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和楼面拉线塔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6543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和楼面拉线塔固定结构。该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包括型钢骨架和浇筑在型钢骨架内部和外围的混凝土;型钢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角钢组件,第一槽钢;角钢组件均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和第三角钢,第一角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女儿墙上,第二角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屋面板上,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第二角钢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角钢呈倾斜设置,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固定连接;第一槽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屋面板上,两组角钢组件内的两个第二角钢架设在第一槽钢上且与第一槽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为能改善楼面拉线塔锚点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避免发生倒塔事故。

Reinforced structure and fixed structure for anchor point of floor guyed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和楼面拉线塔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信拉线塔搭建
,具体地,本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本技术还涉及应用该加固结构的楼面拉线塔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拉线塔又被称之为基站。具体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域内,通过移动信息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如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并在人们的生活中迅速普及,这使得拉线塔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通信行业的高速兴起,在城镇区中,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区域,大量的拉线塔被修建起来,以便于实现人们的通信。实际上,拉线塔可以建设在有承重能力的建筑物屋顶、地面或者山坡上。而基于投资成本低、效益高以及节省占地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在城镇区中将拉线塔建设在建筑物屋顶上成为较为首选的方式,即建设楼面拉线塔。一方面,楼面拉线塔可以有效利用楼高来增加天线挂高,这是目前城镇区中较为常用的拉线塔建设方式。另一方面,楼面拉线塔也可以节省地面空间,尤其适用于人员密集而空地不多的地区。然而,建筑物楼面的情况通常比较复杂,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对拉线塔的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例如建筑物女儿墙本身的厚度不足或高度不够,或者由于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楼面承载力不高,又或者因建筑物楼面年久失修、维护不到位而导致承载力不足。在建设楼面拉线塔时,采用拉线锚点连接拉线塔,若建筑物楼面承载力不足,就会造成拉线锚点的承载力到不到要求(拉线锚点是拉线塔重要的承重构件),非常容易导致拉线塔发生倒塔事故。由于拉线塔通常被建设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属于人员密集区域,一旦发生倒塔事故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的新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包括型钢骨架,以及浇筑在所述型钢骨架内部和外围的混凝土;所述型钢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角钢组件,以及第一槽钢;其中,每组角钢组件均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和第三角钢,所述第一角钢通过化学锚栓立式固定在建筑物的女儿墙上,所述第二角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建筑物的屋面板上,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第二角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角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设置在屋面板上,两组角钢组件内的两个第二角钢还架设在所述第一槽钢上且与第一槽钢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角钢与所述第二角钢采用螺栓连接;或者是,所述第一角钢与所述第二角钢采用焊接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连接;或者是,所述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焊接连接。可选地,所述型钢骨架还包括第四角钢和第五角钢;两组角钢组件内的两个第三角钢之间通过所述第四角钢和第五角钢连接。可选地,所述第四角钢和第五角钢呈平行设置。可选地,所述第四角钢与两个第三角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所述第五角钢与两个第三角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可选地,所述型钢骨架还包括第六角钢和第二槽钢;两组角钢组件内的两个第一角钢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角钢和第二槽钢连接。可选地,所述第六角钢与两个第一角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槽钢与两个第一角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可选地,所述混凝土中添加有防水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楼面拉线塔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楼面拉线塔锚点加固结构,以及拉线塔;所述拉线塔被配置为:预先通过锚点拉线连接到女儿墙上设置的拉环上,所述锚点拉线张紧以固定住所述拉线塔;所述楼面拉线塔锚点加固结构被配置为:当固定住拉线塔后,用于加固楼面拉线塔锚点的承载力。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材料来源广、易于实现。其中,通过化学锚栓、型钢骨架以及混凝土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加固结构,可用于对楼面承载拉线塔的部位进行良好的加固,以改善楼面拉线塔锚点承载力不足的情况。本技术的加固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拉线塔倒塔的事故。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角钢,2-第二角钢,3-第三角钢,4-第一槽钢,5-第四角钢,6-第五角钢,7-第二槽钢,8-第六角钢,9-混凝土,10-化学锚栓,11-女儿墙,12-屋面板,13-锚点拉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可以适用于城镇区大部分楼面通信拉线塔的锚点加固,能够有效改善楼面拉线塔锚点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楼面拉线塔倒塔的事故。在建设楼面拉线塔时,可以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加固结构时,要先将待加固的位置周围清理干净,参考图1所示,再将拉线塔(图1中未示出)通过锚点拉线13与建筑物的女儿墙11相连(女儿墙11上设置有拉环,锚点拉线13的一端与拉环连接,另一端与拉线塔连接),并使锚点拉线13处于张紧状态,以固定住拉线塔。待拉线塔被固定住之后,在建筑物的女儿墙11与建筑物的屋面板12上分别进行打孔或者钻孔操作,并在形成的孔洞中插入化学锚栓10,待化学锚栓10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安装型钢骨架,最后在型钢骨架内部以及外围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一个对拉线塔锚点起加固作用的加固结构。本技术中,通过化学锚栓、型钢骨架和混凝土相互配合形成的加固结构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可以实现对楼面通信拉线塔的稳定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钢骨架,以及浇筑在所述型钢骨架内部和外围的混凝土;/n所述型钢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角钢组件,以及第一槽钢;/n其中,每组角钢组件均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和第三角钢,所述第一角钢通过化学锚栓立式固定在建筑物的女儿墙上,所述第二角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建筑物的屋面板上,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第二角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角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槽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设置在屋面板上,两组角钢组件内的两个第二角钢还架设在所述第一槽钢上且与第一槽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钢骨架,以及浇筑在所述型钢骨架内部和外围的混凝土;
所述型钢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角钢组件,以及第一槽钢;
其中,每组角钢组件均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和第三角钢,所述第一角钢通过化学锚栓立式固定在建筑物的女儿墙上,所述第二角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建筑物的屋面板上,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第二角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角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槽钢通过化学锚栓固定设置在屋面板上,两组角钢组件内的两个第二角钢还架设在所述第一槽钢上且与第一槽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与所述第二角钢采用螺栓连接;
或者是,
所述第一角钢与所述第二角钢采用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连接;
或者是,
所述第三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楼面拉线塔锚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骨架还包括第四角钢和第五角钢;
两组角钢组件内的两个第三角钢之间通过所述第四角钢和第五角钢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辉孙宜军马哲锐王海猛庞博杨靖李广平王华斌范文明李金龙刘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