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光正专利>正文

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48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39
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包含上座,及下座。所述上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的延伸筒,及多个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垫高块。所述围绕壁具有透气孔。所述延伸筒具有主根孔。每一个垫高块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垫高块与所述底壁、所述围绕壁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的容根空间。所述下座沿第一方向与所述上座卡合,并包括承载面、由所述承载面沿所述轴线延伸的导根孔,及多个自所述下座向上延伸的安装块。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通过所述上座的垫高块与所述下座的安装块可以分别增加所述上座与所述安装座结构的强度,达到结构稳定的功效。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ecological floating island and multifunctional ecological floating is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
技术介绍
浮岛(Floatingislands)是人工设在水面的岛屿,其主要目的为水域边坡防护、野生动物栖息、水景布置等。大部分的浮岛包含一个浮于水上的浮床,及一个填充于所述浮床且提供生物养分的填料基质(如:土壤)。使用者可以将植物栽种于所述填料基质,并通过所述浮床漂浮于水上,而可以达到边坡防护等功效。惟,由于所述浮床通常为空心的塑胶体,人若站在浮岛上会因晃动而有不安全感,因此通常不作为观光游憩使用。此外,若要加高浮岛的高度,只能挑选高度较高的浮床,或是另外堆叠一个浮岛,但是会因为重心提升,造成结构更容易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多功能生态浮岛。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包含一个上座,及下座。所述上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的延伸筒,及多个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垫高块,所述围绕壁具有透气孔,所述延伸筒具有主根孔,每一个垫高块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垫高块与所述底壁、所述围绕壁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的容根空间。所述下座沿第一方向与所述上座卡合,并包括承载面、由所述承载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根孔,及多个自所述下座向上延伸的安装块,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还包含封盖,所述封盖用于封闭所述容根空间的开口。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每一个安装块还具有形成在相反于所述凹部的表面的纵槽。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还包含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对应的安装块的支撑件,及至少一个安装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组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与对应的安装块,并嵌合于对应的安装块的纵槽。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所述支撑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地板条,所述至少一个地板条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上座的垫高块与所述下座的安装块,使所述上座与所述下座增加转动惯量,而不易晃动,并增加结构的抗折度,达到结构稳定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包含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及连接单元。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包含上座,及下座。所述上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自所述底壁向下方向延伸的延伸筒,及多个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垫高块,所述围绕壁具有透气孔,所述延伸筒具有主根孔,每一个垫高块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垫高与所述底壁、所述围绕壁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的容根空间。所述下座沿第一方向与所述上座卡合,并包括承载面、由所述承载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根孔,及多个自所述下座向上延伸的安装块,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所述连接单元可卸离地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至少其中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下座还具有相反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承载面界定出填充空间的底面,及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的发泡材。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每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上座的所述围绕壁还具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组具有栓件,及锁紧件,所述栓件穿设于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其中两个对应的固定孔,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栓件螺合。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连接座,及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固定组。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还包含配件单元,所述配件单元包括栏杆,所述栏杆可卸离地固定于所述连接座。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每一个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上座的所述围绕壁还具有邻近所述上座的垫高块的内周面,及相反于所述内周面的外周面,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围绕壁的外周面。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座、两个固定组,及嵌设于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间的固定片,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上座的所述围绕壁还具有邻近所述上座的垫高块的内周面,每一个固定组的栓件穿设于各自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的其中一个固定孔与所述连接座及所述固定片,且与对应的所述锁紧件螺合,使所述连接座分别可卸离地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上座的内周面。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座具有周壁,所述周壁延伸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使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相邻地连接。本技术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座具有周壁,所述周壁沿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使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对角地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且通过每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上座的垫高块与下座的安装块,增加转动惯量,而不易晃动,并增加结构的抗折度,达到结构稳定的功效。再者,通过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使得所述下座与所述上座卡合,容易组装拆卸,如要垫高浮岛的高度,可以再将另一个上座堆叠于原来的上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张立体组合图,说明本技术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张剖视示意图;图5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图6是一张立体组合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图7是一张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封盖的一个变化态样;图8是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三实施例;图9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一个支撑组,及多个地板条;图10是所述第三实施例的一张立体组合图;图11是所述第三实施例的一张剖视图;图12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一个连接座的第一种变化态样;图13是一张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种变化态样;图14是一张立体组合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的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个所述连接座的连接情形;图15是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四实施例;图16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四实施例中的其中两个生态浮岛;图17是所述第四实施例的一张立体组合图;图18是所述第四实施例的一张剖视图;图19是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五实施例;图20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五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图21是一个所述第五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包含:/n上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及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的延伸筒,所述围绕壁具有透气孔,所述延伸筒具有主根孔;及/n下座,沿第一方向与所述上座卡合,并包括承载面、由所述承载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根孔;/n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座还包括多个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垫高块,每一个垫高块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垫高块与所述底壁、所述围绕壁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的容根空间,所述下座还包括多个自所述下座向上延伸的安装块,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包含:
上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及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的延伸筒,所述围绕壁具有透气孔,所述延伸筒具有主根孔;及
下座,沿第一方向与所述上座卡合,并包括承载面、由所述承载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根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座还包括多个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垫高块,每一个垫高块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垫高块与所述底壁、所述围绕壁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的容根空间,所述下座还包括多个自所述下座向上延伸的安装块,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封盖,所述封盖用于封闭所述容根空间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安装块还具有形成在相反于所述凹部的表面的纵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对应的安装块的支撑件,及至少一个安装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组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与对应的安装块,并嵌合于对应的安装块的纵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地板条,所述至少一个地板条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


6.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包含:
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浮岛;及
连接单元,可卸离地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下座还具有相反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承载面界定出填充空间的底面,及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的发泡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正
申请(专利权)人:陈光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