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用隐形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47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适应于佩戴者的眼睛而抑制外观上的不协调感并且使眼瞳显得较大的新型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在位于光学部(14)的外周侧的周边部(16)通过沿镜片周向排列多个由宽度尺寸从美容用隐形眼镜(10)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变小的前端渐细形状的着色部分构成的锥状辐条(28)而设置有整体圆环状的美容用图案区域(26),美容用图案区域(26)遍及佩戴眼睛的角膜边缘部(24)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地存在且美容用图案区域(26)的内周端位于角膜上并且外周端位于巩膜上,另一方面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锥状辐条(28、28)相互分离并在相互间设置有遍及径向的全长地延伸的非着色部分(32),非着色部分(32)的宽度尺寸从镜片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变大。

Cosmetic contact len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美容用隐形眼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美容用隐形眼镜,特别涉及通过具备由新型的样式的着色部分构成的图案区域从而能够适应于佩戴者的眼睛而抑制外观上的不协调感并且使眼瞳显得较大,并且能够提供以往没有的自然的化妆(美容)效果的美容用隐形眼镜。
技术介绍
自以往以来,作为重叠佩戴于眼睛的表面的隐形眼镜的一种,提出有几种通过着色部分提供美容效果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在以往的美容用隐形眼镜中存在改变眼瞳的颜色的隐形眼镜、使眼瞳显得大的隐形眼镜。前者通过将比眼黑与眼白的分界线(异色边缘)靠内周侧的位置着色,并用着色部将通过角膜能看见虹膜的颜色的眼黑的部分(瞳孔周围)覆盖,由此使眼黑的部分看上去为与原本颜色不同的颜色。另一方面,后者如日本特表2008-51102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具有以大于异色边缘的外径覆盖至眼瞳外周的眼白的部分的环状的着色区域,从而使眼黑显得较大。然而,在后者的使眼黑显得较大的美容用隐形眼镜中,不仅扩大眼黑的外径,而且通过清楚地强调并明确眼黑的外缘,从而能够使眼睛和脸部整体的表情显得可爱、明朗。因此,着色区域的外缘形成为具有清晰可见的圆形线。然而,本专利技术人进行反复研究后发现,若使着色区域的外缘形成为具有明确的圆形线以使得眼黑与眼白的分界线为清晰的线而显眼,则会给他人留下过度人造的印象且容易看成像机器人的眼睛那样(假眼),特别是在并非模特等普通人中,很难说一定能够实现“使眼睛整体显得美”的目的。此外,本申请人基于上述知识,在日本特开2013-65059号公报(专利文献2)和日本特开2013-130658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调节覆盖眼黑的外缘的着色区域的外周侧的浓度或者透光率,从而能够避免不自然的外观来缓和人造的印象的新型的有色隐形眼镜。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1102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6505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306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以与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不同的构成来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有色隐形眼镜的不自然的外观,适应于佩戴者的眼睛抑制外观上的不协调感并且使眼瞳显得较大的新型的美容用隐形眼镜。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如下这种美容用隐形眼镜,即、在位于光学部的外周侧的周边部,通过沿镜片周向排列多个由宽度尺寸从镜片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变小的前端渐细形状的着色部分构成的锥状辐条,从而设置有整体圆环状的美容用图案区域,该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外径尺寸为11.0~14.0mm,该美容用图案区域遍及佩戴眼睛的角膜边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地存在且该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内周端位于角膜上并且外周端位于巩膜上,另一方面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该锥状辐条相互分离且在相互间设置有遍及径向的全长延伸的非着色部分,在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该锥状辐条中外周端的最小的分离距离为0.01~0.20mm,并且该非着色部分的宽度尺寸从镜片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变大。本专利技术在遍及角膜边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地存在的美容用图案区域中,利用作为眼睛的错觉的一种的颜色的同化现象,并以如下内容为基本技术思想,即、特别通过使上述同化现象在径向上渐变,使上述美容用图案区域适应于角膜的眼黑和巩膜的眼白双方而抑制外观上的不协调感并且使眼瞳显得较大。即,在沿袭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美容用隐形眼镜中,在构成美容用图案区域的锥状辐条间设置有遍及径向的全长地连续的间隙状的非着色部分。通过该间隙,在锥状辐条与通过非着色部分被视觉辨认的眼睛产生相互接近对方的颜色的同化现象。其结果是,在美容用图案区域中,呈现适应于佩戴者的眼睛的外观。而且,在位于角膜的眼黑的部分的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内周部分中,适应于佩戴者的眼黑的部分并呈现自然的外观,并且在位于巩膜的眼白的部分的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外周部分中,适应于佩戴者的眼白的部分,从而能够以自然的观感实现变大的角膜外缘。并且,美容用图案区域的非着色部分的宽度尺寸从外周朝向内周变大,由此同化现象在径向上逐渐变化,且同化现象的形态在内周部分和外周部分逐渐变化。即,在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内周部分中,有利地发挥出锥状辐条的颜色与佩戴者的角膜的颜色接近的同化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向美容图案区域的外周侧行进,发挥出佩戴者的角膜的颜色逐渐与锥状辐条的颜色接近的同化作用。