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677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包括:一地轨升降板,地轨升降板活动设于地面凹槽内;一推拉板,推拉板活动设于地面凹槽内,推拉板位于地轨升降板的下方,推拉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限位板;至少两连杆组件,两连杆组件均活动设于地轨升降板与推拉板之间,两连杆组件分别位于地轨升降板的两端,每一连杆组件的一端固定于地面凹槽内,每一连杆组件分别与一限位板相正对,每一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一限位板限位配合,每一连杆组件的中部均与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相抵;一地轨铅板,地轨铅板安装于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地轨铅板位于两连杆组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安装、通行,能够防止鞋陷入。

A kind of ground rail device for airtight sliding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
本技术涉及铅防护门的
,尤其涉及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
技术介绍
老式大当量铅防护门所配地槽,往往是凹槽式的,在门的开关整个行程中都需要埋地槽。这种结构的地槽会使门体安装较麻烦,而且造成门体的外形不美观,更会影响手术车、病床的通行,以及会导致穿高跟鞋的女士崴到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平移门直接在底面凹槽内移动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通行,能够防止鞋陷入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包括:一地轨升降板,所述地轨升降板活动设于地面凹槽内;一推拉板,所述推拉板活动设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所述推拉板位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方,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限位板;至少两连杆组件,两所述连杆组件均活动设于所述地轨升降板与所述推拉板之间,两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两端,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每一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一所述限位板相正对,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一所述限位板限位配合,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中部均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相抵;一地轨铅板,所述地轨铅板安装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所述地轨铅板位于两所述连杆组件的一侧。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所述地轨装置上方设有门体,所述门体的下端设有门体导轮槽,所述门体内设有门体铅板,所述门体铅板位于所述门体导轮槽的一侧,所述门体铅板与地坪零线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地轨装置活动伸入所述门体导轮槽内,所述地轨铅板与所述间隙封堵配合。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杠杆板,所述杠杆板转动设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三限位板,所述杠杆板的一端与另一限位板限位配合,所述杠杆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门体的一侧限位配合。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所述地面凹槽内设有地轨外壳,所述地轨升降板、所述地轨铅板、所述推拉板和所述杠杆板均活动设于地轨外壳内。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每一所述连杆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一所述限位板限位配合。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坪零线相齐平。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所述地轨升降板的长度小于所述门体的宽度,所述地轨铅板的长度与所述门体铅板的长度相等。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所述地轨升降板和所述地轨铅板沿所述地面凹槽的深度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推拉板沿所述地面凹槽的长度方向活动设置。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三限位板分别设于所述推拉板的两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板设于所述推拉板的中部,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地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限位配合,所述杠杆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板限位配合。上述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中,所述地轨外壳内设有导轮,所述导轮伸入所述门体导轮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推拉板在地面凹槽内滑动,驱动连杆组件的中部上下活动,当门体关闭时,连杆组件的中部上升,将地轨升降板向上顶起,并伸入门体导轮槽内,使地轨铅板与间隙封堵配合,能够遮挡射线;当门体打开时,连杆组件的中部下降,使地轨升降板的上表面与地坪零线相齐平,便于门体的安装,方便病床和手术车的通行,也能够防止鞋陷入地面凹槽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在门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在门体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地轨升降板;2、推拉板;3、连杆组件;4、限位板;5、地轨铅板;6、门体;7、门体铅板;8、地坪零线;9、间隙;10、杠杆板;11、地轨外壳;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一限位板;15、第二限位板;16、第三限位板;17、第一连杆组件;18、第二连杆组件;19、导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在门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在门体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包括:一地轨升降板1、一推拉板2和至少两连杆组件3,地轨升降板1活动设于地面凹槽内,推拉板2活动设于地面凹槽内,推拉板2位于地轨升降板1的下方,推拉板2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限位板4,两连杆组件3均活动设于地轨升降板1与推拉板2之间,两连杆组件3分别位于地轨升降板1的两端,每一连杆组件3的一端固定于地面凹槽内,每一连杆组件3分别与一限位板4相正对,每一连杆组件3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一限位板4限位配合,每一连杆组件3的中部沿地面凹槽的深度方向活动设置,每一连杆组件3的中部均与地轨升降板1的下表面相抵。优选地,设置两连杆组件3能够使地轨升降板1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平衡。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还包括:一地轨铅板5,地轨铅板5安装于地轨升降板1的下表面,地轨铅板5位于两连杆组件3的一侧。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地轨装置上方设有门体6,门体6的下端设有门体导轮槽,门体6内设有门体铅板7,门体铅板7位于门体导轮槽的一侧,门体铅板7与地坪零线8之间形成有间隙9,地轨装置活动伸入门体导轮槽内,地轨铅板5与间隙9封堵配合。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还包括:一杠杆板10,杠杆板10转动设于地面凹槽内,推拉板2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三限位板4,杠杆板10的一端与另一限位板4限位配合,杠杆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地轨升降板,所述地轨升降板活动设于地面凹槽内;/n一推拉板,所述推拉板活动设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所述推拉板位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方,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限位板;/n至少两连杆组件,两所述连杆组件均活动设于所述地轨升降板与所述推拉板之间,两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两端,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每一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一所述限位板相正对,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一所述限位板限位配合,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中部均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相抵;/n一地轨铅板,所述地轨铅板安装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所述地轨铅板位于两所述连杆组件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地轨升降板,所述地轨升降板活动设于地面凹槽内;
一推拉板,所述推拉板活动设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所述推拉板位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方,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限位板;
至少两连杆组件,两所述连杆组件均活动设于所述地轨升降板与所述推拉板之间,两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两端,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每一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一所述限位板相正对,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一所述限位板限位配合,每一所述连杆组件的中部均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相抵;
一地轨铅板,所述地轨铅板安装于所述地轨升降板的下表面,所述地轨铅板位于两所述连杆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装置上方设有门体,所述门体的下端设有门体导轮槽,所述门体内设有门体铅板,所述门体铅板位于所述门体导轮槽的一侧,所述门体铅板与地坪零线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地轨装置活动伸入所述门体导轮槽内,所述地轨铅板与所述间隙封堵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杠杆板,所述杠杆板转动设于所述地面凹槽内,所述推拉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三限位板,所述杠杆板的一端与另一限位板限位配合,所述杠杆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门体的一侧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密平移门的地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凹槽内设有地轨外壳,所述地轨升降板、所述地轨铅板、所述推拉板和所述杠杆板均活动设于地轨外壳内。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欧尼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