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92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形成多个交叉点,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和加强钢筋,所述第二交叉点和第六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第四交叉点和第八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中另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一交叉点和第五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第三交叉点和第七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另一个串联起来,加强钢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钢筋骨架进行分割组装存在夹角及需要调整成锐角、钝角时,无法装配的问题。

A multi angle assemble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
,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骨架、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钢筋混凝土通常是事先安装钢筋骨架,再通过模板固定,而后通过浇注混凝土成型。钢筋混凝土通常存在夹角,而钢筋骨架是在夹角处进行弯曲加工,但是弯曲加工的钢筋骨架通常构件较大,不便搬运,授权公开号CN106567501B公开了一种装配方法,通过对钢筋骨架夹角处进行分割组装,通过此种方法不需要在钢筋骨架的夹角处进行弯曲加工,消减钢筋骨架的加工工时,此种装配方法适用于钢筋骨架端部为垂直的情况,但是对于钢筋骨架进行分割组装存在夹角及需要调整成锐角、钝角时,无法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钢筋骨架进行分割组装存在夹角及需要调整成锐角、钝角时,无法装配的问题,提供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能够适用于钢筋骨架夹角处多种角度的装配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第一钢筋骨架为长方形框架,包括第一外侧架立筋组、第一内侧架立筋组和第一箍筋,所述第一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一内侧架立筋组相互平行,第一箍筋套设第一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一内侧架立筋组的右端,第一外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一外侧上立筋和第一外侧下立筋,第一内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一内侧上立筋和第一内侧下立筋,第二钢筋骨架为长方形框架,包括第二外侧架立筋组、第二内侧架立筋组和第二箍筋,所述第二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二内侧架立筋组相互平行,第二箍筋套设第二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二内侧架立筋组的前端,第二外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二外侧上立筋和第二外侧下立筋,第二内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二内侧上立筋和第二内侧下立筋,第一外侧上立筋的左端和第二外侧上立筋的后端交叉构成第一交叉点,第一内侧上立筋的左端靠近第二外侧上立筋后部内侧构成第二交叉点,第一内侧上立筋的左部和第二内侧上立筋的后部交叉构成第三交叉点,第二内侧上立筋的后端靠近第一外侧上立筋左部构成第四交叉点,第一外侧下立筋的左端和第二外侧下立筋的后端交叉构成第五交叉点,第一内侧下立筋的左端靠近第二外侧下立筋后部构成第六交叉点,第一内侧下立筋的左部和第二内侧下立筋的后部交叉构成第七交叉点,第二内侧下立筋的后端靠近第一外侧下立筋左部构成第八交叉点,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和加强钢筋,所述第二交叉点和第六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第四交叉点和第八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中另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杆、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上套管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上夹板,所述两上夹板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固定空间,所述两个上夹板上均设置有上第一弧形通孔,上第一弧形通孔内设置有贯穿两个上夹板的上U形螺栓,第一内侧上立筋的左端和第二内侧上立筋的后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上的上U形螺栓固定在两上夹板的固定空间内,第二外侧上立筋的后部和第一外侧上立筋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上的上套管,所述下套管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下夹板,所述两下夹板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固定空间,所述两个下夹板上均设置有下第一弧形通孔,下第一弧形通孔内设置有贯穿两个下夹板的下U形螺栓,第一内侧下立筋的左端和第二内侧下立筋的后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下U形螺栓固定在两下夹板的固定空间内,第二外侧下立筋后部和第一外侧下立筋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下套管;所述第一交叉点和第五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三交叉点和第七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主体、上盖板和下盖板,第二连接件主体包括第二连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内侧面上设置有上第一条形凹槽,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上连接板的上第二弧形通孔,所述上盖板内侧设置有上第二条形凹槽,上盖板上设置有多个上螺栓通孔,上盖板与上连接板通过上连接螺栓呈间隔状连接,第一外侧上立筋的左端和第一内侧上立筋的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连接件的上第二条形凹槽,第二外侧上立筋的后端和第二内侧上立筋的后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连接件的上第一条形凹槽,所述下连接板内侧面上设置有下第一条形凹槽,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下连接板的下第二弧形通孔,所述下盖板内侧设置有下第二条形凹槽,下盖板上设置有多个下螺栓通孔,下盖板与下连接板通过下连接螺栓呈间隔状连接,第一外侧下立筋的左端和第一内侧下立筋的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连接件的下第二条形凹槽,第二外侧下立筋的后端和第二内侧下立筋的后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连接件的下第一条形凹槽;所述加强钢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上夹板和两个下夹板的形状、大小相同,两个上夹板为直边连接在上套管同侧的半圆形板体,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均垂直第一连杆。