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591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循环装置,还包括喷淋装置和隔离框,水循环装置包括板车、水箱、吸水机构、出水机构、补水机构,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板车上,所述吸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机构的进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补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隔离框内的框形腔体覆盖在刚浇筑的水泥上,并且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端正对着所述框形腔体,所述吸水机构的进水端伸入所述框形腔体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刚浇筑的混泥土进行保养时浪费大量的水资源的问题。

Water recycling system in construction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工地中,在水泥浇筑完后需要对刚浇筑的水泥浇水,这一环节称为养护,由于混凝土本身性质决定的,通过延续“水化”时间来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内,浇水的时间不少于七天。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洒水来保养水泥,操作工定时给浇筑的水泥浇水,若一次性给的水量不多,在下一次浇水的某段时间内,水泥缺水,若一次性给的水量过多,则大部分水还没有来得及被吸收,要么随着水泥面的倾角流走,要么空气真发而流失,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在建筑工地中,水泥浇筑的面积非常大,可想而知,在建筑行业保养刚浇筑的水泥所浪费水的量之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刚浇筑的混泥土进行保养时浪费大量的水资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循环装置,还包括喷淋装置和隔离框,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板车、水箱、吸水机构、出水机构、补水机构,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板车上,所述吸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机构的进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补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隔离框内的框形腔体覆盖在刚浇筑的水泥上,并且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端正对着所述框形腔体,所述吸水机构的进水端伸入所述框形腔体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循环装置、喷淋装置和隔离框,使刚浇筑水泥的区域位于隔离框的框形腔体中,喷淋装置的出水端正对着所述框形腔体,水循环装置提供喷淋装置水源对框形腔体内的水泥进行喷淋,水落到水泥上,一部分水被水泥吸收,另一部分水被隔离框拦在框形腔体中,开启吸水机构,将框形腔体中的积水吸入水箱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整个系统,通过喷淋机构代替人工泼水,由于喷淋均匀,且可持续出水,水泥的保养效果好,通过隔离框将水泥未曾吸收的水隔离,并通过吸水机构回收至水箱中,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建筑工地中能够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建筑工地中书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隔离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喷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循环装置100,还包括喷淋装置200和隔离框300,水循环装置100包括板车110、水箱120、吸水机构130、出水机构140、补水机构150,水箱120安装于板车110上,吸水机构130的出水端与水箱120内部相连通,出水机构140的进水端与水箱120内部相连通,补水机构150的出水端与水箱120内部相连通;喷淋装置200的进水端与出水机构140的出水端连接,隔离框300内的框形腔体320覆盖在刚浇筑的水泥上,并且喷淋装置200的出水端正对着框形腔体320,吸水机构130的进水端伸入框形腔体320中。其中,板车110包括支撑板111、万向轮112和扶手113,水箱120安装于支撑板111上方,万向轮112安装于支撑板111下方,扶手113安装于支撑板111上方,支撑板111起到支撑作用,万向轮112便于移动,扶手113方便操作。其中,水箱120内部安装有滤网122,滤网122将水箱120的腔体121分割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与吸水机构130的出水端连通,第二腔与出水机构140的进水端连通,第二腔与补水机构150的出水端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和第二腔的位置关系不受限制,通过吸水机构130吸入水箱120内的水经过滤网122过滤,杂质被拦在第一腔中,清水位于第二腔中,这里主要是为了分别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水。其中,喷淋装置200包括喷淋管道210和多个喷头220,喷淋管道210呈网状铺设于框形腔体320的正上方,每个喷头220的进水端均与喷淋管道210连通,并且每个喷头220的另一端均指向框形腔体320,多个喷头220呈矩阵分布于喷淋管道210上。如图2中所示,水循环装置100还包括清渣门160,清渣门160安装于水箱120侧壁上开设的清渣槽中,清渣门160与清渣槽密封连接,且清渣门160与水箱120活动连接,便于清理堆积在第一腔中的杂质。优选的,吸水机构130包括第一水泵132和吸水管131,第一水泵132安装于板车110上,第一水泵132的进水端与吸水管131连接,第一水泵132的出水端与水箱120的内部相连通,能够将地面上的水吸入水箱120中,便于回收再利用,其中吸水管131上安装有阀门,阀门常闭,防止水箱120内的水倒流,从吸水管131流出,当第一水泵132工作时,阀门打开,将外界的水吸入水箱120中。优选的,出水机构140包括第二水泵141、抽水管142和出水管143,第二水泵141安装于水箱120上,第二水泵141的进水端与抽水管142的一端连接,第二水泵141的出水端与出水管143连接,抽水管142的一端伸入水箱120内部,主要是为了提供给喷料装置水源。其中,通过控制第二水泵141的功率大小,可调节出水管143的流量大小,从而改变喷头220的流量。优选的,补水机构150包括补水管151和液位计152,补水管151的一端内置于水箱120,补水管151的另一端穿过水箱120与外界连通,液位计152安装于水箱120的内壁,液位计152采用现有的产品,当水箱120内的液位快要低于抽水管142的进水口时,液位计152报警,补水管151往水箱120中补水,其中,补水管151上安装有阀门,阀门常闭,只有当液位计152报警时,阀门打开,补水管151进水。如图5所示,优选的,喷淋管道210包括多节连接管211、多个三向接头212、多个四向接头213和多个堵头214,多节连接管211首尾拼接成网状,相邻两节连接管211通过三向接头212或/和四向接头213连接,其中一连接管211的一端与出水机构140的出水端连接,堵头214用于堵住于连接管211的另一端,可根据所需喷淋的面积大小,自由拼接,适用范围广。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管211与连接管211直接的连接也可以采用法兰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不局限于通过接头连接,便于拆卸安装。优选的,喷淋装置200还包括支撑杆230,支撑杆230的上方与喷淋管道210连接,用于支撑喷淋管道210,当喷淋管道210过长时,可通过支撑杆230来支撑喷淋管道210。如图3所示,优选的,隔离框300由多个隔离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循环装置,还包括喷淋装置和隔离框,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板车、水箱、吸水机构、出水机构、补水机构,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板车上,所述吸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机构的进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补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隔离框内的框形腔体覆盖在刚浇筑的水泥上,并且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端正对着所述框形腔体,所述吸水机构的进水端伸入所述框形腔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循环装置,还包括喷淋装置和隔离框,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板车、水箱、吸水机构、出水机构、补水机构,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板车上,所述吸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机构的进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补水机构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机构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隔离框内的框形腔体覆盖在刚浇筑的水泥上,并且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端正对着所述框形腔体,所述吸水机构的进水端伸入所述框形腔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机构包括第一水泵和吸水管,所述第一水泵安装于所述板车上,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吸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的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机构包括第二水泵、抽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二水泵安装于所述水箱上,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抽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水箱内部,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机构包括补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豪张柏松刘闵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物智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