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56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其包括(M+N+Z)结构,第一层具有M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第二层具有N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以及第三层具有Z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M为1或3,N为6‑9,Z为11‑15,第三层单丝的捻制方向与第二层单丝的捻制方向相反,且第一层与第二层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单丝的抗拉强度高2%‑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制备完成后进行破断拉伸试验时,每层的单丝一齐断裂的比例不低于90%,显著提升高钢丝帘线的使用强度,可以在轮胎、传送带、高压胶管等橡胶制品中推广应用,大幅提高橡胶制品的受力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
本技术涉及钢丝帘线橡胶制品
,具体涉及可应用于轮胎、传送带、高压胶管等的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
技术介绍
交互捻钢丝帘线具有结构稳定、不易松散的特点,常用于轮胎、传送带、高压胶管等橡胶制品中,用来提高橡胶制品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在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结构中,其中一种包括(M+N+Z)结构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经常被作为橡胶制品增强材料应用。通常这种钢丝帘线的各层(M/N/Z)分别采用相同直径的单丝,它的捻距根据单丝直径进行设计,通常M层与N层捻距小于Z层捻距,这样使得在拉伸时,每层的单丝承受相近的拉伸应力,从而使得各层单丝受力均匀。然而,对这种包括(M+N+Z)层状结构的钢丝帘线进行破断拉伸试验时,常常发现每层的单丝并不是一齐断裂,而是内部的(M+N)的单丝先行断裂,Z的单丝不完全断裂,而且检测发现每层的单丝一齐断裂的比例不足10%。单丝不一齐断裂说明在使用过程中,钢丝帘线的每层的单丝不能充分的被利用,影响了钢丝帘线的实际使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包括(M+N+Z)层状结构的钢丝帘线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高钢丝帘线的实际使用强度。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所述钢丝帘线包括(M+N+Z)结构,第一层具有M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第二层具有N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以及第三层具有Z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M为1或3,N为6-9,Z为11-15,第三层单丝的捻制方向与第二层单丝的捻制方向相反,且第一层与第二层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单丝的抗拉强度高2%-15%。优选的,所述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在捻制时,是将抗拉强度较高的单丝采用双捻机捻制为M+N半成品,将抗拉强度稍低的单丝布置在Z层,通过双捻机捻制为(M+N+Z)结构的层状钢丝帘线成品。再优选的,所述钢丝帘线的最外层还具有外绕丝。再优选的,所述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是将制备的(M+N+Z)结构的层状钢丝帘线在外绕机上与外绕丝共同捻制成为(M+N+Z+1)结构的成品钢丝帘线。再优选的,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高5%-10%。再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单丝的直径为0.175mm~0.25mm。再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单丝为同一直径的单丝。再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单丝设计为不同直径的单丝。技术人经研究发现,(M+N+Z)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在制造时,通常先制造内层的(M+N)半成品,然后把(M+N)半成品与外层Z层单丝共同捻制而制造为(M+N+Z)结构的钢丝帘线,在这个过程中,(M+N)半成品将经过更多一次的捻制变形;另外,由于M层与N层的捻距小于Z层,导致M层与N层的单丝在双捻机上进行更多的扭转弯曲变形;这些都会导致M层与N层的单丝造成更多的捻制损失,因此,把M层与N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设计的比Z层单丝的抗拉强度高,有利于在(M+N+Z)结构的层状钢丝帘线承受拉伸力时,每层的单丝应力均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包括(M+N+Z)结构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制备完成后进行破断拉伸试验时,每层的单丝一齐断裂的比例不低于90%,显著提升高钢丝帘线的使用强度,可以在轮胎、传送带、高压胶管等橡胶制品中推广应用,大幅提高橡胶制品的受力强度。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需注意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根据本技术的目的,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所述钢丝帘线包括(M+N+Z)结构,第一层具有M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第二层具有N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以及第三层具有Z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M为1或3,N为6-9,Z为11-15,第三层单丝的捻制方向与第二层单丝的捻制方向相反,所述钢丝帘线的最外层具有外绕丝或不具有外绕丝,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高2%-1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高5%-10%。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单丝的直径为0.175mm~0.25mm。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可以为同一直径的单丝,或者不同层设计为不同直径的单丝。单丝的抗拉强度提高,可通过增加制造单丝的拉拔压缩率,或者提高进线钢丝的强度,或者轻微改变单丝直径等常用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此不作详细介绍和限制。在钢丝帘线制备时,对提高抗拉强度的单丝采用双捻机捻制为M+N半成品,将抗拉强度稍低的单丝布置在Z层,通过双捻机捻制为(M+N+Z)结构的层状钢丝帘线成品。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外绕丝W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的结构示意图,当钢丝帘线的最外层具有外绕丝时,可以将制备的(M+N+Z)结构的层状钢丝帘线在外绕机上与外绕丝共同捻制成为(M+N+Z+1)结构的成品钢丝帘线。实施例1:一种结构为3+9+15×0.175钢丝帘线,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为3243MPa,第三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为2993MPa,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的单丝的抗拉强度高8.33%。将本实施例的钢丝帘线与各层单丝的抗拉强度均为2993MPa的相同结构的3+9+15×0.175结构的比较例1的钢丝帘线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的钢丝帘线在进行破断拉伸试验时,单丝一齐断裂的比例远远高于比较例1,可以显著改善钢丝帘线的受力情况,大幅提高钢丝帘线的强度,从而提高使用此钢丝帘线的橡胶制品的强度。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帘线包括M+N+Z结构,第一层具有M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第二层具有N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以及第三层具有Z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M为1或3,N为6-9,Z为11-15,第三层单丝的捻制方向与第二层单丝的捻制方向相反,且第一层与第二层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单丝的抗拉强度高2%-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帘线包括M+N+Z结构,第一层具有M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第二层具有N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以及第三层具有Z根数的相同直径的单丝,M为1或3,N为6-9,Z为11-15,第三层单丝的捻制方向与第二层单丝的捻制方向相反,且第一层与第二层单丝的抗拉强度比第三层单丝的抗拉强度高2%-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在捻制时,是将抗拉强度较高的单丝采用双捻机捻制为M+N半成品,将抗拉强度稍低的单丝布置在Z层,通过双捻机捻制为M+N+Z结构的层状钢丝帘线成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帘线的最外层还具有外绕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状交互捻钢丝帘线是将制备的M+N+Z结构的层状钢丝帘线在外绕机上与外绕丝共同捻制成为M+N+Z+1结构的成品钢丝帘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海东杨叶李彬陈彬韦慧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