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杯清洗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95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杯清洗台,包括水槽、总水管、分管、L型水管、清洗管、出水开关、微型喷头、支座、夹圈、连接杆、金属块及连接部,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水槽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总水管,总水管与分管连接,分管与L型水管连,分管出水口位置的上方设有出水开关,L型水管与清洗管连接,清洗管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微型喷头,支座的一端与水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夹圈连接,夹圈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金属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烧杯进行半自动化清洗,避免了烧杯内壁中的化学液体直接与人体部位接触,也减少了因人为失误导致烧杯在清洗过程中产生损坏。

A kind of beaker clean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杯清洗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烧杯清洗台,属于化学实验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被广泛应用于化学试剂的加热、溶解、混合、蒸发浓缩等。烧杯在每次使用之后,内壁上都会残留有一定量的化学液体,必须对烧杯的内壁进行清洗。一般在进行简易的化学实验时,如果烧杯内残留的化学液体不具有腐蚀性等对人体有害的特性,实验人员往往直接手持烧杯利用水龙头水流对烧杯内壁进行清洗;若烧杯内壁上残留液体具有腐蚀性等对人体有害的特性,实验人员一般会借助其他工具或者在手上戴上保护装置进行清洗。这种清洗方式不仅对于实验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可能因为人为操作的失误导致烧杯在清洗过程中发生损坏,产生经济损失。现有的烧杯清洗仪器虽然能够完成对烧杯内壁的清洗工作,但大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专业性太强,小型化工类企业及初高中的化学实验室均不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烧杯清洗台,具有经济实用、结构简单的特点,能够对烧杯进行半自动化清洗,可避免烧杯内壁中的化学液体直接与人体部位接触,同时也可减少因人为失误而导致烧杯在清洗过程中损坏的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烧杯清洗装置,包括水槽、总水管、分管、L型水管、清洗管、出水开关、微型喷头、支座、夹圈、连接杆、金属块及连接部,所述水槽的底部中央处设有圆形的排水口,水槽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总水管,所述总水管的一端与分管连接,所述分管的左右两个出水口处均连接有L型水管,分管出水口位置的上方均设有出水开关,所述L型水管的出水口通过连接部与清洗管连接,所述清洗管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微型喷头,所述支座的数量为两个,一端与水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夹圈,所述夹圈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弧形夹板,每个弧形夹板远离支座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Z字型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金属块连接。优选地,所述夹圈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层。优选地,所述夹圈内壁上橡胶层形成的圆弧半径小于内部烧杯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出水开关为按压式开关。优选地,所述水槽的底部由外侧向排水口方向为向下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L型水管、清洗管、微型喷头和连接部的外表面以及水槽的内表面均涂有防腐涂层。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通过设置L型水管与清洗管连接,将烧杯倒置罩住清洗管,利用清洗管上的微型喷头对烧杯进行清洗;人工按动金属块,将夹圈打开,再将烧杯放置完毕后松开金属块,夹圈自然收紧将烧杯固定住;清洗流出的废水经过水槽底部的排出口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槽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的细节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L型水管处的左视图。图中:1、水槽,2、总水管,3、分管,4、L型水管,5、清洗管,6、出水开关,7、微型喷头,8、排水口,9、支座,10、夹圈,11、烧杯,12、连接杆,13、金属块,14、橡胶层,15、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烧杯清洗装置,包括水槽1、总水管2、分管3、L型水管4、清洗管5、出水开关6、微型喷头7、支座9、夹圈10、连接杆12、金属块13及连接部15,所述水槽1的底部中央处设有圆形的排水口8,水槽1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总水管2,所述总水管2的一端与分管3连接,所述分管3的左右两个出水口处均连接有L型水管4,分管3出水口位置的上方均设有出水开关6,所述L型水管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部15与清洗管5连接,所述清洗管5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微型喷头7,所述支座9的数量为两个,一端与水槽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夹圈10,所述夹圈10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弧形夹板,每个弧形夹板远离支座9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Z字型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金属块13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圈10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层14。夹圈10内壁上的橡胶层14与烧杯11接触,能够对烧杯11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夹圈10直接与烧杯11产生摩擦导致烧杯损坏。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夹圈10内壁上橡胶层14形成的圆弧半径小于内部烧杯11的外径。为了保证夹圈10对橡胶层14的夹持效果,夹圈10内壁上橡胶层14形成的圆弧半径必须大于内部烧杯11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开关6为按压式开关。采用按压式开关能够防止实验人员忘记关闭出水开关6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地,所述水槽1的底部由外侧向排水口8方向为向下倾斜设置。水槽1的底部为内陷式设计,不易积水。进一步地,所述L型水管4、清洗管5、微型喷头7和连接部15的外表面以及水槽1的内表面均涂有防腐涂层。由于烧杯中残留的化学试剂有时会带有腐蚀性,为了保障装置的使用寿命,故在上述部件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添加防腐涂层。使用时:金属块13与连接杆12的一端相连,连接杆12的另一端夹圈10相连,用手指按动金属块13,打开夹圈10;然后将内壁带有化学液体的待清洗烧杯11放置,罩盖在清洗管5上并调整好位置,然后松开手指,夹圈10自动收紧固定住烧杯11;接着按压出水开关6,水流由总水管2最终流入清洗管中并从微型喷头中喷出对烧杯内壁进行清洗。本技术可以同时对两个烧杯内壁进行清洗。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L型水管与清洗管连接,将烧杯倒置罩住清洗管,利用清洗管上的微型喷头对烧杯进行清洗,利用夹圈自然收紧将烧杯固定住,清洗流出的废水经过水槽底部的排出口排出,该装置具有经济实用、结构简单的特点,能够对烧杯进行半自动化清洗,避免了烧杯内壁中的化学液体直接与人体部位接触,同时也减少了因人为失误而导致烧杯在清洗过程中损坏的现象。按压式出水开关有利于节水,水槽底部的内陷式设计不易积水,防腐涂层的添加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杯清洗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总水管(2)、分管(3)、L型水管(4)、清洗管(5)、出水开关(6)、微型喷头(7)、支座(9)、夹圈(10)、连接杆(12)、金属块(13)及连接部(15),所述水槽(1)的底部中央处设有圆形的排水口(8),水槽(1)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总水管(2),所述总水管(2)的一端与分管(3)连接,所述分管(3)的左右两个出水口处均连接有L型水管(4),分管(3)出水口位置的上方均设有出水开关(6),所述L型水管(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部(15)与清洗管(5)连接,所述清洗管(5)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微型喷头(7),所述支座(9)的数量为两个,一端与水槽(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夹圈(10),所述夹圈(10)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弧形夹板,每个弧形夹板远离支座(9)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Z字型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金属块(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杯清洗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总水管(2)、分管(3)、L型水管(4)、清洗管(5)、出水开关(6)、微型喷头(7)、支座(9)、夹圈(10)、连接杆(12)、金属块(13)及连接部(15),所述水槽(1)的底部中央处设有圆形的排水口(8),水槽(1)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总水管(2),所述总水管(2)的一端与分管(3)连接,所述分管(3)的左右两个出水口处均连接有L型水管(4),分管(3)出水口位置的上方均设有出水开关(6),所述L型水管(4)的出水口通过连接部(15)与清洗管(5)连接,所述清洗管(5)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微型喷头(7),所述支座(9)的数量为两个,一端与水槽(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夹圈(10),所述夹圈(10)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弧形夹板,每个弧形夹板远离支座(9)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Z字型连接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骄阳赵崇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极易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