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上的上第一弧形通孔开口朝向上套管。进一步地,所述下夹板上的下第一弧形通孔开口朝向下套管。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和上盖板为直径相同的圆形板体。进一步地,所述上第一条形凹槽置于上连接板内侧面的直径线上,上第二弧形通孔位于上第一条形凹槽把上连接板分隔形成的两个区域内,并在同一圆周上,上第二弧形通孔为两个相互对称的半圆环形孔。进一步地,所述下第一条形凹槽置于下连接板内侧面的直径线上,下第二弧形通孔位于下第一条形凹槽把下连接板分隔形成的两个区域内,并在同一圆周上,下第二弧形通孔为两个相互对称的半圆环形孔。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位于上第二弧形通孔弧面外侧的上防滑凸起,所述下连接板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位于下第二弧形通孔弧面外侧的下防滑凸起。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上设置的上螺栓通孔与上连接板上的上第二弧形通孔相对应,上连接螺栓穿过上螺栓通孔和上第二弧形通孔将上盖板和上连接板呈间隔状连接,上连接螺栓沿着上第二弧形通孔呈滑动状态,所述下盖板上设置的下螺栓通孔与下连接板上的下第二弧形通孔相对应,下连接螺栓穿过下螺栓通孔和下第二弧形通孔将下盖板和下连接板呈间隔状连接,下连接螺栓沿着下第二弧形通孔呈滑动状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上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保证钢筋骨架的连接自由度更高,在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连接时,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二交叉点和第六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的第四交叉点和第八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中另一个串联起来,如需要调节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二交叉点和第六交叉点时,由于第二外侧上立筋的后部穿过第一连接件上的上套管,第一内侧上立筋的左端位于第一连接件的两上夹板的固定空间内,需要先拆下上U形螺栓,上第一弧形通孔开口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第一钢筋骨架为长方形框架,包括第一外侧架立筋组、第一内侧架立筋组和第一箍筋(18a),所述第一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一内侧架立筋组相互平行,第一箍筋(18a)套设第一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一内侧架立筋组的右端,第一外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一外侧上立筋(1a-1)和第一外侧下立筋(1a-2),第一内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一内侧上立筋(1b-1)和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第二钢筋骨架为长方形框架,包括第二外侧架立筋组、第二内侧架立筋组和第二箍筋(18b),所述第二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二内侧架立筋组相互平行,第二箍筋(18b)套设第二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二内侧架立筋组的前端,第二外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二外侧上立筋(2a-1)和第二外侧下立筋(2a-2),第二内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二内侧上立筋(2b-1)和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第一外侧上立筋(1a-1)的左端和第二外侧上立筋(2a-1)的后端交叉构成第一交叉点,第一内侧上立筋(1b-1)的左端靠近第二外侧上立筋(2a-1)后部内侧构成第二交叉点,第一内侧上立筋(1b-1)的左部和第二内侧上立筋(2b-1)的后部交叉构成第三交叉点,第二内侧上立筋(2b-1)的后端靠近第一外侧上立筋(1a-1)左部构成第四交叉点,第一外侧下立筋(1a-2)的左端和第二外侧下立筋(2a-2)的后端交叉构成第五交叉点,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的左端靠近第二外侧下立筋(2a-2)后部构成第六交叉点,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的左部和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的后部交叉构成第七交叉点,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的后端靠近第一外侧下立筋(1a-2)左部构成第八交叉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n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和加强钢筋(9),所述第二交叉点和第六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第四交叉点和第八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中另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杆(12)、上套管(3a)和下套管(3b),所述第一连杆(12)两端分别连接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上套管(3a)和下套管(3b),所述上套管(3a)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上夹板(5a),所述两上夹板(5a)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固定空间,所述两个上夹板(5a)上均设置有上第一弧形通孔(4a),上第一弧形通孔(4a)内设置有贯穿两个上夹板(5a)的上U形螺栓(8a),第一内侧上立筋(1b-1)的左端和第二内侧上立筋(2b-1)的后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上的上U形螺栓(8a)固定在两上夹板(5a)的固定空间内,第二外侧上立筋(2a-1)的后部和第一外侧上立筋(1a-1)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上的上套管(3a),所述下套管(3b)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下夹板(5b),所述两下夹板(5b)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固定空间,所述两个下夹板(5b)上均设置有下第一弧形通孔(4b),下第一弧形通孔(4b)内设置有贯穿两个下夹板(5b)的下U形螺栓(8b),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的左端和