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81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其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盖体、接电板、固定板和防护板,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端的外表面,所述接电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下方,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中上方,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的内部,所述接电板的内部设置有接电插槽,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二极管体,所述二极管体的下端设置有电极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损坏时进行单体更换,避免了焊锡装置对其进行接电,提高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更换过程中的便捷性。

A LED array light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
本技术涉及二极管
,具体为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不能再损坏时进行单体更换,需要使用焊锡装置对其进行接电,降低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更换过程中的便捷性,而且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上的二极管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比较弱,二极管体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减慢了二极管体在固定时的速度。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盖体、接电板、固定板和防护板,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端的外表面,所述接电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下方,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中上方,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的内部,所述接电板的内部设置有接电插槽,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二极管体,所述二极管体的下端设置有电极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和盖体均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所述盖体通过螺纹与所述外壳上端的外表面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板采用透明玻璃制作,并且粘接在所述盖体内部的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板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通过铆钉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挤压板相连接,所述挤压板活动连接在所述内置槽的内壁,所述固定板嵌合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中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二极管体插在所述内置槽的内部,并且通过电极柱与所述接电板相连接,所述电极柱的下端插在所述接电插槽的内部,所述二极管体有1/4部位露在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接电板的内部设置接电插槽,当二极管体需要更换的时候,先将二极管体从内置槽的内部拔出,接着再将二极管体下端的电极柱从接电插槽的内部拔出,然后再更换后二极管体上的电极柱插入到接电插槽的内部,有效的实现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损坏时进行单体更换,避免了焊锡装置对其进行接电,提高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更换过程中的便捷性。2、本技术通过连接板、复位弹簧和挤压板的结合,在二极管体进行固定时,直接将二极管体插入到内置槽的内部,当二极管体插入到内置槽内部时二极管体会对挤压板产生压力,同时挤压板会对复位弹簧产生挤压力,这时复位弹簧会对挤压板产生反弹力,以至于将二极管体牢牢的固定在内置槽的内部,有效的增强了二极管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二极管体在使用时出现松动的现象,加快了二极管体在固定时的速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的外壳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的固定板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的固定板剖视图。图中:外壳1、盖体2、接电板3、固定板4、防护板5、接电插槽6、内置槽7、连接板8、复位弹簧9、挤压板10、二极管体11、电极柱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盖体2、接电板3、固定板4和防护板5,所述盖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上端的外表面,所述接电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下方,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中上方,所述防护板5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2的内部,所述接电板3的内部设置有接电插槽6,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7和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10,所述内置槽7的内部设置有二极管体11,所述二极管体11的下端设置有电极柱12,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在接电板3的内部设置接电插槽6,当二极管体11需要更换的时候,先将二极管体11从内置槽7的内部拔出,接着再将二极管体11下端的电极柱12从接电插槽6的内部拔出,然后再更换后二极管体11上的电极柱12插入到接电插槽6的内部,有效的实现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损坏时进行单体更换,避免了焊锡装置对其进行接电,提高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更换过程中的便捷性,通过连接板8、复位弹簧9和挤压板10的结合,在二极管体11进行固定时,直接将二极管体11插入到内置槽7的内部,当二极管体11插入到内置槽7内部时二极管体11会对挤压板10产生压力,同时挤压板10会对复位弹簧9产生挤压力,这时复位弹簧9会对挤压板10产生反弹力,以至于将二极管体11牢牢的固定在内置槽7的内部,有效的增强了二极管体1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二极管体11在使用时出现松动的现象,加快了二极管体11在固定时的速度。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外壳1和盖体2均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所述盖体2通过螺纹与所述外壳1上端的外表面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外壳1和盖体2使用过程中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防护板5采用透明玻璃制作,并且粘接在所述盖体2内部的上方,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对二极管体11的防护效果。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连接板8通过铆钉与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9通过铆钉分别与所述连接板8和挤压板10相连接,所述挤压板10活动连接在所述内置槽7的内壁,所述固定板4嵌合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中上方,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二极管体11固定时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二极管体11插在所述内置槽7的内部,并且通过电极柱12与所述接电板3相连接,所述电极柱12的下端插在所述接电插槽6的内部,所述二极管体11有1/4部位露在所述固定板4的上表面,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二极管体11拆装时的便捷性。需说明的是,本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包括外壳1、盖体2、接电板3、固定板4、防护板5、接电插槽6、内置槽7、连接板8、复位弹簧9、挤压板10、二极管体11、电极柱12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使用的时候,通过在接电板3的内部设置接电插槽6,当二极管体11需要更换的时候,先将二极管体11从内置槽7的内部拔出,接着再将二极管体11下端的电极柱12从接电插槽6的内部拔出,然后再更换后二极管体11上的电极柱12插入到接电插槽6的内部,有效的实现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损坏时进行单体更换,避免了焊锡装置对其进行接电,提高了二极管阵列光源更换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盖体(2)、接电板(3)、固定板(4)和防护板(5),所述盖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上端的外表面,所述接电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下方,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中上方,所述防护板(5)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2)的内部,所述接电板(3)的内部设置有接电插槽(6),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7)和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10),所述内置槽(7)的内部设置有二极管体(11),所述二极管体(11)的下端设置有电极柱(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盖体(2)、接电板(3)、固定板(4)和防护板(5),所述盖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上端的外表面,所述接电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下方,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中上方,所述防护板(5)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2)的内部,所述接电板(3)的内部设置有接电插槽(6),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7)和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10),所述内置槽(7)的内部设置有二极管体(11),所述二极管体(11)的下端设置有电极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盖体(2)均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所述盖体(2)通过螺纹与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冰张元和杨国洪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多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