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6456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的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中提高了设置性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为了实现这一点,提供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的底坑内,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该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底坑壁;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托架的另一端侧;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以及底坑梯子,其安装于该第二臂构件。

Pit ladder device of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梯的升降通道中设置有在被称为底坑的最下层的地板上挖出孔的空间(space)。在底坑内设置有缓冲器、限位开关等电梯所需的机械。在进行检修、修补等维护作业时,需要将处于最下层的电梯厅的乘梯厅门打开,操作人员从被打开的乘梯厅出入口下到升降通道的最下部的底坑内。另外,在作业结束后,需要从最下部的底坑上到乘梯厅出入口。因此,在底坑内预先具备底坑梯子。在实施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将乘梯厅门打开后,使用卡挂棒将收纳于与设置有乘梯厅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的底坑梯子拉近到乘梯厅门开放口,并固定于乘梯厅门槛。底坑梯子靠近并安装于托架的一端侧。在托架的另一端侧设置有铰链,该铰链安装于乘梯厅出入口侧。托架以该铰链为轴旋转,使底坑梯子移动至乘梯厅门槛。而且,操作人员利用拉近的底坑梯子下到最下部,实施维护作业。在维护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利用底坑梯子上到最下层的电梯厅,使用卡挂棒使底坑梯子移动到收纳位置并固定。底坑梯子的收纳位置设置于不会与电梯轿厢的升降动作发生干渉的位置。并且,关闭被打开的乘梯厅门,再次开始电梯的运转。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2862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现有技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28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托架通过在乘梯厅出入口安装的铰链旋转,因此通过托架的长度来规定底坑梯子的位置。在与设置有乘梯厅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通常安装有用于引导轿厢的升降的导轨。由于需要使底坑梯子不与轿厢发生干渉,因此也需要与导轨不发生干渉。因此托架的长度取决于导轨的设置位置、即从乘梯厅出入口到导轨的进深尺寸。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在宽度尺寸大、距离乘梯厅出入口的进深尺寸小的升降通道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无法充分确保托架的长度,在使托架旋转到乘梯厅出入口的情况下,底坑梯子无法充分到达乘梯厅出入口,妨碍操作人员进行维护作业。另外,存在如下课题,即,在将安装于托架的底坑梯子拉近至乘梯厅门开放口时,若在底坑的最下部存在凹凸,则底坑梯子的下端与该凹凸接触,不容易拉近底坑梯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课题,并提高了设置性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拉出底坑梯子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的底坑内,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底坑壁;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托架的另一端侧;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以及底坑梯子,其安装于该第二臂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有向上方对所述底坑梯子施力的施力机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提高了设置性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容易拉出底坑梯子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侧视图。图3A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B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4A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被收纳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4B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被拉出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4C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5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A是表示卡合机构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过程的动作说明图。图7B是表示卡合机构与乘梯厅门槛的卡合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8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概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8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概要图。在建筑物内设置的升降通道81的下部设置有底坑82。在升降通道81的上部设置有机械室83。在形成升降通道81的壁84的各层的电梯厅形成有供乘客进出轿厢85的出入口86。在出入口86的下部形成有向升降通道内突出的乘梯厅门槛87。乘梯厅门槛87遮挡轿厢85与出入口86的间隙,并确保乘客进出轿厢65时的安全性。在机械室83设置有卷扬机88,在该卷扬机88的绳轮89悬架有吊索90,在该吊索90的两端安装有轿厢85和平衡重91。控制盘92控制卷扬机88,使轿厢85停止在规定的楼层。在底坑82的底坑壁93设置有本实施例的底坑梯子装置10。底坑梯子装置10收纳于与设置有出入口86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另外,底坑梯子装置10在被收纳于壁84的状态下处于不会与轿厢85的升降发生干渉的位置。另外,设置有安全开关33,该安全开关33在使用底坑梯子装置10时,使轿厢85的升降强制地停止。该安全开关33经由信号线34与控制盘92连接,对卷扬机88进行控制。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侧视图,图3A、图3B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在图1中,在与设置有出入口86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的底坑壁93通过螺栓固定有上下配置的两个托架11的一端侧。在托架11的另一端侧上部安装有第一臂构件12的一端侧。托架11的另一端侧朝向底坑82的内侧延伸。托架11和第一臂构件12被旋转轴13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第一臂构件12的另一端侧上部安装有第二臂构件14。第一臂构件12和第二臂构件14被旋转轴15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第二臂构件14形成有两个突出部14a、14b,在该突出部14a、14b之间设置有底坑梯子16。突出部14a、14b形成为从底坑壁93朝向底坑82内突出。在底坑梯子16上,在上下左右四处安装有形成为L字状的角铁17。从底坑梯子16突出的角铁17的下表面与突出部14a、14b的上表面对置,角铁17和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通过螺栓18连结。在通过螺栓18连结的角铁17与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之间设置有作为施力机构的螺旋状的压缩弹簧19。该压缩弹簧19以沿着螺栓18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从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观察时被向上方施力。通过该压缩弹簧19的作用力,角铁17向远离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的上方移动,安装有该角铁17的底坑梯子16也向上方移动。因此,底坑梯子16的下端成为从底坑82的最下部浮起的状态(图1及图2)。在图3A及图3B中,在第二臂构件14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与电梯的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底坑的内侧面,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n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n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所述底坑的内侧面的底坑壁;/n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托架的另一端侧;/n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以及/n底坑梯子,其安装于所述第二臂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与电梯的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底坑的内侧面,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
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所述底坑的内侧面的底坑壁;
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托架的另一端侧;
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以及
底坑梯子,其安装于所述第二臂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有向上方对所述底坑梯子施力的施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在所述两个突出部之间设置所述底坑梯子,并且在所述两个突出部分别设置有所述施力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坑内的壁设置底坑梯子固定件,
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有与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卡合的卡合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设置安全开关,在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与所述卡合机构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安全开关的开关部被按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遮挡轿厢与出入口的间隙的乘梯厅门槛,在所述乘梯厅门槛和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分别设置吊索保持部,将收纳拉出吊索穿过所述吊索保持部,并由设置于所述卡合机构的吊索止动件固定所述收纳拉出吊索的两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治彦西野隆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