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338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外表面两侧均设有散热窗,且散热窗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排风孔,所述排风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盘簧,所述壳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电池主体,所述壳体的后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吸风扇,所述壳体的内部后端活动安装有水箱,且水箱与吸风扇之间活动安装有导风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前端对应散热窗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散热扇。该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能够快速的对电池主体进行降温,能够防止水箱内部冷却液回流,同时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壳体的内部对其内部元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氢燃料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氢燃料电池电池在反应时容易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电池受到高温影响而损坏需要对其进行高温防护。但现有的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1、多采用气流通风散热,散热效率低;2、水箱中冷却液容易回流;3、外界灰尘容易通过气流的进出口进入到壳体内部甚至对壳体内部元件造成损坏。为此,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该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能够快速的对电池主体进行降温,能够防止水箱内部冷却液回流,同时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壳体的内部对其内部元件造成损坏。(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外表面两侧均设有散热窗,且散热窗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排风孔,所述排风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盘簧,所述壳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电池主体,所述壳体的后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吸风扇,所述壳体的内部后端活动安装有水箱,且水箱与吸风扇之间活动安装有导风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前端对应散热窗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散热扇,所述电池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管。优选的,所述冷却管与水箱之间相连通,且水箱的内部设有冷却液。优选的,所述转轴贯穿于排风孔两侧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后端内表面下端位置开设有引流口,且引流口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引流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密封杆,所述密封杆的外表面包裹有密封件,所述密封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端头,且端头与凹槽之间活动安装有弹簧。优选的,所述端头与凹槽之间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导风管为Z字形。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旋转角度为0~90°。优选的,所述吸风扇及散热扇均与外接电源之间电性连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吸风扇将外界气流通过导风管引入水箱中冷却,然后经过冷却管对电池主体降温后,由散热扇将气流排出,相比传统的气流通风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外界气流经冷却水溶解,使得随气流进入水箱中的灰尘等杂质溶于水中,避免灰尘等杂质对电池主体造成损坏。(2)、该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散热扇将气流排出壳体时,气流推动挡板旋转,挡板由0°向90°旋转从而将排风孔打开,气流通过排风孔排出,此时盘簧发生形变,当散热扇停止工作时,盘簧复位拉动挡板对排风孔进行闭合,避免外界灰尘等杂质通过排风孔进入到壳体的内部从而对其内部元件造成损坏。(3)、该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吸风扇将外界气流通过导风管引入水箱中时,气流推动密封杆向水箱内部移动,使得引流口被打开,从而气流计入水箱中杯冷却液冷却,此时密封杆利用端头拉动弹簧使其发生形变,冷却的气流经过冷却管对电池主体降温后,由散热扇将气流排出,吸风扇停止工作后,弹簧复位将密封杆拉回引流口中对引流口进行闭合,避免冷却液回流,同时端头卡入凹槽中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吸风扇与壳体相结合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排风孔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水箱与导风管相结合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是想与引流口相结合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散热窗;3、排风孔;4、电池主体;5、水箱;6、吸风扇;7、导风管;8、冷却管;9、散热扇;31、挡板;32、转轴;33、盘簧;51、引流口;52、凹槽;53、密封杆;54、密封件;55、端头;5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端外表面两侧均设有散热窗2,且散热窗2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排风孔3,所述排风孔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挡板31,且挡板3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盘簧33,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电池主体4,所述壳体1的后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吸风扇6,所述壳体1的内部后端活动安装有水箱5,且水箱5与吸风扇6之间活动安装有导风管7,所述壳体1的内部前端对应散热窗2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散热扇9,所述电池主体4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管8;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水箱5的后端内表面下端位置开设有引流口51,且引流口51的两侧开设有凹槽52,所述引流口5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密封杆53,所述密封杆53的外表面包裹有密封件54,所述密封杆5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端头55,且端头55与凹槽52之间活动安装有弹簧5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风扇6将外界气流通过导风管7引入水箱5中冷却,然后经过冷却管8对电池主体4降温后,由散热扇9将气流排出,相比传统的气流通风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外界气流经冷却水溶解,使得随气流进入水箱5中的灰尘等杂质溶于水中,避免灰尘等杂质对电池主体4造成损坏,散热扇9将气流排出壳体1时,气流推动挡板31旋转,挡板31由0°向90°旋转从而将排风孔3打开,气流通过排风孔3排出,此时盘簧33发生形变,当散热扇9停止工作时,盘簧33复位拉动挡板31对排风孔3进行闭合,避免外界灰尘等杂质通过排风孔3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从而对其内部元件造成损坏,吸风扇6将外界气流通过导风管7引入水箱5中时,气流推动密封杆53向水箱5内部移动,使得引流口51被打开,从而气流计入水箱5中杯冷却液冷却,此时密封杆53利用端头55拉动弹簧56使其发生形变,冷却的气流经过冷却管8对电池主体4降温后,由散热扇9将气流排出,吸风扇6停止工作后,弹簧56复位将密封杆53拉回引流口51中对引流口51进行闭合,避免冷却液回流,同时端头55卡入凹槽52中进行固定。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管8与水箱5之间相连通,且水箱5的内部设有冷却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风扇6将外界气流通过导风管7引入水箱5中经过冷却液冷却,然后低温气流进入到冷却管8中对电池主体4进行降温。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转轴32贯穿于排风孔3两侧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31通过转轴32在排风孔3内部旋转,从而将排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外表面两侧均设有散热窗(2),且散热窗(2)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排风孔(3),所述排风孔(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挡板(31),且挡板(3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盘簧(33),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电池主体(4),所述壳体(1)的后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吸风扇(6),所述壳体(1)的内部后端活动安装有水箱(5),且水箱(5)与吸风扇(6)之间活动安装有导风管(7),所述壳体(1)的内部前端对应散热窗(2)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散热扇(9),所述电池主体(4)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外表面两侧均设有散热窗(2),且散热窗(2)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排风孔(3),所述排风孔(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挡板(31),且挡板(3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盘簧(33),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电池主体(4),所述壳体(1)的后端外表面下端位置活动安装有吸风扇(6),所述壳体(1)的内部后端活动安装有水箱(5),且水箱(5)与吸风扇(6)之间活动安装有导风管(7),所述壳体(1)的内部前端对应散热窗(2)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散热扇(9),所述电池主体(4)的外表面设置有冷却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8)与水箱(5)之间相连通,且水箱(5)的内部设有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高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2)贯穿于排风孔(3)两侧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文灿周允周鑫邰文武夏晓冬章海龙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亿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