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5807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它以新鲜菌渣液为原料,经过低温蒸发浓缩、生物酶解、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得液体产品,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是指采用三级浓缩器对过滤洗涤后的新鲜菌渣液进行低温蒸发浓缩,一级温度85~95℃,二级温度70~80℃,三级温度60~65℃,浓缩时间6~8小时;控制干固物为15~20%,放炉温度低于65℃,13波美度。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菌体蛋白氨基酸叶面肥,呈浓稠液体状,水溶性好,游离态氨基酸含量高,单质磷元素含量高,水不溶物≤1%,氨基酸含量≥8%,单质微量元素P≥2%,产品状态稳定,保质期大于等于6个月,无需另外添加防腐剂。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mino acid foliar fertil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菌体蛋白制备氨基酸叶面肥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氨基酸肥的来源主要有动植物两种。植物源氨基酸主要有大豆、饼粕等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粉丝的下脚料;动物源氨基酸主要有皮革、毛发、鱼粉及屠宰场下脚料等。原料来源不同,转化为氨基酸的工艺也有所不同,最简单的是酸水解工艺,常用浓度4-6moI/L的盐酸溶液,按比例与物料水解一定时间,然后用氨或其他碱性物质中和,调节PH值后即为原液;较为复杂的是生物酶法,常用复合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对物料进行充分的酶解,酶解液经提炼后,加工成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提高酶活力、增强抗病抗逆作用。对生根、促长、保花保果都有一定的作用。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加快植物生长繁殖。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氨基酸肥多为豆粕、棉粕或其他含氨农副产品,主要是纯植物蛋白,经酸水解得到的复合氨基酸。而菌体蛋白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比植物动物类蛋白高达20%。氨基酸种类也较为齐全,其中富含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几种必需氨基酸。此类氨基酸有很好的营养效果,但是生物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活性高的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以新鲜菌渣液为原料,经过低温蒸发浓缩、生物酶解、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得液体产品,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是指采用三级浓缩器对过滤洗涤后的新鲜菌渣液进行低温蒸发浓缩,一级温度85~95℃,二级温度70~80℃,三级温度60~65℃,浓缩时间6~8小时;控制干固物为15~20%,当浓缩液波美度达到13时放炉,所述放炉温度低于65℃。Be波美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把波美比重计浸入所测溶液中,得到的度数就叫波美度。三级浓缩器的优化参数,温度越低对热敏性菌体蛋白的破坏越小。但温度也不能太低,三级浓缩器1-3级温度是相互关联的,每级温度差10-15度。降低温度会影响流动性和蒸发效率,甚至造成堵塞。进一步:在上述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生物酶解是用45~55℃热水调整菌渣浓缩液干固物为15~20%,搅拌均匀,用酸或碱调pH值为6.0~7.0;加入与菌渣液干固物比为0.2%~0.6%的复合蛋白酶,调温度为55~62℃,进行6~12小时恒温酶解反应。相关参数的设置,使酶活力最高,酶解效果最好。所述复合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酵母抽提酶、豆粕水解酶的至少一种复合酶。所述板框压榨是在酶解终点,将酶解液进行板框机的压榨,板框压力为0.1~0.5Mpa,取其清液。滤饼为菌渣纤维,用作植物根基肥。所述陶瓷膜过滤是将板框压榨清液经陶瓷膜双向错流过滤得陶瓷膜浓液,过滤液体积在95%以上,过滤压力在0.3~0.5Mpa;将陶瓷膜浓液套入酶解液进行板框机压榨,得陶瓷膜过滤清液。板框滤饼用作植物根基肥。陶瓷膜工序优化参数,进一步提高滤液的澄清度,减少不溶物。所述单炉浓缩是将经陶瓷膜过滤清液用单效浓缩器,-0.085~0.09Mpa,温度70~-80℃条件下,继续浓缩50%体积,得到波美度20~22Be,固含量≥50%,流动性好的浓稠状产品。控制较低温度,进一步提高干固物。所述新鲜菌渣液是以核苷、核苷酸或氨基酸工业发酵进行固液分离后的菌渣液。