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36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包括M形固定架和两个顶升装置,所述M形固定架的中部顶部设有U形的管桩承托槽,所述M形固定架的两端底部设有凸字形通槽,所述凸字形通槽包括上方形槽部和下方形槽部,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活塞以及油缸,所述底座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连接有卡扣,所述千斤顶的所述活塞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设有扩压垫片,所述油缸的顶部设有控制所述油缸动作的油缸压杆,所述油缸的顶部还旋转的设有与所述油缸压杆匹配的套管,所述M形固定架的底面和底座的底面均固定设有防滑垫,所述管桩承托槽内壁设有缓冲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管桩滚动,方便堆放,能顶起管桩,方便抬动。

A kind of fixed device for anti rolling of pip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管桩在运输或者长时间堆放时,都是以错位相叠的方式进行堆放,这时在最底层、最边沿的管桩将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容易向外滚动,一旦发生滚动将造成大范围管桩滚动坍塌,在滚动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管桩,影响其外观或品质,在室外堆放管桩时,由于管桩质量较重,多层堆放质量更大,最底层的管桩一部分往往被压进土里,不好搬运抬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能够防止管桩滚动,方便堆放,能顶起管桩,方便抬动。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包括M形固定架和两个顶升装置,所述M形固定架的中部顶部设有U形的管桩承托槽,所述M形固定架的两端底部设有凸字形通槽,所述凸字形通槽内对应设有所述顶升装置,所述凸字形通槽包括上方形槽部和下方形槽部,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活塞以及油缸,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千斤顶本体底端和所述油缸匹配的卡槽,所述底座对应设于所述下方形槽部内,所述底座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连接有卡扣,所述千斤顶本体设于所述上方形槽部内,所述千斤顶顶部的所述活塞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设有扩压垫片,所述扩压垫片的面积大于所述活塞的顶面面积,所述油缸的顶部设有控制所述油缸动作的油缸压杆,所述油缸的顶部还旋转的设有与所述油缸压杆匹配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油缸压杆对应插接;所述M形固定架的底面和底座的底面均固定设有防滑垫,所述管桩承托槽内壁设有缓冲垫。优选的,所述油缸压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对应套接的外套杆和内套杆,所述M形固定架的两端侧面设有与所述伸缩杆匹配的杆槽。优选的,所述M形固定架为金属材浇铸成型体。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油缸设于所述千斤顶本体一侧并与所述千斤顶本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U形的管桩承托槽是用来承托管桩的,管桩在管桩承托槽内两侧的空间都是被阻隔的,以此来实现防滚动的目的;千斤顶的顶物的活塞与M形固定架之间间隔了扩压垫片,扩压垫片是以扩大和M形固定架的接触面积,使得M形固定架可以较大面积的受力,减小局部压强,减少在顶升过程中对M形固定架的损伤,在油缸压杆控制油缸动作时,千斤顶的顶物的活塞便会一直上升,从而带动整个M形固定架升高,使管桩升高,方便搬运管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M形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M形固定架;11、管桩承托槽;12、凸字形通槽;13、杆槽;2、底座;3、千斤顶本体;4、活塞;5、油缸;51、套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包括M形固定架1和两个顶升装置,M形固定架1的中部顶部设有U形的管桩承托槽11,U形的管桩承托槽11是用来承托管桩的,管桩在管桩承托槽11内两侧的空间都是被阻隔的,以此来实现防滚动的目的;M形固定架1的两端底部设有凸字形通槽12,凸字形通槽12内对应设有顶升装置,凸字形通槽12的形状与顶升装置完全对应,方便容纳顶升装置,凸字形通槽12包