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磁铁、转子、电枢、将电枢与驱动对象装置的轴连结的轮毂(15),在电枢沿着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槽部(141),并且电枢具有内侧板(143)和外侧板(142),该内侧板(143)与槽部相比位于内侧,该外侧板(142)与槽部相比位于外侧,轮毂构成为包含外轮毂(16)、连结于轴的内轮毂(17)以及第一弹性部件(181),该第一弹性部件(181)设置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并且该第一弹性部件对外轮毂向远离转子的方向作用弹性力,外轮毂具有外侧连结部(161),该外侧连结部与外侧板及内侧板相对配置且与外侧板连结,轮毂具备第二弹性部件(183),该第二弹性部件(183)配置为夹在外侧板及内侧板与外侧连结部之间。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传递装置本申请基于2017年7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第2017-146344号,且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而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该种装置,已知有如下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具备: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设置于壳体;转子,该转子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电枢,该电枢通过电磁线圈通电时的磁力而吸附于转子;板簧部件,该板簧部件对电枢向远离转子的方向作用弹性力。在像这样的电磁离合器中,当电枢通过电磁线圈的通电而被向转子吸引并接触时产生接触音。另外,在像这样的电磁离合器中,由于电枢一边旋转一边被吸附于转子,因此产生以由滑动而产生的振动作为励振源的共振音。当这些工作音变大时,对乘客来说会变得非常刺耳。为了降低像这样的声音,可以采用被称为联轴器用橡胶(日语:カップリングゴム)的橡胶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9233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具备:内轮毂,该内轮毂安装到插通于壳体的内周的旋转轴;圆盘形状的电枢,该电枢通过电磁线圈通电时的磁力而被吸附于转子;外轮毂,该外轮毂连结于电枢;橡胶部件,该橡胶部件对外轮毂向远离转子方向作用弹性力。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是沿着电枢的周向形成有槽部。即,电枢具有与槽部相比位于内侧的内侧板和与槽部相比位于外侧的外侧板,外侧板与外轮毂连结。在向电磁线圈通电时,该电磁离合器中,电枢被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吸引力吸附到转子侧,橡胶部件弹性变形,从而电枢与转子连结。并且,当向电磁线圈的通电被切断时,通过橡胶部件的弹性力,电枢与转子分离。此时,由于电枢被橡胶部件接住,从而抑制了工作音。根据专利技术人的研究,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在向电磁线圈的通电开始时,外侧板因与电枢接触而被减振。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具有橡胶部件和内侧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的结构,因此不能充分地抑制伴随内侧板与转子碰撞而产生的声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电磁铁通电时的工作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动力传递装置向驱动对象装置传递从驱动源输出的旋转驱动力,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磁铁,该电磁铁通过通电来产生电磁吸引力;转子,该转子通过旋转驱动力而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电枢,在向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与转子连结而和转子一体地旋转,并且在不向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与转子分离;以及轮毂,该轮毂将电枢与驱动对象装置的轴连结。并且,在电枢沿着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槽部,电枢具有内侧板和外侧板,该内侧板与槽部相比位于内侧,该外侧板于槽部相比位于外侧,轮毂构成为包含外轮毂、内轮毂以及第一弹性部件,该内轮毂连结于轴,该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并且该第一弹性部件对外轮毂向远离转子的方向作用弹性力,外轮毂具有外侧连结部,该外侧连结部与外侧板及内侧板相对配置且与外侧板连结,轮毂具备第二弹性部件,该第二弹性部件配置为夹在外侧板及内侧板与外侧连结部之间。根据像这样的结构,外轮毂具有外侧连结部,该外侧连结部与外侧板及内侧板相对配置且与外侧板连结,并且轮毂具备第二弹性部件,该第二弹性部件配置为夹在外侧板及内侧板与外侧连结部之间,因此,当电磁铁通电时,外侧板及内侧板通过在与外侧连结部之间夹着的第二弹性部件而被减振,从而能够抑制电磁铁通电时的工作音。此外,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和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图4是在图2的箭头IV的方向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轮毂的向视图。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6是内轮毂的示意性主视图。图7是外轮毂的示意性主视图。图8是图4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图5的IX放大图。图10是橡胶部件的示意性主视图。图11是橡胶部件的示意性后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XII-XII剖视图。图13是图2中的IV向视图,是摘除外轮毂的图。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橡胶部件的剖视图,是与图5的IX放大图对应的图。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橡胶部件的剖视图,是与图10中的XII-XII剖视图对应的图。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橡胶部件的剖视图,是与图10中的XII-XII剖视图对应的图。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橡胶部件的主视图。