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41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包括由顶板、中层加强筋板组、底板和拖拉吊耳组成的旧滑靴;其改进之处在于:该旧滑靴顶板上安装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以及安装在该井字型结构加强筋板组上的盖板;解决了导管架滑靴重复利用的问题,将旧滑靴改进成为能满足导管架项目立式建造需求的滑靴,大幅度缩短项目建造工期,节省项目材料费用,降低导管架的建造成本。

Improved jacket sh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导管架滑靴
本技术涉及改进的导管架滑靴。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导管架普遍是在滑道上立式建造,建造完成后通过拖拉方式装船运输,滑靴作为使导管架在滑道块上滑动的功能性组件,在建造过程中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各个导管架设计不同,它们的导管直径、支反力等因素的影响,之前导管架项目剩下的旧滑靴不能再次直接使用在新的导管架项目中,如何把这些旧滑靴“变废为宝”是一直以来的难题。另一方面,预制新滑靴是导管架开片后的第一项工作,关系到导管架整体建造公差精度以及后期滑道拖拉装船的施工,它需要购置大量的钢材,还需要预留出一定的采办和建造周期,导致项目施工工期较长,综合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其通过在旧滑靴顶板上安装井字型加强筋板组和位于加强筋板组上的盖板,将旧滑靴改进成为能满足导管架项目立式建造需求的滑靴,使导管架滑靴可以重复利用,大幅度缩短项目建造工期,节省项目材料费用,有效降低导管架建造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包括由顶板、中层加强筋板组、底板和拖拉吊耳组成的旧滑靴;其特征在于:该旧滑靴顶板上安装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及安装在该井字型结构加强筋板组上的盖板。前述的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其中,所述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是由数个钢质的主加强筋板、垂向加强筋板、中间加强筋板和外侧加强筋板相互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体;主加强筋板、垂向加强筋板、中间加强筋板和外侧加强筋板均使用Q345B或者Q345B以上级别的钢板;在旧滑靴顶板上沿滑靴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三块与顶板成垂直状的主加强筋板,再沿滑靴宽度方向安装十二块分别与顶板和主加强筋板成垂直状的垂向加强筋板,主加强筋板和垂向加强筋板的交叉位置分别通过十二块中间加强筋板焊接固定,位于主加强筋板外部的垂向加强筋板之间通过十块外侧加强筋板焊接固定;所述主加强筋板、垂向加强筋板、中间加强筋板和外侧加强筋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盖板与主加强筋板、垂向加强筋板、中间加强筋板和外侧加强筋板背离顶板一侧焊接固定,且盖板面积大于旧滑靴顶板面积。前述的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其中:所述盖板长度为4500±100毫米,宽度为1500±100毫米;所述垂向加强筋板是分别垂直于主加强筋板和顶板且沿着主加强筋板长度方向等距分布,该垂向加强筋板为断面呈梯形的Q345B或者Q345B以上级别的钢板,其短边与顶板宽度相应而长边与盖板宽度相应;垂向加强筋板相互之间的距离为400至500毫米;所述主加强筋板与旧滑靴的中层加强筋板组在竖直方向重合,且相互之间的距离为350至500毫米;所述中间加强筋板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垂向加强筋板间距相同;所述外侧加强筋板与主加强筋板平行且间距为400至500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解决了导管架滑靴重复利用的问题,将旧滑靴改进成为能满足导管架项目立式建造需求的滑靴,大幅度缩短项目建造工期,节省项目材料费用,降低导管架的建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A-A向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B-B向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2旧滑靴、21旧滑靴顶板、22旧滑靴底板、23旧滑靴中层加强筋板组、24旧