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31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包括螺旋推进器本体,螺旋推进器本体的右侧连通有传动杆,螺旋推进器本体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容纳槽,传动杆的表面且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套接有固定环,传动杆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环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插杆的底部贯穿通孔的内部,插杆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固定环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解决了现有的螺旋推进器一般是整体不分开的,导致在螺旋桨损坏时不能及时更换造成零件损坏的问题,延长了螺旋推进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使用者更换螺旋桨的工作时间,增加了螺旋推进器的实用性。

A kind of guide component of propeller tail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
本技术涉及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机械
,具体为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
技术介绍
螺旋推进器,装在轮船尾部的加速装置,推进器是将任何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旋转叶片或喷气来产生推力的。可以用来驱动交通工具前进,或是作为其他装置如发电机的动力来。在使用螺旋式推进器时,需要用到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但现有的螺旋推进器一般是整体不分开的,导致在螺旋桨损坏时不能及时更换造成零件损坏,降低了螺旋推进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使用者更换螺旋桨的工作时间,降低了螺旋推进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具备方便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螺旋推进器一般是整体不分开的,导致在螺旋桨损坏时不能及时更换造成零件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包括螺旋推进器本体,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的右侧连通有传动杆,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传动杆的表面且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套接有固定环,所述传动杆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环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部贯穿通孔的内部,所述插杆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环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侧通过轴承座与固定箱内壁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转杆的表面套接有齿轮,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右侧与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接有凸轮,所述固定箱内壁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且对应凸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右侧与凸轮的左侧接触,所述L型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右侧贯穿至卡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L型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与固定箱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L型连接杆配合使用。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壁顶部的右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匀分布,所述滑槽与滑杆配合使用。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右侧和固定环的左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定位杆的宽度。优选的,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与螺旋推进器本体配合使用,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且对应卡板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口,所述卡板与通口配合使用。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的数量为八个,且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螺旋推进器本体、传动杆、容纳槽、固定环、通孔、插杆、卡槽、固定箱、转杆、齿轮、活动杆、传动齿轮、凸轮、滑杆、L型连接杆和定位杆配合使用,通过打开卡板使用者伸手接触转杆并旋转,转杆旋转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旋转带动活动杆配合轴承座旋转的同时带动凸轮旋转,凸轮旋转接触L型连接杆并配合滑杆在滑槽内部向左限位移动,L型连接杆向左移动带动定位杆向左移动,定位杆通过开口并脱离卡槽,然后使用者配合螺纹口向上拔出插杆,插杆向上通过通孔接触限位固定,然后使用者整体拉出螺旋桨进行更换,解决了现有的螺旋推进器一般是整体不分开的,导致在螺旋桨损坏时不能及时更换造成零件损坏的问题,延长了螺旋推进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使用者更换螺旋桨的工作时间,增加了螺旋推进器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辅助L型连接杆进行移动,同时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了L型连接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震动而产生噪音污染的现象,也增加了L型连接杆的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滑槽的设置,能够使滑杆在滑槽的内部左右移动,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了滑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象,也减少滑杆对固定箱内壁的摩擦,增加滑杆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通过开口的设置,能够使定位杆完整的通过开口进行机械运转,避免了开口宽度过小使定位杆在开口处卡死造成机械故障。5、本技术通过卡板和通口的设置,能够使螺旋推进器本体在工作的情况下不会进水,同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了螺旋推进器本体零件泡水寿命降低。6、本技术通过螺纹口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拿出插杆完成机械运转,避免了使用者手滑导致插杆拿出过程中掉落砸伤使用者脚掌,增加使用者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螺旋推进器本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螺旋推进器本体、2传动杆、3容纳槽、4固定环、5通孔、6插杆、7卡槽、8固定箱、9转杆、10齿轮、11活动杆、12传动齿轮、13凸轮、14滑杆、15L型连接杆、16定位杆、17弹簧、18滑槽、19开口、20卡板、21通口、22螺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包括螺旋推进器本体1,螺旋推进器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卡板20,卡板20与螺旋推进器本体1配合使用,螺旋推进器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且对应卡板20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口21,卡板20与通口21配合使用,通过卡板20和通口21的设置,能够使螺旋推进器本体1在工作的情况下不会进水,同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了螺旋推进器本体1零件泡水寿命降低,螺旋推进器本体1的右侧连通有传动杆2,螺旋推进器本体1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容纳槽3,传动杆2的表面且位于容纳槽3的内部套接有固定环4,传动杆2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环4的内部开设有通孔5,固定环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杆6,插杆6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螺纹口22,螺纹口22的数量为八个,且均匀分布,通过螺纹口22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拿出插杆6完成机械运转,避免了使用者手滑导致插杆6拿出过程中掉落砸伤使用者脚掌,增加使用者人身安全,插杆6的底部贯穿通孔5的内部,插杆6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7,固定环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8,固定箱8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杆9,转杆9的右侧通过轴承座与固定箱8内壁的右侧活动连接,转杆9的表面套接有齿轮10,固定箱8内壁的顶部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活动杆11,活动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12,传动齿轮12的右侧与齿轮10的左侧啮合连接,活动杆11的表面套接有凸轮13,固定箱8内壁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4,固定箱8内壁顶部的右侧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匀分布,滑槽18与滑杆14配合使用,通过滑槽18的设置,能够使滑杆14在滑槽18的内部左右移动,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了滑杆14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包括螺旋推进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1)的右侧连通有传动杆(2),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1)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容纳槽(3),所述传动杆(2)的表面且位于容纳槽(3)的内部套接有固定环(4),所述传动杆(2)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环(4)的内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固定环(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杆(6),所述插杆(6)的底部贯穿通孔(5)的内部,所述插杆(6)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7),所述固定环(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8),所述固定箱(8)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右侧通过轴承座与固定箱(8)内壁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转杆(9)的表面套接有齿轮(10),所述固定箱(8)内壁的顶部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活动杆(11),所述活动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12),所述传动齿轮(12)的右侧与齿轮(10)的左侧啮合连接,所述活动杆(11)的表面套接有凸轮(13),所述固定箱(8)内壁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4),所述滑杆(14)的底部且对应凸轮(1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15),所述L型连接杆(15)的右侧与凸轮(13)的左侧接触,所述L型连接杆(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所述定位杆(16)的右侧贯穿至卡槽(7)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推进器尾仓导流构件,包括螺旋推进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1)的右侧连通有传动杆(2),所述螺旋推进器本体(1)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容纳槽(3),所述传动杆(2)的表面且位于容纳槽(3)的内部套接有固定环(4),所述传动杆(2)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环(4)的内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固定环(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杆(6),所述插杆(6)的底部贯穿通孔(5)的内部,所述插杆(6)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7),所述固定环(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8),所述固定箱(8)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右侧通过轴承座与固定箱(8)内壁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转杆(9)的表面套接有齿轮(10),所述固定箱(8)内壁的顶部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活动杆(11),所述活动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12),所述传动齿轮(12)的右侧与齿轮(10)的左侧啮合连接,所述活动杆(11)的表面套接有凸轮(13),所述固定箱(8)内壁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4),所述滑杆(14)的底部且对应凸轮(1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15),所述L型连接杆(15)的右侧与凸轮(13)的左侧接触,所述L型连接杆(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所述定位杆(16)的右侧贯穿至卡槽(7)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革李一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