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6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4
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与现有的聚氨酯座椅同等特性的结构的车辆用座椅。车辆用座椅包括:座部(10),其构成该车辆用座椅;支撑部件(4),其可转动地支撑座部(10)的一部分;弹性部件(70),其一端(71)安装在以该支撑部件(4)为中心的座部(10)的可移动部分(12)上,另一端(72)安装在座椅框架(2)上;阻尼装置(80),其使在从施加载荷的乘坐状态返回至去除载荷的通常状态时的可移动部分(12)的运动逐渐衰减。座部(10)的可移动部分(12)也可以包括基座部件(121)、设置在该基座部件(121)上的板坯部件、以及覆盖该板坯部件的蒙皮部件。

Vehicle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座椅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座垫(座部)结构,常见的是具有且由垫料和覆盖所述垫料的表面的蒙皮所构成的结构。另外,在这种座垫结构中已经提出,垫料由聚氨酯泡沫体形成,蒙皮由具有透气性的板材形成。但是,由聚氨酯泡沫体形成的垫料可能会吸收水分并发生水解,在这种情况下,弹性降低,从而降低了乘坐舒适性。因此,作为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座垫结构,提出了垫料通过由具有排水性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三维网状材料或者网状部件形成、并且蒙皮由具有透气性的板材形成的结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2-1706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如上所述的用三维网状材料或网状部件替代聚氨酯泡沫体的座垫结构不能完全再现原来的聚氨酯座椅的特性。即,在聚氨酯座椅中,载荷F越大,对应此载荷F的挠度X的变化就越小。换句话说,具有随着施加的压力增加并走向坍塌,变形程度减小的特性(乘坐时的加压特性);甚至,由于减压时存在恢复动作的延迟,因此具有减压时的载荷-挠度曲线与加压时的载荷-挠度曲线不同的特性(下车等时候,乘员从座椅上起身时的减压特性),与此相比,如上所述的替代结构在获取排水性的同时丧失了聚氨酯座椅的特性。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获得与现有的聚氨酯座椅相同特性的结构的车辆用座椅。[为解决技术问题所实施的手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包括车辆的座椅框架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包括:座部,其构成该车辆用座椅;支撑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座部的一部分;弹性部件,其一端安装在以该支撑部件为中心的所述座部的可移动部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上;以及阻尼装置,其使在从施加载荷的乘坐状态返回至去除载荷的通常状态时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运动逐渐衰减。在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中,通过机械结构可以实现与聚氨酯座椅相同的特性。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座部的可移动部分可以包括:基座部件、设置在该基座部件上的板坯部件、以及覆盖该板坯部件的蒙皮部件。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基座部件可以由树脂制成。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基座部件可以配置在除板坯部件的前方部分以外的位置上。在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中,可以在可移动部分的两侧且高于可移动部分的表层的位置上设置侧翼。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侧翼可以是含有固定框架的结构。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座部的可移动部分以及支撑部件可以配置在可移动部分在竖直方向上行进的位置上。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弹性部件可以采用弹力对于所述可移动部分的位移是非线性的结构的部件。上述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弹性部件可以是通过根据所述可移动部分的运动来改变朝向而使作用于该弹性部件的力非线性地变化的结构。[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具有与现有的聚氨酯座椅同等特性的结构的车辆用座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用座椅的主体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车辆用座椅的座垫(座部)及其周边结构的概况的平面图。图3是座垫(座部)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沿图3的IV-IV线剖切的座垫(座部)及其周边结构的概况的图。图5是说明乘员乘坐时的座垫等的动作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以VI所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用于说明驾驶员进行踏板操作时座垫前部的动作。图7是示出沿图3的VII-VII线剖切的座垫结构的概况的图。图8是示出载荷作用于图7所示的座垫的可移动部分时的模式的图。