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6014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涉及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伏光热设备和辐射制冷设备占用建筑物屋顶面积较大,屋顶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能量转换组件以及热交换组件;其中,所述能量转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或者顶部;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气体通道以及集热板,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能量转换组件和所述集热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建筑物屋顶利用率,保温性能较好,结构牢固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

An integrated photothermal photovoltaic device capable of radiating and cooling at n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是利用半导体界面产生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热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热量来加热工作介质等。目前,为了提升能源的利用率,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PT/V)应运而生,光伏光热一体化设备一方面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太阳能产生的热量对工作介质能进行加热。辐射制冷是指完全以辐射方式将热量释放到宇宙空间的制冷方式,辐射制冷设备采用辐射制冷原理,是一种无能耗、无污染的建筑物空调手段,大大节约了能源。本申请人发现,光伏光热一体化设备只能在白天工作,夜间即进入闲置状态,而辐射制冷设备只能在夜间工作,白天即进入闲置状态;若将其二者同时布置于建筑物的屋顶,占用面积较大,屋顶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伏光热设备和辐射制冷设备占用建筑物屋顶面积较大,屋顶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能量转换组件以及热交换组件;其中,所述能量转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或者顶部;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气体通道以及集热板,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能量转换组件和所述集热板之间。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顶部敞口设置,所述能量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敞口处。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组件包括选择性透过膜以及光伏电池,所述光伏电池与所述选择性透过膜的下表面相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与所述选择性透过膜之间通过热熔胶相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组件、所述集热板以及所述箱体的壁面合围的空间形成所述气体通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通。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外壁面与所述集热板表面相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通道包括至少两根流通管,每根所述流通管外壁面的至少部分区段为平面,所述流通管的平面处与所述集热板表面相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集热板之间通过热熔胶相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通道还包括两根集液管,每根所述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一根所述集液管相连通;其中之一的集液管一端伸出所述箱体形成进液口,其中另一的集液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箱体形成出液口。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填充于所述集热板与所述箱体壁面合围成的空间内并包覆在所述液体通道外。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能量转换组件以及热交换组件,所述能量转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或者顶部可以将部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气体通道以及集热板,在白天,所述集热板吸收太阳的热量对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在夜间,所述气体通道中的热空气将热量传至所述集热板和所述光伏电池,所述集热板和所述光伏电池通过辐射制冷的方式将热量辐射至大气层和外太空,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得以降温,该装置将能量转化、制热以及制冷多种功能集于一体,提高了建筑物屋顶的利用率;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能量转换组件和所述集热板之间,可以在所述气体通道内形成温室效应,阻止集热板在温度升高后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周围环境散热,提高了装置的保温性能,减少了热损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横截面剖视图。图中,1、箱体;2、能量转换组件;21、选择性透过膜;22、光伏电池;3、热交换组件;31、气体通道;32、集热板;33、液体通道;331、流通管;332、集液管;333、进液口;334、出液口;4、进气口;5、出气口;6、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建筑物屋顶利用率,保温性能较好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1、能量转换组件2以及热交换组件3;其中,能量转换组件2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或者顶部;热交换组件3设置在箱体1内,热交换组件3包括气体通道31以及集热板32,气体通道31设置在能量转换组件2和集热板32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1、能量转换组件2以及热交换组件3,能量转换组件2设置在箱体1内部或者顶部可以将部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热交换组件3包括气体通道31以及集热板32,在白天,集热板32吸收太阳的热量对气体通道31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在夜间,气体通道31中的热空气将热量传至集热板32和光伏电池22,集热板32和光伏电池22通过辐射制冷的方式将热量辐射至大气层和外太空,气体通道31内的气体得以降温,该装置将能量转化、制热以及制冷多种功能集于一体,提高了建筑物屋顶的利用率;气体通道31设置在能量转换组件2的集热板32之间,可以在气体通道31内形成温室效应,阻止集热板32在温度升高后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周围环境散热,提高了装置的保温性能,减少了热损失。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箱体1顶部敞口设置,能量转换组件2设置于箱体1顶部敞口处。具体地,能量转换组件2覆盖在箱体1顶部的敞口处,可以减小装置的厚度,从而降低装置的的重量和体积。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能量转换组件2包括选择性透过膜21以及光伏电池22,光伏电池22与选择性透过膜21的下表面相连接。具体地,选择性透过膜21在0.2μm-3μm的太阳辐射波段和8μm-13μm的大气窗口波段内的透过率均为85%-90%;光伏电池22可以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能量转换组件以及热交换组件;其中,/n所述能量转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或者顶部;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气体通道以及集热板,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能量转换组件和所述集热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能量转换组件以及热交换组件;其中,
所述能量转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或者顶部;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气体通道以及集热板,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能量转换组件和所述集热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敞口设置,所述能量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敞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组件包括选择性透过膜以及光伏电池,所述光伏电池与所述选择性透过膜的下表面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与所述选择性透过膜之间通过热熔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夜间辐射制冷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组件、所述集热板以及所述箱体的壁面合围的空间形成所述气体通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莹王强陈晨柯彬彬吴一梅尚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