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606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包括场地结构、围挡结构和制冷装置;所述围挡结构设置在场地结构的四周,所述围挡结构为中空结构,包括围挡立柱和挡板组件;所述围挡立柱沿场地结构的横向和纵向间隔布置;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底部横梁与场地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支撑腿设置在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底部,所述下部支撑腿坐落于基础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相邻围挡立柱之间;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前置和制冷后置,所述制冷前置和制冷后置分别布置在场地结构的纵向两端,并均位于设置在所场地结构的纵向两端、且沿横向布置的围挡结构的中空结构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使场地一场多用,同时提高了安全度,具有节能提高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可转换移动冰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冰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可转换移动冰场。
技术介绍
现有冰场中,围挡通常采用单层结构,导致围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单点固定造成的相邻挡板之间的不平整,影响美观;同时,单层结构的围挡抗冲击力差,安全度低,从而对人员造成伤害。另外,现有技术中只提供一种训练场地,或是仿冰场地,或是类冰轮滑场地或是真冰场地,无法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不仅使场地一场多用(既可以用于类冰轮滑,也可以辅助制冷形成真冰,同时也可作为训练场地等),同时提高了安全度,具有节能提高效率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包括设置在基础地面上的场地结构、围挡结构和制冷装置;所述场地结构内沿纵向布置有制冷管;所述围挡结构设置在所述场地结构的四周,所述围挡结构为中空结构,包括围挡立柱和挡板组件;所述围挡立柱沿所述场地结构的横向和纵向间隔布置;所述围挡立柱包括上部方形框架和下部支撑腿,所述上部方形框架包括顶部横梁、底部横梁、靠近所述场地结构的内侧立柱和远离所述场地结构的外侧立柱,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底部横梁与所述场地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支撑腿设置在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底部,所述下部支撑腿坐落于所述基础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围挡立柱之间;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前置和制冷后置,所述制冷前置和所述制冷后置分别布置在所述场地结构的纵向两端,并均位于设置在所述场地结构的纵向两端、且沿横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的中空结构内。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场地结构的内侧挡板组件和远离所述场地结构的外侧挡板组件,所述内侧挡板组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内侧立柱相连接,所述外侧挡板组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挡板组件包括内侧挡板骨架和内侧挡板,所述内侧挡板骨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内侧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挡板铺设在所述内侧挡板骨架的外表面上;所述外侧挡板组件包括外侧挡板骨架和外侧挡板,所述外侧挡板骨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外侧挡板铺设在所述外侧挡板骨架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场地结构的横向两端、且沿纵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的所述内侧挡板骨架和所述外侧挡板骨架均包括一对第一竖杆,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竖杆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所述第一横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所述第三横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且,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围挡立柱的底部横梁相齐平;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三横杆的间距;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设置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三横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竖杆;位于所述场地结构的纵向两端、且沿横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的所述内侧挡板骨架和所述外侧挡板骨架均包括一对第四竖杆,位于一对所述第四竖杆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四横杆和第五横杆,所述第四横杆设置在所述第四竖杆的顶部,所述第五横杆设置在所述第四竖杆的底部,且,所述第五横杆高于所述围挡立柱的底部横梁一距离;所述第四横杆和所述第五横杆之间设置有第五竖杆。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场地结构的横向两端、且沿纵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的所述内侧挡板和所述外侧挡板均包括两块第一挡板单体;每块所述第一挡板单体的底面均与所述内侧挡板骨架或外侧挡板骨架的第三横杆的底面齐平;每块所述第一挡板单体的其中一侧通过第一插槽与所述围挡立柱的内侧立柱或外侧立柱连接、每块所述第一挡板单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插槽与所述内侧挡板骨架或外侧挡板骨架的第二竖杆连接;所述第一插槽固定连接在所述围挡立柱的内侧立柱或外侧立柱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插槽固定连接在所述内侧挡板骨架或外侧挡板骨架的第三竖杆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相配合以容纳并固定所述第一挡板单体;位于所述场地结构的纵向两端、且沿横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的所述内侧挡板和所述外侧挡板均包括两块第二挡板单体;每块所述第二挡板单体的底面均与所述内侧挡板骨架或外侧挡板骨架的第五横杆的底面齐平;每块所述第二挡板单体的其中一侧通过第三插槽与所述围挡立柱的内侧立柱或外侧立柱连接、每块所述第二挡板单体的另一侧通过第四插槽与所述内侧挡板骨架或外侧挡板骨架的第五竖杆连接;所述第三插槽固定连接在所述围挡立柱的内侧立柱或外侧立柱的外表面上,所述第四插槽固定连接在所述内侧挡板骨架或外侧挡板骨架的第五竖杆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三插槽与所述第四插槽相配合以容纳并固定所述第二挡板单体。进一步地,所述场地结构包括基层钢骨架,所述基层钢骨架包括高度依次递减的主龙骨、副龙骨和次龙骨,所述主龙骨沿纵向布置且在横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副龙骨沿横向布置且在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次龙骨沿横向布置在相邻两根所述副龙骨之间;所述主龙骨和副龙骨的交叉处,以及所述主龙骨的端部和所述副龙骨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调节支架;所述主龙骨的端部和所述副龙骨的端部均连接有向外延伸、用于连接所述围挡立柱的支撑杆,所述围挡立柱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底部横梁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场地结构的一侧通过螺栓与设置在所述主龙骨端部或所述副龙骨端部的第一调节支架的钢托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支撑腿与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为一体结构,所述下部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调节支架。