组件包括带通孔的叶片或带通孔的组件,其中,带通孔的组件固定在叶片或箱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
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测量模块沿靠近光束的方向移动,当产生光束遮挡信号时,获取所述编码器的第一位置信息,并确定所述测量模块的第一位置数据;
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测量模块沿靠近光束的方向继续移动,当光束遮挡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测量模块沿反方向移动,当再次产生光束遮挡信号时,获取所述编码器的第二位置信息,并确定所述测量模块的第二位置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
将所述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相减后取绝对值,得到第一校准位置数据;
获取与所述第一位置数据对应的测量模块的位置点到与所述第二位置数据对应的通孔的位置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将所述第一校准位置数据和所述水平距离相减后取绝对值,得到光束的宽度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
根据预设比例的宽度数据,对所述叶片进行零位校准。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绍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