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及试验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190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饮料瓶试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及试验机。小瓶型模具包括两个模瓣和底模,试验机包括中套组件和底模锁紧机构,内模转换装置包括中套转换组件和底模转换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模套,所述模套安装于所述中套组件上,两个所述模瓣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模套上,所述中套组件能够使两个所述模套驱使所述模瓣合模;底模转换组件包括底座体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体上的底模块,所述底模设置于所述底模块上,所述底座体设置于所述底模锁紧机构上,两个所述模瓣和所述底模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小瓶型模具的模腔。该内模转换装置能够直接在标准试验机上进行小瓶的吹塑试验,能够在短时间内吹制出合格的小瓶。

An internal model conversion device and testing machine applied to te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及试验机
本技术涉及饮料瓶试吹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及试验机。
技术介绍
试验机是确保企业项目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企业的每一个新项目都需要先制作实验模具,并在试验机上进行试吹,以检验实验模具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是否可进行批量生产等;在模具优化合格后,再批量生产,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目前,在PET饮料瓶加工市场上,饮料瓶的容量主要集中在500mL-2L之间,当项目出现容量在500mL以下的小瓶型饮料瓶时,企业大都会省去在标准实验机上试吹试验模具的环节,而直接在成品吹瓶机上进行吹制。因此,小瓶型试验机在市场上需求少,企业由此定制一台小瓶型的吹瓶机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小瓶型模具中存在设计和加工等不成熟的情况,只有在项目后期才能进行试吹,并进行优化改进,然后再批量生产,此方式增加了项目的生产周期,在时间上给企业带来不少的压力。对于小瓶型项目的处理,现有的方法是实验模具在吹瓶机装配完成后,再调试吹制瓶胚,待试验之后,成型瓶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后,再批量生产成品模。此种模式的缺点是:项目生产周期拉长,给企业带来交期压力。由于缺少试验机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吹出合格的产品瓶,给现场调试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增加了工作压力。因此,亟需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及试验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及试验机,其能够在标准试验机上进行吹制小瓶试验。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小瓶型模具包括两个模瓣和底模,试验机包括中套组件和底模锁紧机构,包括:中套转换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模套,所述模套安装于所述中套组件上,两个所述模瓣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模套上,所述中套组件能够使两个所述模套驱使所述模瓣合模;底模转换组件,其包括底座体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体上的底模块,所述底模设置于所述底模块上,所述底座体设置于所述底模锁紧机构上,两个所述模瓣和所述底模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小瓶型模具的模腔。优选地,所述中套转换组件还包括两个上端盖总成和两个下端盖总成,所述上端盖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套上方的上端盖,所述下端盖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套下方的下端盖。优选地,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所述模套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上均设置有第一接头。优选地,所述上端盖与所述模套之间和所述下端盖与所述模套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底模转换组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底座体和底模块之间。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两个第三过水孔,所述底模块上设置有两个第四过水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过水孔连通于一个所述第四过水孔,另一个第三过水孔连通于另一个第四过水孔;所述底模上设置有第五过水孔,所述第五过水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过水孔相连通;所述底座体上设置有两个第六过水孔,其中一个所述第六过水孔连通于一个所述第三过水孔,另一个第六过水孔连通于另一个第三过水孔。优选地,所述底座体与所述连接柱之间和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底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底模锁紧机构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其中一个所述第六过水孔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水孔,另一个所述第六过水孔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孔。技术方案二:一种试验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中套转换组件采用与中模组件相类似的结构,在试验机的原中模组件的基础上,无需拆卸任何零件,就可直接方便地将中套转换组件悬挂于中模组件上。底模转换组件通过垫高的方法,将底模锁紧机构与小瓶型底模的水路连通起来,弥补了两者之间的高度差。该内模转换装置装配于标准试验机上,解决了不能在标准试验机上进行小瓶的吹塑试验的问题,可以直接在标准试验机上进行小瓶的吹塑试验,在短时间内吹塑试验出合格的小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无需在项目后期再进行试吹,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减小了现场调试人员的工作压力,且该转换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内模转换装置);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中套组件、内模转换装置和小瓶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中套组件、内模转换装置和小瓶型模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中套转换组件和模瓣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底模转换组件和底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模套、上端盖和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底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00、中套组件;500、底模锁紧机构;600、中套转换组件;611、上端盖;612、第一接头;613、第一螺钉;620、模套;621、第一过水孔;631、第一密封圈;632、下端盖;633、紧固螺钉;700、底模转换组件;701、底模块;702、连接柱;703、第二密封圈;704、底座体;7041、第六过水孔;705、堵头(螺塞);706、拉钉;708、第二螺钉;709、第三密封圈;800、模瓣;801、底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试验机,其包括中套组件200、底模锁紧机构500和内模转换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如图1和图3所示,小瓶型模具包括两个模瓣800和底模801,两个模瓣800和底模801共同围合形成小瓶型模具的模腔。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内模转换装置包括中套转换组件600和底模转换组件700。其中,如图5所示,中套转换组件600包括两个上端盖总成、两个模套620和两个下端盖总成。上端盖总成包括上端盖611和第一接头612。下端盖总成包括下端盖632。上端盖611通过第一螺钉613固定于模套620的上端,下端盖632通过紧固螺钉633固定于模套620的下端。模套620和上端盖611能够固定于试验机的中套组件200上,小瓶型模具包括两个模瓣800和底模801,模瓣800固定于模套620和上端盖611上。上端盖611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上均安装有第一接头612。模套620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621(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过水孔6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相连通。具体地,模套620上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其中最左侧和最右侧的第一通孔中的一个第一通孔靠近上端盖611的一端与第一进水孔连接,另一个第一通孔靠近上端盖611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孔连接。模套620靠近上端盖61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过水槽,中间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小瓶型模具包括两个模瓣(800)和底模(801),试验机包括中套组件(200)和底模锁紧机构(500),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套转换组件(600),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模套(620),所述模套(620)安装于所述中套组件(200)上,两个所述模瓣(800)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模套(620)上,所述中套组件(200)能够使两个所述模套(620)驱使所述模瓣(800)合模;/n底模转换组件(700),其包括底座体(704)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体(704)上的底模块(701),所述底模(801)设置于所述底模块(701)上,所述底座体(704)设置于所述底模锁紧机构(500)上,两个所述模瓣(800)和所述底模(801)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小瓶型模具的模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试验机上的内模转换装置,小瓶型模具包括两个模瓣(800)和底模(801),试验机包括中套组件(200)和底模锁紧机构(5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套转换组件(600),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模套(620),所述模套(620)安装于所述中套组件(200)上,两个所述模瓣(800)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模套(620)上,所述中套组件(200)能够使两个所述模套(620)驱使所述模瓣(800)合模;
底模转换组件(700),其包括底座体(704)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体(704)上的底模块(701),所述底模(801)设置于所述底模块(701)上,所述底座体(704)设置于所述底模锁紧机构(500)上,两个所述模瓣(800)和所述底模(801)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小瓶型模具的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套转换组件(600)还包括两个上端盖总成和两个下端盖总成;
所述上端盖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套(620)上方的上端盖(611),所述下端盖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套(620)下方的下端盖(6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模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611)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所述模套(620)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621),所述第一过水孔(6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模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上均设置有第一接头(6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模转换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刚曹小红邓文杰曾启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