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管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制冷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前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后置相互连通;若干根所述制冷管分为制冷进液管和制冷出液管,所述制冷进液管和制冷出液管交替布置;所述制冷前置分为机头上主管和机头下主管;所述制冷进液管的进液端通过与所述机头上主管一体成型的第一拉孔与所述机头上主管连接,所述制冷出液管的出液端通过与所述机头下主管一体成型的第二拉孔与所述机头下主管连接,所述制冷进液管的出液端和所述制冷出液管的进液端均通过与所述制冷后置一体成型的第三拉孔与所述制冷后置连接。进一步地,与所述机头上主管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拉孔的内端部与所述机头上主管之间圆弧过渡、所述第一拉孔的外端部与所述制冷进液管的进液端连接;与所述机头下主管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二拉孔的内端部与所述机头下主管之间圆弧过渡、所述第二拉孔的外端部与所述制冷出液管的出液端连接;与所述制冷后置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三拉孔的内端部与所述制冷后置之间圆弧过渡、所述第三拉孔的外端部与所述制冷进液管的出液端或所述制冷出液管的进液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拓展性好:可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特色课,也可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竞技体育的尝试培训,业余训练,使得社区活动更加丰富,有助于全民健身的推广普及。(2)集约性好:不受原有场地的限制,占地面积可大可小,可按照标准场地的大小进行比例缩放,大小可调。类冰陆地训练场地的大量推广,既能减少真冰场地的建设,也能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础地面上的场地结构(1)、围挡结构(2)和制冷装置(3);/n所述场地结构(1)内沿纵向布置有制冷管(9);/n所述围挡结构(2)设置在所述场地结构(1)的四周,所述围挡结构(2)为中空结构,包括围挡立柱(15)和挡板组件;所述围挡立柱(15)沿所述场地结构(1)的横向和纵向间隔布置;所述围挡立柱(15)包括上部方形框架和下部支撑腿(32),所述上部方形框架包括顶部横梁(28)、底部横梁(29)、靠近所述场地结构(1)的内侧立柱(30)和远离所述场地结构(1)的外侧立柱(31),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底部横梁(29)与所述场地结构(1)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支撑腿(32)设置在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31)底部,所述下部支撑腿(32)坐落于所述基础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围挡立柱(15)之间;/n所述制冷装置(3)包括制冷前置(11)和制冷后置(12),所述制冷前置(11)和所述制冷后置(12)分别布置在所述场地结构(1)的纵向两端,并均位于设置在所述场地结构(1)的纵向两端、且沿横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2)的中空结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础地面上的场地结构(1)、围挡结构(2)和制冷装置(3);
所述场地结构(1)内沿纵向布置有制冷管(9);
所述围挡结构(2)设置在所述场地结构(1)的四周,所述围挡结构(2)为中空结构,包括围挡立柱(15)和挡板组件;所述围挡立柱(15)沿所述场地结构(1)的横向和纵向间隔布置;所述围挡立柱(15)包括上部方形框架和下部支撑腿(32),所述上部方形框架包括顶部横梁(28)、底部横梁(29)、靠近所述场地结构(1)的内侧立柱(30)和远离所述场地结构(1)的外侧立柱(31),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底部横梁(29)与所述场地结构(1)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支撑腿(32)设置在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31)底部,所述下部支撑腿(32)坐落于所述基础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围挡立柱(15)之间;
所述制冷装置(3)包括制冷前置(11)和制冷后置(12),所述制冷前置(11)和所述制冷后置(12)分别布置在所述场地结构(1)的纵向两端,并均位于设置在所述场地结构(1)的纵向两端、且沿横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2)的中空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场地结构(1)的内侧挡板组件和远离所述场地结构(1)的外侧挡板组件,所述内侧挡板组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15)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内侧立柱(30)相连接,所述外侧挡板组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15)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3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挡板组件包括内侧挡板骨架和内侧挡板,所述内侧挡板骨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15)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内侧立柱(30)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挡板铺设在所述内侧挡板骨架的外表面上;所述外侧挡板组件包括外侧挡板骨架和外侧挡板,所述外侧挡板骨架的两侧与所述围挡立柱(15)的上部方形框架的外侧立柱(31)固定连接,所述外侧挡板铺设在所述外侧挡板骨架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场地结构(1)的横向两端、且沿纵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2)的所述内侧挡板骨架和所述外侧挡板骨架均包括一对第一竖杆(33),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竖杆(33)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横杆(34)、第二横杆(35)和第三横杆(36),所述第一横杆(34)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33)的顶部,所述第三横杆(36)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33)的底部,且,所述第三横杆(36)与所述围挡立柱(15)的底部横梁(29)相齐平;所述第一横杆(34)和所述第二横杆(35)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横杆(35)和所述第三横杆(36)的间距;所述第一横杆(34)和所述第二横杆(35)之间设置有第二竖杆(37),所述第二横杆(35)和所述第三横杆(36)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竖杆(38);
位于所述场地结构(1)的纵向两端、且沿横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2)的所述内侧挡板骨架和所述外侧挡板骨架均包括一对第四竖杆(40),位于一对所述第四竖杆(40)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四横杆(41)和第五横杆(42),所述第四横杆(41)设置在所述第四竖杆(40)的顶部,所述第五横杆(42)设置在所述第四竖杆(40)的底部,且,所述第五横杆(42)高于所述围挡立柱(15)的底部横梁(29)一距离;所述第四横杆(41)和所述第五横杆(42)之间设置有第五竖杆(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动能可转换移动冰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场地结构(1)的横向两端、且沿纵向布置的所述围挡结构(2)的所述内侧挡板和所述外侧挡板均包括两块第一挡板单体;每块所述第一挡板单体的底面均与所述内侧挡板骨架或外侧挡板骨架的第三横杆(36)的底面齐平;每块所述第一挡板单体的其中一侧通过第一插槽(25)与所述围挡立柱(15)的内侧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玮韩立宝李正
申请(专利权)人:北洋金诺恒晟天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