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形泵阀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17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钟形泵阀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上端从下至上依次放置有下模板、上模板、加热板、隔热板、导流板和上压板;所述固定基板上端安装有模芯,所述下模板表面贯穿设置有下型腔,所述下模板表面设置有向所述下型腔引流的底部流道;所述上模板底端设置有上型腔,所述上型腔之间连通有上部流道,所述上模板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液孔;所述上压板表面贯穿设置有浇筑孔,所述上压板底端面设置有分流槽。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分层结构,便于对装置进行分层拆装,降低了合模和开模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分层结构,能够将流道分成多段,同时配合加热板进行加热,能够防止原料熔融液凝固,有助于保证铸造质量。

Injection mold for bell pump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钟形泵阀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钟形泵阀生产装置
,具体涉及钟形泵阀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钟形泵阀是自动泵和血压器的重要部件,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钟形泵阀的生产。但是,目前的钟形泵阀铸造模具体积大,不便于进行合模和开模操作,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体积较大造成流道较长,原料熔融液容易凝固,影响铸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钟形泵阀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钟形泵阀铸造模具体积大,不便于进行合模和开模操作,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体积较大造成流道较长,原料熔融液容易凝固,影响铸造质量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采用分层结构,便于对装置进行分层拆装,降低了合模和开模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分层结构,能够将流道分成多段,同时配合加热板进行加热,能够防止原料熔融液凝固,有助于保证铸造质量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钟形泵阀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上端从下至上依次放置有下模板、上模板、加热板、隔热板、导流板和上压板,所述固定基板上端四角安装有定位柱,所述下模板、所述上模板、所述加热板、所述隔热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上压板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通孔;所述固定基板上端安装有模芯,所述下模板表面贯穿设置有下型腔,所述下型腔与所述模芯相对应,所述下模板表面设置有向所述下型腔引流的底部流道;所述上模板底端设置有上型腔,所述上型腔与所述下型腔相对应,所述上型腔之间连通有上部流道,所述上模板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上部流道相连通;所述加热板表面贯穿设置有底部导流孔,所述底部导流孔与所述注液孔相对应;所述隔热板表面贯穿设置有中部导流孔,所述中部导流孔与所述底部导流孔相对应;所述导流板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部导流孔,所述上部导流孔与所述中部导流孔相对应;所述上压板表面贯穿设置有浇筑孔,所述上压板底端面设置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与所述浇筑孔相连通,且所述分流槽与所述上部导流孔相对应。采用上述钟形泵阀注塑模具,使用装置时,使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依次将所述下模板、所述上模板、所述加热板、所述隔热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上压板叠放在所述固定基板上方,进行铸造时,将原料熔融液从所述浇筑孔内部注入,原料熔融液依次经过所述分流槽、所述上部导流孔、所述中部导流孔、所述底部导流孔和所述注液孔,最终通过所述上部流道和所述底部流道进入所述模芯、所述上型腔和所述下型腔三者构成的铸造型腔内部,实现铸造;通过所述加热板能够对流动的原料熔融液进行加热,能够保证原料熔融液的流动性,有助于保证铸造质量;整体采用分层结构,便于对装置进行分层拆装,降低了合模和开模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表面设置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与所述浇筑孔同轴,所述凹陷槽内部安装有限位环。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和所述导流板均为镂空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板的表面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贯穿所述上模板的外侧,且所述溢流槽与所述注液孔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底部流道的交接处设置有分流孔。