括上方形槽部和下方形槽部,顶升装置包括底座2和千斤顶,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3、活塞4以及油缸5,底座2的顶部设有与千斤顶本体3底端和油缸5匹配的卡槽,底座2对应设于下方形槽部内,底座2与M形固定架1之间连接有卡扣,千斤顶本体3设于上方形槽部内,千斤顶顶部的活塞4与M形固定架1之间设有扩压垫片,扩压垫片为一质地均匀的金属片,扩压垫片的面积大于活塞4的顶面面积,油缸5的顶部设有控制油缸5动作的油缸压杆,油缸5的顶部还旋转的设有与油缸压杆匹配的套管51,套管51与油缸压杆对应插接;千斤顶采用的是通用的压杆式液压千斤顶,底座2内对应设有与千斤顶匹配的卡槽将千斤顶卡住,千斤顶的顶物的活塞4与M形固定架1之间间隔了扩压垫片,扩压垫片是以扩大和M形固定架1的接触面积,使得M形固定架1可以较大面积的受力,减小局部压强,减少在顶升过程中对M形固定架1的损伤,油缸5是千斤顶的内部控制压力的部件,以油缸5的动作来控制活塞4上升的高度,来达到顶升的效果,而油缸5的动作便是通过油缸压杆旋转下压控制的,在本技术中,为了减少结构中占用的空间,将油缸压杆和油缸5进行分离,只在需要使用顶升功能时,打开M形固定架1和底座2之间的卡扣,将油缸压杆插入与油缸5连接的动作控制部件也就是套管51,便可通过旋转下压控制油缸5的动作;在油缸压杆控制油缸5动作时,千斤顶的顶物的活塞4便会一直上升,从而带动整个M形固定架1升高,使管桩升高,方便搬运管桩,需要下降时,可控制千斤顶本体3所带有的泄压复位机构,恢复原位,由于千斤顶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便不一一赘述;M形固定架1的底面和底座2的底面均固定设有防滑垫,防止管桩堆放质量过大的情况下,最边沿使用了本技术时可能会发生滑动,防滑垫可以减少滑动的可能,管桩承托槽11内壁设有缓冲垫,减少对M形固定架1的损伤。具体的,油缸压杆为伸缩杆,伸缩杆包括对应套接的外套杆和内套杆,M形固定架1的两端侧面设有与伸缩杆匹配的杆槽13,伸缩杆和杆槽13配合,方便收纳;M形固定架1为金属材浇铸成型体,结构强度更高;防滑垫为橡胶垫,油缸5设于千斤顶本体3一侧并与千斤顶本体3连接。本技术的使用方式为:在管桩堆放之间,在最底层、最边沿的位置放置好管桩防滚固定装置,对应将管桩的一端放入U形的管桩承托槽11内,在完成两个最边沿的管桩的固定后,便可开始堆放其余管桩,最边沿的管桩已经被固定,在堆放过程中将不会发生滚动,方便堆放;在需要升高搬运管桩时,取出油缸压杆,插入套管51,重复旋转下压便可使得千斤顶的活塞4上升,抬高M形固定架1,从而抬高管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形固定架和两个顶升装置,所述M形固定架的中部顶部设有U形的管桩承托槽,所述M形固定架的两端底部设有凸字形通槽,所述凸字形通槽内对应设有所述顶升装置,所述凸字形通槽包括上方形槽部和下方形槽部,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活塞以及油缸,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千斤顶本体底端和所述油缸匹配的卡槽,所述底座对应设于所述下方形槽部内,所述底座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连接有卡扣,所述千斤顶本体设于所述上方形槽部内,所述千斤顶顶部的所述活塞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设有扩压垫片,所述扩压垫片的面积大于所述活塞的顶面面积,所述油缸的顶部设有控制所述油缸动作的油缸压杆,所述油缸的顶部还旋转的设有与所述油缸压杆匹配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油缸压杆对应插接;/n所述M形固定架的底面和底座的底面均固定设有防滑垫,所述管桩承托槽内壁设有缓冲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防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形固定架和两个顶升装置,所述M形固定架的中部顶部设有U形的管桩承托槽,所述M形固定架的两端底部设有凸字形通槽,所述凸字形通槽内对应设有所述顶升装置,所述凸字形通槽包括上方形槽部和下方形槽部,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活塞以及油缸,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千斤顶本体底端和所述油缸匹配的卡槽,所述底座对应设于所述下方形槽部内,所述底座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连接有卡扣,所述千斤顶本体设于所述上方形槽部内,所述千斤顶顶部的所述活塞与所述M形固定架之间设有扩压垫片,所述扩压垫片的面积大于所述活塞的顶面面积,所述油缸的顶部设有控制所述油缸动作的油缸压杆,所述油缸的顶部还旋转的设有与所述油缸压杆匹配的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瑞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