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3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枕头,包括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表面的凸起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呈拱形设置,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并能够沿所述主体的侧边延伸设置,以支撑颈部;所述第二枕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枕体的上表面,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且所述第二枕体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凸起部形成用于放置头部的放置空间;所述主体和所述凸起部一体设置,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枕体分体式设置;所述第二枕体通过连接带与所述主体连接,且所述连接带设置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支撑病人的背部和腰部,降低背部和腰部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枕头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寝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枕头。
技术介绍
医院病房内的枕头作为一种常用的寝具用品,只要是在患者休息时支撑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同时医院病房内的病床多为金属床栏,当病人坐在病床上时,床栏和枕头无法对病人的背部提供较好的稳定,因此会使得病人的背部感到不适,并且会使得病人的背部和腰部的负担太重,容易造成病人背部和腰部的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用枕头,其能够支撑病人的背部和腰部,降低背部和腰部的负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枕头,包括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表面的凸起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呈拱形设置,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并能够沿所述主体的侧边延伸设置,以支撑颈部;所述第二枕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枕体的上表面,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且所述第二枕体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凸起部形成用于放置头部的放置空间;所述主体和所述凸起部一体设置,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枕体分体式设置;所述第二枕体通过连接带与所述主体连接,且所述连接带设置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枕体和所述第二枕体接触面处通过尼龙搭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上车缝有加强带。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内设置有按摩层,所述按摩层内填充有若干按摩珠。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枕体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绳,以方便所述第二枕体和床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枕体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面设置有若干防滑条。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条上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枕体和所述第二枕体均采用透气面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作为枕头使用时,凸起部用于支撑颈部,同时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头部,以实现利用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对头部和颈部的支撑;当作为靠枕使用时,先将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分离,然后将凸起部置于腰部处,同时第二枕体置于使用者的颈部;因为主体与使用者的背部贴合的表面呈拱形设置,因而主体能够施加给背部一定的支撑力;减轻颈部、背部和腰部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枕体;11、放置空间;12、防滑条;13、尼龙搭扣;2、主体;3、凸起部;31、按摩层;311、按摩珠;4、第二枕体;41、加强带;42、连接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用枕头的一实施例,包括第一枕体1和与第一枕体1连接的第二枕体4,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组合能够形成用于支撑人体头部和颈部的枕头。当将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分离时能够形成用于支撑人体背部和腰部的靠枕。为了增大使用时的舒适性,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的面料均采用透气的面料,如棉质材料。参照图1,第一枕体1包括主体2和设置在主体2上表面的凸起部3,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主体2和凸起部3一体式设计。主体2呈拱形设置,且主体2的凸面朝向凸起部3设置。凸起部3靠近主体2的一侧边设置,并沿主体2的延伸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的一侧边和主体2的一侧边重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凸起部3位于人体的颈部的下方,从而对人体的颈部提供支撑力。参照图1,第二枕体4设置在第一枕体1的上表面,第二枕体4靠近主体2的一侧边设置,并沿主体2的侧边延伸。第二枕体4和凸起部3平行延伸,并且第二枕体4和凸起部3设置在相对的两侧。第二枕体4和凸起部3围成了用于放置头部的放置空间11,以实现对人体头部的支撑。参照图1和图2,第二枕体4和第一枕体1采用分体式连接,第二枕体4的一侧边和主体2的一侧边通过连接带固定,连接带设置在远离凸起部3的侧边。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连接时的稳定性,连接带为多层车缝的化纤面料。为了增大连接带与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固定时的接触面积,第二枕体4的侧边车缝固定在连接带的上表面,主体2的侧边车缝固定在连接带的下表面。为了进一步的增大连接处的稳定性,连接带的外部包覆有加强带41,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与连接带实现固定后,再利用加强带41包覆在连接带的外部。参照图1和图2,第二枕体4和第一枕体1采用的是分体式的连接方式,为了增大使用时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第二枕体4和第一枕体1通过尼龙搭扣13固定连接。为了增大使用时的舒适性,尼龙搭扣13均设置在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的两侧,以减小人体依靠时对背部的造成的不适。当病人坐在病床时,将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4的连接解除,然后将凸起部3置于人体的腰部,此时主体2和人体的背部贴合,第二主体2位于人体的颈部,从而对人体的腰部、背部和颈部形成支撑。为了适应不同的人体体型的需求,第二枕体4和连接带之间可以设置弹性带,从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坐姿和体型调整。参照图2,第二枕体4远离连接带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绳42,连接绳42便于将第二枕体4和床体固定。参照图1,为了增大使用时的舒适性,凸起部3上设置有按摩层31,按摩层31内设置有按摩珠311。当使用时按摩层31能够对人体的颈部和腰部进行按摩。参照图1,第一枕体1远离凸起部3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12,防滑条12能够增大第一枕体1与床体的接触的静摩擦力,本实施例中防滑套的材料优选橡胶或硅胶。同时防滑条1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能够进一步的增大第一枕体1和床体连接的稳定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表面的凸起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呈拱形设置,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并能够沿所述主体的侧边延伸设置,以支撑颈部;所述第二枕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枕体的上表面,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且所述第二枕体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枕体和所述凸起部形成用于放置头部的放置空间;所述主体和所述凸起部一体设置,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枕体分体式设置;所述第二枕体通过连接带与所述主体连接,且所述连接带设置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表面的凸起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呈拱形设置,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并能够沿所述主体的侧边延伸设置,以支撑颈部;所述第二枕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枕体的上表面,并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设置,且所述第二枕体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枕体和所述凸起部形成用于放置头部的放置空间;所述主体和所述凸起部一体设置,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枕体分体式设置;所述第二枕体通过连接带与所述主体连接,且所述连接带设置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体和所述第二枕体接触面处通过尼龙搭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敏曾相莲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