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在原料来源上价格低廉,蛋白含量高;生产过程中能耗少,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土壤和人畜没有毒害,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增强其代谢功能,加快植物生长繁殖,对生根、促长、保花保果都有一定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菌体蛋白氨基酸叶面肥,呈浓稠液体状,水溶性好,游离态氨基酸含量高,单质磷元素含量高,水不溶物≤1%,氨基酸含量≥8%,单质微量元素P≥2%,产品状态稳定,保质期大于等于6个月,无需另外添加防腐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合成过程中各个原材料的选择可因地制宜而对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实施例1一种菌体蛋白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以核苷、核苷酸或氨基酸工业发酵进行固液分离后的新鲜菌渣液为原料,经过低温蒸发浓缩、生物酶解、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得液体产品。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是指采用三级浓缩器对过滤洗涤后的新鲜菌渣液进行低温蒸发浓缩,一级温度95℃,二级温度80℃,三级温度65℃,浓缩时间6小时;控制干固物为20%,放炉温度64℃,13Be。所述生物酶解是用55℃热水调整菌渣浓缩液干固物为18%,搅拌均匀,用酸或碱调pH值为6.5;加入菌渣液干固物比为0.3%复合蛋白酶,调温度为55℃,进行12小时恒温酶解反应。再将酶解液进行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至波美度20Be,固含量≥50%,所生产的菌体蛋白叶面肥,水不溶物≤0.2%,氨基酸含量=15%,单质微量元素P=2.62%,产品状态稳定,保质期≥6个月。相关的测定方法为:测氨基酸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元素用光谱法;测水不溶物采用国家标准GB/T13025.4-91。实施例2一种菌体蛋白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以核苷、核苷酸或氨基酸工业发酵进行固液分离后的新鲜菌渣液为原料,经过低温蒸发浓缩、生物酶解、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得液体产品。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是指采用三级浓缩器对过滤洗涤后的新鲜菌渣液进行低温蒸发浓缩,一级温度92℃,二级温度78℃,三级温度62℃,浓缩时间8小时;控制干固物为18%,放炉温度低于63℃,13Be。所述生物酶解是用50℃热水调整菌渣浓缩液干固物为16%,搅拌均匀,用酸或碱调pH值为6.8;加入菌渣液干固物比为0.5%复合蛋白酶,调温度为58℃,进行9小时恒温酶解反应。再将酶解液进行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至波美度22Be,固含量≥50%,所生产的菌体蛋白叶面肥,水不溶物≤0.2%,氨基酸含量=19%,单质微量元素P=2.83%,产品状态稳定,保质期≥6个月。相关的测定方法为:测氨基酸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元素用光谱法;测水不溶物采用国家标准GB/T13025.4-91。实施例3一种种菌体蛋白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以核苷、核苷酸或氨基酸工业发酵进行固液分离后的新鲜菌渣液为原料,经过低温蒸发浓缩、生物酶解、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得液体产品。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是指采用三级浓缩器对过滤洗涤后的新鲜菌渣液进行低温蒸发浓缩,一级温度90℃,二级温度75℃,三级温度61℃,浓缩时间7小时;控制干固物为17%,放炉温度低于62℃,13Be。所述生物酶解是用50℃热水调整菌渣浓缩液干固物为16%,搅拌均匀,用酸或碱调pH值为6.5;加入与菌渣液干固物比为0.5%复合蛋白酶,调温度为57℃,进行10小时恒温酶解反应。再将酶解液进行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以新鲜菌渣液为原料,经过低温蒸发浓缩、生物酶解、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得液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是指采用三级浓缩器对过滤洗涤后的新鲜菌渣液进行低温蒸发浓缩,一级温度85~95℃,二级温度70~80℃,三级温度60~65℃,浓缩时间6~8小时;控制干固物为15~20%,当浓缩液波美度达到13时放炉,所述放炉温度低于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以新鲜菌渣液为原料,经过低温蒸发浓缩、生物酶解、板框压榨、陶瓷膜过滤、单炉浓缩得液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蒸发浓缩是指采用三级浓缩器对过滤洗涤后的新鲜菌渣液进行低温蒸发浓缩,一级温度85~95℃,二级温度70~80℃,三级温度60~65℃,浓缩时间6~8小时;控制干固物为15~20%,当浓缩液波美度达到13时放炉,所述放炉温度低于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酶解是用45~55℃热水调整菌渣浓缩液干固物为15~20%,搅拌均匀,用酸或碱调pH值为6.0~7.0;加入与菌渣液干固物比为0.2%~0.6%的复合蛋白酶,调温度为55~62℃,进行6~12小时恒温酶解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酵母抽提酶、豆粕水解酶的至少一种复合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义福张臻尧陈志超谭洁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肇东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