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73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可移动的车体和布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货架,所述货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的固定槽。由于货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槽,各导管分别放置在固定槽上,位置相对固定,各导管之间不会发生挤压和碰撞,避免了导管随意堆放堆叠造成导管金属表面漆层掉落的情况。各导管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没有胡乱堆放,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找到指定规格的导管,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A transport 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cond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
技术介绍
飞机导管为金属管件,不同规格管件外形尺寸不同,弯曲形状不同。航空工业目前对导管的存放及运输主要采用货架存放,托板车运输的形式。现有的运输形式造成导管随意堆放,堆叠的情况,进而造成导管金属表面漆层掉落等情况。不利于导管的运输。因现在导管存放于货架上,造成乱堆乱放的情况,并造成生产人员无法快速打到指定规格的导管,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管随意堆叠堆放造成导管间相互挤压或碰撞使得导管金属表面漆层掉落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包括可移动的车体和布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货架,所述货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的固定槽。进一步的,所述货架包括第一货架梁和能够沿所述第一货架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夹持主体,每个所述夹持主体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槽。进一步的,每个夹持主体上的多个所述固定槽在与所述夹持主体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构造为沿所述夹持主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V形槽。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夹持主体上均构造有凹陷部,每个夹持主体上的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与该夹持主体上的V型槽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夹持主体上的凹陷部的凹陷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货架还包括第二货架梁,所述第二货架梁布置在所述第一货架梁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货架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主体上构造有与所述凹陷部相对布置的安装面,所述第二货架梁与所述夹持主体的安装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货架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货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包括用于布置所述货架的承载机构、位于承载机构底部的脚轮以及与所述承载机构相连的操作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重板和布置在所述承重板上的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主体和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安装主体上构造有第一安装槽以及进入第一安装槽的侧向入口,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沿第一安装槽的进出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安装主体构造有与所述承重板接触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布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所述货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向入口移入或移出第一安装槽。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所述承重板固定连接的把手。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底架、顶架、支撑架以及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支撑架用于连接底架和顶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安装件,其中一个第二安装件布置在底架上,另一个第二安装件布置在顶架上且与布置在底架上的第二安装件对应的位置处,所述货架通过第二滚轮移入两个第二安装件之间的区域以固定所述货架;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二安装主体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二安装主体上构造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且沿所述货架的进出方向依次排列;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滚轮还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主体的第三表面所在平面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主体的第三表面朝向所述货架。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连接座和推拉件;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构造有长槽和锁槽,所述锁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长槽的长轴方向一致;所述推拉件构造有贯穿所述长槽并能够沿所述长槽的长轴方向移动的第一轴和通过锁槽的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锁槽的第二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可移动的车体和布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货架,所述货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的固定槽。由于货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槽,各导管分别放置在固定槽上,位置相对固定,各导管之间不会发生挤压和碰撞,避免了导管随意堆放堆叠造成导管金属表面漆层掉落的情况。各导管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没有胡乱堆放,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找到指定规格的导管,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在工位与工位之间对导管进行运输的运输车;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货架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夹持主体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夹持主体结构图;图5为图4在剖切位置A-A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车体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在车间与车间之间对导管进行运输的运输车;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车体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安装件的结构图;图10为图8中的位置B处的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操作机构的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导管横放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导管竖放状态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识对象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导管为航空导管,通常用在飞机上,这类导管的管径通常是两端管径较大,中间管径较小。导管外形通常呈不规则曲线。实施例一: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包括可移动的车体1和布置在车体1上的货架2,货架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槽232。由于货架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槽232,各导管分别放置在固定槽232上,位置相对固定,各导管之间不会发生挤压和碰撞,避免了导管随意堆放堆叠造成导管金属表面漆层掉落的情况。各导管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没有胡乱堆放,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找到指定规格的导管,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货架2包括第一货架梁21,优选的,第一货架梁21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货架2还包括第二货架梁22,第二货架梁22布置在第一货架梁21上且能够沿第一货架梁21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一货架梁21移动,优选的,第二货架梁22与第一货架梁21相互垂直。第一货架梁21和第二货架梁22均可以是由铝型材制成,第一货架梁21和第二货架梁22之间通过铝型材的标准连接件进行连接,铝型材的标准连接件可以是T型螺栓,通过T型螺栓使第一货架梁21和第二货架梁22之间形成可移动连接。货架2还包括夹持主体23,本实施例中夹持主体23与第二货架梁22固定连接,夹持主体23随第二货架梁22一起沿第一货架梁21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一货架梁21移动。本实施例中,夹持主体23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主体23沿第一货架梁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夹持主体23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槽232。每个夹持主体23上的多个所述固定槽232在与所述夹持主体2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所述固定槽232构造为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车体和布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货架,所述货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的固定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导管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车体和布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货架,所述货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管的固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包括第一货架梁和能够沿所述第一货架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夹持主体,每个所述夹持主体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每个夹持主体上的多个所述固定槽在与所述夹持主体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构造为沿所述夹持主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V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主体上均构造有凹陷部,
每个夹持主体上的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与该夹持主体上的V型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夹持主体上的凹陷部的凹陷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还包括第二货架梁,所述第二货架梁布置在所述第一货架梁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货架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夹持主体上构造有与所述凹陷部相对布置的安装面,所述第二货架梁与所述夹持主体的安装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货架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货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用于布置所述货架的承载机构、位于承载机构底部的脚轮以及与所述承载机构相连的操作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重板和布置在所述承重板上的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铭航兰德科技有限公司王晓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