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的后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下U形螺栓(8b)固定在两下夹板(5b)的固定空间内,第二外侧下立筋(2a-2)后部和第一外侧下立筋(1a-2)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下套管(3b);所述第一交叉点和第五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三交叉点和第七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主体、上盖板(6a)和下盖板(6b),第二连接件主体包括第二连杆(10)、上连接板(11a)和下连接板(11b),所述第二连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上连接板(11a)和下连接板(11b),所述上连接板(11a)内侧面上设置有上第一条形凹槽(14a),所述上连接板(11a)上设置有贯穿上连接板(11a)的上第二弧形通孔(13a),所述上盖板(6a)内侧设置有上第二条形凹槽(15a),上盖板(6a)上设置有多个上螺栓通孔(16a),上盖板(6a)与上连接板(11a)通过上连接螺栓(7a)呈间隔状连接,第一外侧上立筋(1a-1)的左端和第一内侧上立筋(1b-1)的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连接件的上第二条形凹槽(15a),第二外侧上立筋(2a-1)的后端和第二内侧上立筋(2b-1)的后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连接件的上第一条形凹槽(14a),所述下连接板(11b)内侧面上设置有下第一条形凹槽(14b),所述下连接板(11b)上设置有贯穿下连接板(11b)的下第二弧形通孔(13b),所述下盖板(6b)内侧设置有下第二条形凹槽(15b),下盖板(6b)上设置有多个下螺栓通孔,下盖板(6b)与下连接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装配式配筋构造,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第一钢筋骨架为长方形框架,包括第一外侧架立筋组、第一内侧架立筋组和第一箍筋(18a),所述第一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一内侧架立筋组相互平行,第一箍筋(18a)套设第一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一内侧架立筋组的右端,第一外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一外侧上立筋(1a-1)和第一外侧下立筋(1a-2),第一内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一内侧上立筋(1b-1)和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第二钢筋骨架为长方形框架,包括第二外侧架立筋组、第二内侧架立筋组和第二箍筋(18b),所述第二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二内侧架立筋组相互平行,第二箍筋(18b)套设第二外侧架立筋组和第二内侧架立筋组的前端,第二外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二外侧上立筋(2a-1)和第二外侧下立筋(2a-2),第二内侧架立筋组为上下对应的第二内侧上立筋(2b-1)和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第一外侧上立筋(1a-1)的左端和第二外侧上立筋(2a-1)的后端交叉构成第一交叉点,第一内侧上立筋(1b-1)的左端靠近第二外侧上立筋(2a-1)后部内侧构成第二交叉点,第一内侧上立筋(1b-1)的左部和第二内侧上立筋(2b-1)的后部交叉构成第三交叉点,第二内侧上立筋(2b-1)的后端靠近第一外侧上立筋(1a-1)左部构成第四交叉点,第一外侧下立筋(1a-2)的左端和第二外侧下立筋(2a-2)的后端交叉构成第五交叉点,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的左端靠近第二外侧下立筋(2a-2)后部构成第六交叉点,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的左部和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的后部交叉构成第七交叉点,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的后端靠近第一外侧下立筋(1a-2)左部构成第八交叉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和加强钢筋(9),所述第二交叉点和第六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第四交叉点和第八交叉点经两个第一连接件中另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杆(12)、上套管(3a)和下套管(3b),所述第一连杆(12)两端分别连接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上套管(3a)和下套管(3b),所述上套管(3a)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上夹板(5a),所述两上夹板(5a)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固定空间,所述两个上夹板(5a)上均设置有上第一弧形通孔(4a),上第一弧形通孔(4a)内设置有贯穿两个上夹板(5a)的上U形螺栓(8a),第一内侧上立筋(1b-1)的左端和第二内侧上立筋(2b-1)的后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上的上U形螺栓(8a)固定在两上夹板(5a)的固定空间内,第二外侧上立筋(2a-1)的后部和第一外侧上立筋(1a-1)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上的上套管(3a),所述下套管(3b)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下夹板(5b),所述两下夹板(5b)之间留有间距构成固定空间,所述两个下夹板(5b)上均设置有下第一弧形通孔(4b),下第一弧形通孔(4b)内设置有贯穿两个下夹板(5b)的下U形螺栓(8b),第一内侧下立筋(1b-2)的左端和第二内侧下立筋(2b-2)的后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下U形螺栓(8b)固定在两下夹板(5b)的固定空间内,第二外侧下立筋(2a-2)后部和第一外侧下立筋(1a-2)左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件的下套管(3b);所述第一交叉点和第五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的任意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三交叉点和第七交叉点经两个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串联起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主体、上盖板(6a)和下盖板(6b),第二连接件主体包括第二连杆(10)、上连接板(11a)和下连接板(11b),所述第二连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上连接板(11a)和下连接板(11b),所述上连接板(11a)内侧面上设置有上第一条形凹槽(14a),所述上连接板(11a)上设置有贯穿上连接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