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聚酯膜和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315465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基材层具有聚酯膜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因成型而造成的翘曲的技术。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由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上述基材层至少具有聚酯膜层,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所述聚酯膜层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大于5℃。

Packaging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methods, polyester film and battery for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聚酯膜和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聚酯膜和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开发了各种类型的电池,在所有电池中,为了封装电极或电解质等电池元件,包装材料都成为不可或缺的部件。目前作为电池用包装材料多采用金属制的包装材料。另一方面,近年来,伴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个人电脑、照相机、便携式电话等的高性能化,对电池要求多种多样的形状,并且要求薄型化和轻量化。然而,目前使用较多的金属制电池用包装材料存在很难追随形状的多样化、而且轻量化也存在限制的缺点。因此,近年来,作为容易加工成多种多样的形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的电池用包装材料,提出了依次叠层有基材/铝箔层/热熔接性树脂层的膜状的包装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膜状的包装材料中,通常通过冷轧成型形成凹部,在由该凹部所形成的空间中配置电极或电解液等电池元件,通过使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可以得到电池元件被收纳在包装材料内部的电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879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膜状的包装材料的基材层有时使用成型性优异的聚酰胺膜。然而,聚酰胺膜的耐电解液性或耐热性有时不充分。另一方面,聚酯膜由于耐电解液性和耐热性优异,因此被期待应用在膜状的包装材料的基材层中。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将聚酯膜用于基材层,制成依次叠层有基材层、阻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将其成型而形成收纳电池元件的凹部时,有时该凹部的周缘部因成型而造成翘曲(弯曲),阻碍电池元件的收纳、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从而导致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例如,车辆用电池等大型电池所使用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尺寸大,进而凹部的周缘部的面积也大,因此存在翘曲对电池的生产效率的影响大的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基材层具有聚酯膜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因成型而造成的翘曲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使用聚酯膜的叠层体作为基材层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中,着眼于聚酯膜,针对降低成型翘曲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能够提供一种与现有的电池用包装材料比较,成型翘曲被显著抑制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具体而言,发现作为基材层中使用的聚酯膜层,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聚酯膜层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如果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超过规定温度,则尽管基材层具有聚酯膜层,也会形成由成型造成的翘曲被有效地抑制的电池用包装材料。本专利技术就是根据这些见解进一步反复研究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所记载的方式的专利技术。项1.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由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上述基材层至少具有聚酯膜层,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所述聚酯膜层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大于5℃。项2.如项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上述阻隔层与上述热熔接性树脂层之间具有粘接层,上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项3.如项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参照JISB0601-2001所规定的方法,对上述聚酯膜层的与上述阻隔层相反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0nm以上。项4.一种电池,至少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电池元件被收纳在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所形成的包装体中。项5.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至少依次叠层基材层、阻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而得到叠层体的工序,作为上述基材层,使用至少具有聚酯膜层、且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上述聚酯膜层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大于5℃的基材层。项6.一种聚酯膜,其为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基材层中使用的聚酯膜,其中,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上述聚酯膜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大于5℃。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基材层具有聚酯膜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因成型所造成的翘曲的技术。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还能够提供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聚酯膜和电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一例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说明电池用包装材料因成型所造成的翘曲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图9是用于说明电池用包装材料因成型所造成的翘曲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特征在于由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基材层至少具有聚酯膜层,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上述聚酯膜层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大于5℃。以下,详述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示的数值范围是指“以上”、“以下”。例如,2~15mm的标记表示2mm以上15mm以下。1.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叠层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10例如如图1所示,由依次具有基材层1、阻隔层3和热熔接性树脂层4的叠层体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中,基材层1处于最外层侧,热熔接性树脂层4成为最内层。即,电池的组装时,位于电池元件的周缘的热熔接性树脂层4彼此热熔接而将电池元件密封,由此将电池元件封装。基材层1至少具有聚酯膜层11即可,可以如图1所示,仅由聚酯膜层11构成,也可以如图2、3所示,具有聚酯膜层11和聚酰胺膜层12。从更有效地抑制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因成型所造成的翘曲的观点出发,基材层1优选仅由聚酯膜层11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层1如后所述,在具有聚酯膜层11和聚酰胺膜层12的情况下,聚酯膜层11和聚酰胺膜层12的任一层都可以位于最外层侧,但从提高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外表面的耐电解液性的观点等出发,优选从阻隔层3侧依次叠层聚酰胺膜层12和聚酯膜层11。例如如图2所示,聚酯膜层11与聚酰胺膜层12可以以互相面接触的方式叠层,也可以例如如图3所示,聚酯膜层11与聚酰胺膜层12通过粘接剂粘接,在这些层之间具有粘接剂层13。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例如可以如图4~6所示,在基材层1与阻隔层3之间,出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n其由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n所述基材层至少具有聚酯膜层,/n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所述聚酯膜层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大于5℃。/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1 JP 2018-0759681.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其由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阻隔层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叠层体构成,
所述基材层至少具有聚酯膜层,
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次所述聚酯膜层的熔融峰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P(℃)与第二次升温时所测定的熔融峰温度Q(℃)之差大于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隔层与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之间具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参照JISB0601-2001所规定的方法,对所述聚酯膜层的与所述阻隔层相反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0nm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森薰横田一彦山下孝典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