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基板上端的模芯和定位柱均分别设置有两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分层结构,便于对装置进行分层拆装,降低了合模和开模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2、采用分层结构,能够将流道分成多段,同时配合加热板进行加热,能够防止原料熔融液凝固,有助于保证铸造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模板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模板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上压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压板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固定基板;2、下模板;201、底部流道;202、下型腔;203、分流槽;3、上模板;301、注液孔;302、溢流槽;303、上部流道;304、上型腔;4、加热板;401、底部导流孔;5、隔热板;501、中部导流孔;6、导流板;601、上部导流孔;7、上压板;701、凹陷槽;702、浇筑孔;703、分流孔;8、限位环;9、定位通孔;10、模芯;11、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钟形泵阀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基板1,固定基板1上端从下至上依次放置有下模板2、上模板3、加热板4、隔热板5、导流板6和上压板7,固定基板1上端四角安装有定位柱11,下模板2、上模板3、加热板4、隔热板5、导流板6和上压板7表面均设置有与定位柱11相对应的定位通孔9;固定基板1上端安装有模芯10,下模板2表面贯穿设置有下型腔202,下型腔202与模芯10相对应,下模板2表面设置有向下型腔202引流的底部流道201;上模板3底端设置有上型腔304,上型腔304与下型腔202相对应,上型腔304之间连通有上部流道303,上模板3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液孔301,注液孔301与上部流道303相连通;加热板4表面贯穿设置有底部导流孔401,底部导流孔401与注液孔301相对应;隔热板5表面贯穿设置有中部导流孔501,中部导流孔501与底部导流孔401相对应;导流板6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部导流孔601,上部导流孔601与中部导流孔501相对应;上压板7表面贯穿设置有浇筑孔702,上压板7底端面设置有分流槽203,分流槽203与浇筑孔702相连通,且分流槽203与上部导流孔601相对应。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压板7表面设置有凹陷槽701,凹陷槽701与浇筑孔702同轴,凹陷槽701内部安装有限位环8,这样设置通过限位环8进行限位,便于将原料的熔融液倒入浇筑孔702内部,防止原料熔融液澎溅。上压板7和导流板6均为镂空结构,这样设置能够减轻上压板7和导流板6的重量,便于实现合模和开模操作。上模板3的表面设置有溢流槽302,溢流槽302贯穿上模板3的外侧,且溢流槽302与注液孔301相连通,这样设置,原料熔融液注满后,多余的原料熔融液从溢流槽302内部溢出,已提醒操作人员停止原料熔融液的添加。底部流道201的交接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钟形泵阀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板(1),所述固定基板(1)上端从下至上依次放置有下模板(2)、上模板(3)、加热板(4)、隔热板(5)、导流板(6)和上压板(7),所述固定基板(1)上端四角安装有定位柱(11),所述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3)、所述加热板(4)、所述隔热板(5)、所述导流板(6)和所述上压板(7)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11)相对应的定位通孔(9);/n所述固定基板(1)上端安装有模芯(10),所述下模板(2)表面贯穿设置有下型腔(202),所述下型腔(202)与所述模芯(10)相对应,所述下模板(2)表面设置有向所述下型腔(202)引流的底部流道(201);/n所述上模板(3)底端设置有上型腔(304),所述上型腔(304)与所述下型腔(202)相对应,所述上型腔(304)之间连通有上部流道(303),所述上模板(3)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液孔(301),所述注液孔(301)与所述上部流道(303)相连通;/n所述加热板(4)表面贯穿设置有底部导流孔(401),所述底部导流孔(401)与所述注液孔(301)相对应;所述隔热板(5)表面贯穿设置有中部导流孔(501),所述中部导流孔(501)与所述底部导流孔(401)相对应;所述导流板(6)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部导流孔(601),所述上部导流孔(601)与所述中部导流孔(501)相对应;/n所述上压板(7)表面贯穿设置有浇筑孔(702),所述上压板(7)底端面设置有分流槽(203),所述分流槽(203)与所述浇筑孔(702)相连通,且所述分流槽(203)与所述上部导流孔(601)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钟形泵阀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板(1),所述固定基板(1)上端从下至上依次放置有下模板(2)、上模板(3)、加热板(4)、隔热板(5)、导流板(6)和上压板(7),所述固定基板(1)上端四角安装有定位柱(11),所述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3)、所述加热板(4)、所述隔热板(5)、所述导流板(6)和所述上压板(7)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11)相对应的定位通孔(9);
所述固定基板(1)上端安装有模芯(10),所述下模板(2)表面贯穿设置有下型腔(202),所述下型腔(202)与所述模芯(10)相对应,所述下模板(2)表面设置有向所述下型腔(202)引流的底部流道(201);
所述上模板(3)底端设置有上型腔(304),所述上型腔(304)与所述下型腔(202)相对应,所述上型腔(304)之间连通有上部流道(303),所述上模板(3)表面贯穿设置有注液孔(301),所述注液孔(301)与所述上部流道(303)相连通;
所述加热板(4)表面贯穿设置有底部导流孔(401),所述底部导流孔(401)与所述注液孔(301)相对应;所述隔热板(5)表面贯穿设置有中部导流孔(501),所述中部导流孔(501)与所述底部导流孔(401)相对应;所述导流板(6)表面贯穿设置有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群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鑫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