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595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型涡喷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在静态时具有滴漏现象,且存在气塞隐患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滑油箱、可变节流阀、滑油泵和发动机,所述可变节流阀包括阀块体,所述阀块体上安装有内部相互连通的大气连通接头和上节流接头,所述大气连通接头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内顶部的大气连通管,所述阀块体内安装有与上节流接头连通且具有流阻作用的下节流接头,所述可变节流阀还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内下部且与下节流接头相通的内吸油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了泵后阻力,减少了增压泵的气塞问题,以及可以减少滑油的滴漏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涡喷发动机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
技术介绍
滑油系统是小型涡喷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型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通常仅由滑油箱、滑油泵及管路系统组成。采用该类滑油系统会造成发动机在滑油箱带油贮存时发生滑油滴漏,滴漏发生后增加了产品维护工作量。当滑油箱及滑油进油管内滑油滴漏完后,滑油进油管及滑油泵内会有空气存在,重新向滑油箱内加注滑油后,会在滑油进油管至滑油泵进油管之间形成一段空气柱,这样滑油泵首次起动时,存在气塞隐患,发生气塞后滑油泵无法完成吸排油,不能建立滑油压力,发动机将无法正常起动。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减少小型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静态滴漏的现象,降低气塞隐患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在静态时具有滴漏现象,且存在气塞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发动机启动时,管路系统中的空气进入上节流接头中,这样降低了泵后阻力,减少了增压泵的气塞问题;发动机停止时滑油箱上部的空气进入下节流接头中,在滑油泵进油口与滑油箱内的滑油之间形成空气柱,即可减少滑油的滴漏现象。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包括滑油箱,所述滑油箱的外壁上安装有可变节流阀,所述可变节流阀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有滑油泵,所述滑油泵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可变节流阀包括阀块体,所述阀块体上安装有内部相互连通的大气连通接头和上节流接头,所述大气连通接头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内顶部的大气连通管,所述阀块体内安装有与上节流接头连通且具有流阻作用的下节流接头,所述可变节流阀还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内下部且与下节流接头相通的内吸油管。工作原理:当发动机起动,滑油泵开始工作,此时管路系统内存有空气,在滑油泵自吸能力的作用下,开始抽吸管路系统内的空气,空气经过压缩后,通过管路系统进入上节流接头而不会进入到单向活门处,这样降低了泵后阻力,减少了增压泵的气塞问题。由于下节流接头的流阻作用,进入上节流接头的压缩空气会通过大气连通管进入滑油箱上部气腔,同时对下节流接头形成堵塞作用,减小由于下节流接头而带来的增压泵效率损失,快速排出管路系统内空气,并在管路系统内形成负压,滑油箱内的滑油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滑油泵进油口,滑油泵开始增压。当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增压泵停止供油,滑油箱上部的空气通过大气连通管进入下节流接头内,再进入管路系统中,在滑油泵进油口与滑油箱内的滑油之间形成空气柱,防止滑油箱内滑油与滑油泵进口之间形成连续流通介质,即可减少滑油滴漏现象。综上,发动机启动时,管路系统中的空气进入上节流接头中,这样降低了泵后阻力,减少了增压泵的气塞问题;发动机停止时滑油箱上部的空气进入下节流接头中,在滑油泵进油口与滑油箱内的滑油之间形成空气柱,即可减少滑油的滴漏现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管路系统包括外吸油管和高压进油管,所述上节流接头通过高压进油管与滑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可变节流阀与滑油泵进油口通过外吸油管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可变节流阀还包括安装在阀块体内的进油接头,所述进油接头的一端通过外吸油管与滑油泵进油口连接,另一端连接内吸油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进油接头呈十字型,所述进油接头包括相互成型为一体的左接头、右接头、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左接头连接外吸油管,右接头连接内吸油管,上接头与下节流接头连接,下接头上安装有封堵螺钉。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进油接头与阀块体通过螺纹连接,且进油接头与阀块体间安装有胶圈。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阀块体内开有油路,所述大气连通接头、上节流接头和下节流接头均通过油路相互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大气连通接头包括相互成型为一体的外接头和内接头,所述外接头与大气连通管连接,所述内接头安装在阀块体内并与油路相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上节流接头包括相互成型为一体的外接段和内接段,所述外接段与高压进油管连接,所述内接段安装在阀块体内并与油路相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大气连通接头、上节流接头均通过螺纹与阀块体连接,且大气连通接头、上节流接头与阀块体间均安装有橡胶垫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中发动机启动时,管路系统中的空气进入上节流接头中,这样降低了泵后阻力,减少了增压泵的气塞问题;发动机停止时滑油箱上部的空气进入下节流接头中,在滑油泵进油口与滑油箱内的滑油之间形成空气柱,即可减少滑油的滴漏现象。