这样同化现象在径向上变换,例如即便锥状辐条的颜色与佩戴者的角膜的颜色不同,也在整体上看上去与自然的角膜的颜色一体化而呈现不协调感较小的外观。由此,例如能够给予比佩戴者的角膜的颜色更清楚的颜色,使角膜外缘显得大,并且抑制因与佩戴者的原本的角膜颜色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协调感而在整体上给予更自然的外观。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将以下的各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适当地组合应用。能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中,在上述锥状辐条中作为宽度最大的外周端的辐条宽度尺寸为0.1~1.0mm。根据本方式,能够提高美容图案区域的外周部分的同化现象,并表现出更自然的外观。存在若外周端的辐条宽度尺寸小于0.1mm则外观上的清晰度降低并难以获得美容用图案所带来的使佩戴者的角膜外缘显得清晰且较大的美容效果的情况。另一方面,存在若外周端的辐条宽度尺寸超出1.0mm则在外观上清晰度容易显眼,并由于用于在佩戴者的角膜外缘的美容用图案而产生外观的不协调感的情况。能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中,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上述锥状辐条中,内周端的分离距离Da与外周端的分离距离Db与中间部分的分离距离Dc具有0<Db<Dc<Da的关系。根据本方式,如图7、图11中例示的那样,设置于相邻的锥状辐条间的非着色部分的宽度尺寸在位于内周端与外周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的任一位置处,大于外周端处的尺寸并且小于内周端处的尺寸。其结果是,特别是能够在内周部分和外周部分提高同化现象的渐变,并促进内周部分的向角膜的同化和外周部分的从角膜向巩膜的同化。能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中,对于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上述锥状辐条的内周端的分离距离Da和外周端的分离距离Db而言,该锥状辐条的内周端的宽度尺寸小于该Da的值并且外周端的宽度尺寸大于该Db的值。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在美容用图案区域中,分别提高内周部分的向角膜的同化现象和外周部分的向巩膜的同化现象,并且进一步减轻外观上的不协调感。能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中,上述锥状辐条由位于外周端的底边、和分别从该底边的两端朝向内周侧延伸的两条斜边构成,且为该各斜边长于该底边的三角形状。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锥状辐条的形状表现出同化现象和其在径向的渐变作用。能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中,上述锥状辐条为遍及整体地具有实质上恒定的亮度、色调、色度以及浓度的着色部分。根据本方式,锥状辐条整体以大致恒定的颜色形成,通过上述那样的同化现象和其在径向的渐变作用,能够以自然的外观发挥出在内周侧适应于角膜并且朝向外周侧使角膜外缘显得较大的美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美容用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n在位于光学部的外周侧的周边部,通过沿镜片周向排列多个锥状辐条从而设置有整体圆环状的美容用图案区域,其中,所述锥状辐条由宽度尺寸随着从镜片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变小的前端渐细形状的着色部分构成,/n该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外径尺寸为11.0~14.0mm,该美容用图案区域遍及佩戴眼睛的角膜边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地存在,该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内周端位于角膜上并且外周端位于巩膜上,/n另一方面,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该锥状辐条相互分离并在相互之间设置有遍及径向的全长地延伸的非着色部分,/n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该锥状辐条中外周端的最小分离距离为0.01~0.20mm,/n并且该非着色部分的宽度尺寸随着从镜片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美容用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光学部的外周侧的周边部,通过沿镜片周向排列多个锥状辐条从而设置有整体圆环状的美容用图案区域,其中,所述锥状辐条由宽度尺寸随着从镜片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变小的前端渐细形状的着色部分构成,
该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外径尺寸为11.0~14.0mm,该美容用图案区域遍及佩戴眼睛的角膜边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地存在,该美容用图案区域的内周端位于角膜上并且外周端位于巩膜上,
另一方面,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该锥状辐条相互分离并在相互之间设置有遍及径向的全长地延伸的非着色部分,
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该锥状辐条中外周端的最小分离距离为0.01~0.20mm,
并且该非着色部分的宽度尺寸随着从镜片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锥状辐条中作为宽度最大的外周端的辐条宽度尺寸为0.1~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锥状辐条中,内周端的分离距离Da与外周端的分离距离Db与中间部分的分离距离Dc具有0<Db<Dc<Da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美容用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对于在镜片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锥状辐条的内周端的分离距离Da和外周端的分离距离Db而言,该锥状辐条的内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良大谷浩二角田真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目立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