滑靴拖拉吊耳、3盖板、4主加强筋板、5垂向加强筋板、6中间加强筋板、7外侧加强筋板、8垫木、9改进的导管架滑靴、10立式导管架、11滑道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包括由顶板21、中层加强筋板组23、底板22和拖拉吊耳24组成的旧滑靴2;其改进之处在于:该旧滑靴顶板21上安装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1以及安装在该井字型结构加强筋板组上的盖板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其中,所述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1是由数个钢质的主加强筋板4、垂向加强筋板5、中间加强筋板6和外侧加强筋板7相互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体;主加强筋板4、垂向加强筋板5、中间加强筋板6和外侧加强筋板7均使用Q345B或者Q345B以上级别的钢板;在旧滑靴2顶板21上沿滑靴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三块与顶板成垂直状的主加强筋板4,再沿滑靴宽度方向安装十二块分别与顶板和主加强筋板成垂直状的垂向加强筋板5,主加强筋板和垂向加强筋板的交叉位置分别通过十二块中间加强筋板6焊接固定,位于主加强筋板4外部的垂向加强筋板5之间通过十块外侧加强筋板7焊接固定;所述主加强筋板4、垂向加强筋板5、中间加强筋板6和外侧加强筋板7的高度相同;所述盖板3与主加强筋板4、垂向加强筋板5、中间加强筋板6和外侧加强筋板7背离顶板21的一侧焊接固定,且盖板3面积大于旧滑靴顶板21的面积。所述盖板长度为4500±100毫米,宽度为1500±100毫米;所述垂向加强筋板5是分别垂直于主加强筋板4和顶板21且沿着主加强筋板5长度方向等距分布,该垂向加强筋板5为断面呈梯形的Q345B或者Q345B以上级别的钢板,其短边与顶板21宽度相应而长边与盖板3宽度相应;垂向加强筋板5相互之间的距离为400至500毫米;所述主加强筋板4与旧滑靴的中层加强筋板组23在竖直方向重合,且相互之间的距离为350至500毫米;所述中间加强筋板6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垂向加强筋板5间距相同;所述外侧加强筋板7与主加强筋板4平行且间距为400至500毫米。如图5所示,本技术使用时,根据立式导管架10的设计数据,提前找出合适改造的旧滑靴2,并且设计出相应尺寸规格的井字型结构加强筋板组1和盖板3。然后进行滑靴改造,得到改进的导管架滑靴9。导管架建造前将本技术改进的滑靴9摆放至滑道块11上,在旧滑靴底板22底侧垫上垫木8,在该滑靴9上分段组装立式导管架10,待立式导管架10建造完成,通过牵引旧滑靴拖拉吊耳24将改进的滑靴9连同立式导管架10从滑道块11拖拉至驳船上。立式导管架10运输安装完成后,本技术改进的导管架滑靴9便完成的整个运输任务,将其回收用于以后项目使用。本实施例中未作说明的内容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包括由顶板、中层加强筋板组、底板和拖拉吊耳组成的旧滑靴;其特征在于:该旧滑靴顶板上安装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以及安装在该井字型结构加强筋板组上的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包括由顶板、中层加强筋板组、底板和拖拉吊耳组成的旧滑靴;其特征在于:该旧滑靴顶板上安装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以及安装在该井字型结构加强筋板组上的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导管架滑靴,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型结构的加强筋板组是由数个钢质的主加强筋板、垂向加强筋板、中间加强筋板和外侧加强筋板相互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体;主加强筋板、垂向加强筋板、中间加强筋板和外侧加强筋板均使用Q345B或者Q345B以上级别的钢板;在旧滑靴顶板上沿滑靴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三块与顶板成垂直状的主加强筋板,再沿滑靴宽度方向安装十二块分别与顶板和主加强筋板成垂直状的垂向加强筋板,主加强筋板和垂向加强筋板的交叉位置分别通过十二块中间加强筋板焊接固定,位于主加强筋板外部的垂向加强筋板之间通过十块外侧加强筋板焊接固定;所述主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鑫王瑞平赵江达冯英磊尚继飞刘凌云杨风艳徐善辉王增波刘全刚姜立群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