(2)本专利技术中上节流接头和下节流接头具有可调功能,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滑油泵。(3)本专利技术中进油接头、大气连通接头和上节流接头均通过螺纹与阀块体连接,方便进油接头、大气连通接头和上节流接头从阀块体上拆卸下来和安装上去。(4)本专利技术中进油接头与阀块体间安装有胶圈,大气连通接头、上节流接头与阀块体间均安装有橡胶垫圈,可以提高进油接头、大气连通接头和上节流接头与阀块体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变节流阀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滑油泵增压级滑油流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油接头的正面结构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节流接头的正面结构简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大气连通接头的正面结构简图;附图标记:1滑油泵,101滑油泵进油口,2高压进油管,3外吸油管,4可变节流阀,41进油接头,411左接头,412上接头,413右接头,414下接头,42大气连通接头,421外接头,422内接头,43阀块体,44上节流接头,441内接段,442外接段,45油路,46下节流接头,47封堵螺钉,48胶圈,49橡胶垫圈,5内吸油管,6大气连通管,7滑油箱,8发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包括滑油箱7,滑油箱7的外壁上安装有可变节流阀4,可变节流阀4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有滑油泵1,滑油泵1与发动机8连接;可变节流阀4包括阀块体43,阀块体43上安装有内部相互连通的大气连通接头42和上节流接头44,大气连通接头42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7内顶部的大气连通管6,阀块体43内安装有与上节流接头44连通且具有流阻作用的下节流接头46,可变节流阀4还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7内下部且与下节流接头46相通的内吸油管5。工作原理:当发动机8起动,滑油泵1开始工作,此时管路系统内存有空气,在滑油泵1自吸能力的作用下,开始抽吸管路系统内的空气,空气经过压缩后,通过管路系统进入上节流接头44而不会进入到单向活门处,这样降低了泵后阻力,减少了增压泵的气塞问题。由于下节流接头46的流阻作用,进入上节流接头44的压缩空气会通过大气连通管6进入滑油箱7上部气腔,同时对下节流接头46形成堵塞作用,减小由于下节流接头46而带来的增压泵效率损失,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包括滑油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箱(7)的外壁上安装有可变节流阀(4),所述可变节流阀(4)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有滑油泵(1),所述滑油泵(1)与发动机(8)连接;所述可变节流阀(4)包括阀块体(43),所述阀块体(43)上安装有内部相互连通的大气连通接头(42)和上节流接头(44),所述大气连通接头(42)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7)内顶部的大气连通管(6),所述阀块体(43)内安装有与上节流接头(44)连通且具有流阻作用的下节流接头(46),所述可变节流阀(4)还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7)内下部且与下节流接头(46)相通的内吸油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包括滑油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箱(7)的外壁上安装有可变节流阀(4),所述可变节流阀(4)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有滑油泵(1),所述滑油泵(1)与发动机(8)连接;所述可变节流阀(4)包括阀块体(43),所述阀块体(43)上安装有内部相互连通的大气连通接头(42)和上节流接头(44),所述大气连通接头(42)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7)内顶部的大气连通管(6),所述阀块体(43)内安装有与上节流接头(44)连通且具有流阻作用的下节流接头(46),所述可变节流阀(4)还连接有延伸至滑油箱(7)内下部且与下节流接头(46)相通的内吸油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外吸油管(3)和高压进油管(2),所述上节流接头(44)通过高压进油管(2)与滑油泵(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可变节流阀(4)与滑油泵进油口(101)通过外吸油管(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节流阀(4)还包括安装在阀块体(43)内的进油接头(41),所述进油接头(41)的一端通过外吸油管(3)与滑油泵进油口(101)连接,另一端连接内吸油管(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喷发动机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接头(41)呈十字型,所述进油接头(41)包括相互成型为一体的左接头(411)、右接头(413)、上接头(412)和下接头(414),所述左接头(41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强李子华丁红华刘瓒张艺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中天动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