图9是示出加压时弹簧单体和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用座椅的载荷-挠度曲线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减压时弹簧单体和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用座椅的载荷-挠度曲线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用座椅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包括:座椅框架2、设置在该座椅框架2上的座垫10和座椅靠背(省略图示)、支撑部件4、螺旋弹簧70、旋转阻尼器80等(参照图1等)。另外,在图2等中,车辆的前方方向用符号F表示。座垫10构成该车辆用座椅1的座部。本实施方式的座垫110是被中央的主体部分12和其两侧的侧翼14共三个部分分割的结构(参照图3等)。主体部分12在座垫110的中央处构成座面。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分12包括:基座部件121、板坯部件122和蒙皮部件123。基座部件121例如由树脂制成的板状部件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21具有在乘坐时通过施加的载荷达到中央比两侧可更适度地下沉程度的可挠性(参照图8)。载荷施加时的挠曲量和反作用力、载荷去除时的恢复动作等可以根据基座部件121的树脂特性、板厚、切口的设定或者位置和形状的变更等进行调整。虽然没有特别详细的图示,但基座部件121的上表面具有适合乘员的臀部的平缓的浅低洼的形状。基座部件121上设置有板坯部件122(参照图7)。板坯部件122的材质、特性等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由PP、PET等构成的纤维类部件,比如做成5-20mm左右的厚度(但根据规格可以变动),做成表面具有柔软性的板坯部件等。板坯部件122被座套等蒙皮部件123所覆盖(参照图7等)。座垫10的侧翼14设置在高于主体部分12的表层的位置上(参照图7)。侧翼14各自通过在设置于座椅框架2的两侧上的侧部固定框架24上设置树脂部件141、板坯部件142、蒙皮部件143而构成。与主体部分12不同,这种方式构成的侧翼是不能运动的。侧翼14从两侧支撑乘坐者的大腿部分,提高稳定性。支撑部件4是可旋转地支撑座垫1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垫10的主体部分12的底部设置一对左右的前方铰链支架18,并将这些前方铰链支架18通过销连接到座椅框架2的靠近前方位置的梁21上以构成铰链(参照图1、图2等)。通过这种支撑部件4,主体部分12成为以座椅框架2的梁21为中心的可转动部分(可移动部分)(参照图5等;另外,在图5中将乘坐者的下腹部以及大腿部以及在图6中仅将大腿部概略地用符号H表示,另外在图5中将大腿根部(骨关节附近)用符号H1表示)。螺旋弹簧70被设置成作为支撑座垫10的主体部分(可移动部分)12的弹性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70的一端安装至基座部件121的后侧的边缘部,其另一端安装至座椅框架2的靠近后方的梁22的弹簧安装部22a(参照图4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总共三个螺旋弹簧70分别设置在沿车辆用座椅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左侧、右侧这三个位置上(参照图2等),螺旋弹簧7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另外,螺旋弹簧70可以构造成根据主体部分12的运动而改变朝向。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70构成为可相对于梁22转动,在没有乘坐者乘坐的通常状态下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座椅框架的车辆用座椅,所述车辆用座椅包括:/n座部,其构成所述车辆用座椅;/n支撑部件,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座部的一部分;/n弹性部件,其一端安装在以所述支撑部件为中心的所述座部的可移动部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上;以及/n阻尼装置,其使在从施加载荷的乘坐状态返回至去除载荷的通常状态时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运动逐渐衰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8 JP 2018-1353231.一种具有座椅框架的车辆用座椅,所述车辆用座椅包括:
座部,其构成所述车辆用座椅;
支撑部件,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座部的一部分;
弹性部件,其一端安装在以所述支撑部件为中心的所述座部的可移动部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上;以及
阻尼装置,其使在从施加载荷的乘坐状态返回至去除载荷的通常状态时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的运动逐渐衰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的可移动部分包括:基座部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上的板坯部件、以及覆盖所述板坯部件的蒙皮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由树脂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配置在除所述板坯部件的前方部分以外的位置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野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