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70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包括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所述聚醚砜层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酯纤维层,所述聚酯纤维层下表面固定粘接有纳米二氧化钛层,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层下表面和防静电层上表面均固定粘接有保护层。该复合纤维型无纺布,通过防静电层的作用,可以提高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静电性能,使人们受静电的影响比较小,通过聚醚砜层的作用,可以使人们在处理装置时比较环保,通过聚酯纤维层的作用,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纤维型无纺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
,具体为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无纺布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现有的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功能比较少,比较不方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性能需求,同时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在燃烧时比较不环保,实用性较低,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具备功能比较全等优点,解决了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功能比较少,比较不方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性能需求,同时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在燃烧时比较不环保,实用性较低,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使无纺布功能更全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包括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所述聚醚砜层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酯纤维层,所述聚酯纤维层下表面固定粘接有纳米二氧化钛层,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层下表面和防静电层上表面均固定粘接有保护层。优选的,所述保护层包括竹原纤维层和抗菌纤维层,两组所述竹原纤维层内侧面分别与防静电层上表面和纳米二氧化钛层下表面固定粘接,竹原纤维层外侧面与抗菌纤维层内侧面固定粘接。优选的,所述聚醚砜层内设置有30%玻璃纤维。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设置为通过涤纶和导电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织而成,且涤纶和导电纤维的比例可以为3:1,大比例涤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纺布的柔性。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层设置为通过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和聚酰胺混织而成,且聚酯也可以替换成聚酰胺或聚丙烯腈。优选的,所述竹原纤维层设置为主要通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织而成,且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织过程中会给与其一定压力,防止其混织品过于松散。优选的,所述无纺布本体上开设有多组透气孔。(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复合纤维型无纺布,通过防静电层的作用,可以提高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静电性能,使人们受静电的影响比较小,通过聚醚砜层的作用,可以使人们在处理装置时比较环保,通过聚酯纤维层的作用,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2、该复合纤维型无纺布,通过纳米二氧化钛层的作用,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的性能,对人们起到防护的作用,通过保护层的作用,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具有一定的自清洁作用,对复合纤维型无纺布进行抑菌、除菌、杀螨、防臭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纺布本体;2、防静电层;3、聚醚砜层;4、聚酯纤维层;5、纳米二氧化钛层;6、保护层;7、竹原纤维层;8、抗菌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1,无纺布本体1包括防静电层2,防静电层2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3,聚醚砜层3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酯纤维层4,聚酯纤维层4下表面固定粘接有纳米二氧化钛层5,纳米二氧化钛层5下表面和防静电层2上表面均固定粘接有保护层6。具体的,聚醚砜层3耐老化性能优异,耐燃性好.即使燃烧也不发烟,比较环保,聚醚砜层3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在200℃下绝缘性能稳定,聚酯纤维层4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防静电层2可以提高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静电性能,使人们受静电的影响比较小,纳米二氧化钛层5的屏蔽紫外线作用强,防止紫外线的侵害,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既能吸收紫外线,又能反射、散射紫外线,还能透过可见光,是性能优越、极有发展前途的物理屏蔽型的紫外线防护产品,同时其对人体是安全无毒的,对皮肤没有刺激性,抗菌能力强,抗菌范围广,保护层6可以对人们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实用性。具体的,保护层6包括竹原纤维层7和抗菌纤维层8,抗菌纤维层8具有抗菌杀菌功能,可防感染和传染,两组竹原纤维层7内侧面分别与防静电层2上表面和纳米二氧化钛层5下表面固定粘接,竹原纤维层7外侧面与抗菌纤维层8内侧面固定粘接,竹原纤维层7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具体的,聚醚砜层3内设置有30%玻璃纤维,聚醚砜层3耐在加入30%玻璃纤维增强后,在高温下有优良的抗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变形量更小,稳定性更强,提高无纺布的抗撕裂性。具体的,防静电层2主要材质是涤纶+导电纤维,导电纤维经过炭化或掺入,将炭黑与纤维物质混合,炭黑在纤维中成倒数相结构,彰显纤维导电性,涤纶更容易起静电,加导电纤维使面料具备导电性,导电纤维将人身上的静电通过导电丝泄放掉,可以提高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防静电性,且涤纶和导电纤维的比例可以为3:1,大比例涤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纺布的柔性,使用体验更加舒适。具体的,抗菌纤维层8通过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和聚酰胺混织制成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菌杀菌功能更好,且聚酯也可以替换成聚酰胺或聚丙烯腈。具体的,竹原纤维层7主要通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织而成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透气性、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的性能更好,且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织过程中对给与其一定压力,防止其混织品过于松散,更加轻薄。具体的,无纺布本体1上开设有多组透气孔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透气性更好,使人们在使用复合纤维型无纺布时更舒适,提高了实用性。综上所述,该复合纤维型无纺布,通过防静电层2的作用,可以提高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静电性能,使人们受静电的影响比较小,通过聚醚砜层3的作用,可以使人们在处理装置时比较环保,通过聚酯纤维层4的作用,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的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通过纳米二氧化钛层5的作用,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的性能,对人们起到防护的作用,通过保护层6的作用,可以使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具有一定的自清洁作用,对复合纤维型无纺布进行抑菌、除菌、杀螨、防臭的作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本体(1)包括防静电层(2),所述防静电层(2)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3),所述聚醚砜层(3)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酯纤维层(4),所述聚酯纤维层(4)下表面固定粘接有纳米二氧化钛层(5),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层(5)下表面和防静电层(2)上表面均固定粘接有保护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本体(1)包括防静电层(2),所述防静电层(2)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醚砜层(3),所述聚醚砜层(3)下表面固定粘接有聚酯纤维层(4),所述聚酯纤维层(4)下表面固定粘接有纳米二氧化钛层(5),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层(5)下表面和防静电层(2)上表面均固定粘接有保护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6)包括竹原纤维层(7)和抗菌纤维层(8),两组所述竹原纤维层(7)内侧面分别与防静电层(2)上表面和纳米二氧化钛层(5)下表面固定粘接,竹原纤维层(7)外侧面与抗菌纤维层(8)内侧面固定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砜层(3)内设置有30%玻璃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