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橡胶部件的剖视图,是与图10中的XII-XII剖视图对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存在对于和在先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事项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的情况。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仅对结构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关于结构要素的其他部分,能够适用在先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结构要素。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是组合没有特别的障碍的范围,即使在没有特别地明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第一实施方式)制冷循环1作为在进行车室内的空调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調整向车室内吹送空气的温度的装置而发挥作用。制冷循环1由闭回路构成,该闭回路是将压缩机2、散热器3、膨胀阀4、蒸发器5连接为环状而成的,压缩机2压缩并排出制冷剂,散热器3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制冷剂散热,膨胀阀4使从散热器3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蒸发器5使在膨胀阀4被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从发动机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动力传递装置10而传递到压缩机2。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6构成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源,压缩机2构成驱动对象装置。作为压缩机2,能够采用例如斜板式可变容量型的压缩机。此外,作为压缩机2,只要是通过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将制冷循环1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的结构,则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可变容量型的压缩机;或者涡旋型、叶轮型等固定容量型的压缩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2中,轴20的一端侧露出到未图示的壳体的外侧。并且,动力传递装置10安装于轴20的露出于外侧的部位。唇形密封件等密封部件设置于轴20与构成压缩机2的外壳的未图示的壳体之间,以使得壳体的内部的制冷剂不会从轴20和壳体的间隙泄漏。密封部件的材料、形状等被最优化,以使得轴20和壳体之间得到高密封性。接着,动力传递装置10是将从作为车辆行驶用的驱动源的发动机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间歇性地向作为驱动对象装置的压缩机2传递的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0经由传动带7连接于发动机6的旋转输出部6a。图2是将动力传递装置10沿着压缩机2的轴20的轴向切断时的剖视图。此外,图2所示的DRax表示沿着轴20的轴心CL延伸的轴20的轴向。此外,图2所示的DRr表示与轴向DRax正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向驱动对象装置(2)传递从驱动源(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其特征在于,具备:/n电磁铁(12),该电磁铁通过通电来产生电磁吸引力;/n转子(11),该转子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而以旋转轴(CL)为中心旋转;/n电枢(14),在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与所述转子连结而和所述转子一体地旋转,并且在不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与所述转子分离;以及/n轮毂(15),该轮毂将所述电枢与所述驱动对象装置的轴连结,/n在所述电枢沿着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槽部(141),/n所述电枢具有内侧板(143)和外侧板(142),该内侧板与所述槽部相比位于内侧,该外侧板与所述槽部相比位于外侧,/n所述轮毂构成为包含外轮毂(16)、内轮毂(17)以及第一弹性部件(181),该内轮毂连结于所述轴,该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内轮毂和所述外轮毂之间,并且该第一弹性部件对所述外轮毂向远离所述转子的方向作用弹性力,/n所述外轮毂具有外侧连结部(161),该外侧连结部与所述外侧板及所述内侧板相对配置且与所述外侧板连结,/n所述轮毂具备第二弹性部件(183),该第二弹性部件配置为夹在所述外侧板及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连结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8 JP 2017-146344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向驱动对象装置(2)传递从驱动源(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磁铁(12),该电磁铁通过通电来产生电磁吸引力;
转子(11),该转子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而以旋转轴(CL)为中心旋转;
电枢(14),在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与所述转子连结而和所述转子一体地旋转,并且在不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与所述转子分离;以及
轮毂(15),该轮毂将所述电枢与所述驱动对象装置的轴连结,
在所述电枢沿着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槽部(141),
所述电枢具有内侧板(143)和外侧板(142),该内侧板与所述槽部相比位于内侧,该外侧板与所述槽部相比位于外侧,
所述轮毂构成为包含外轮毂(16)、内轮毂(17)以及第一弹性部件(181),该内轮毂连结于所述轴,该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内轮毂和所述外轮毂之间,并且该第一弹性部件对所述外轮毂向远离所述转子的方向作用弹性力,
所述外轮毂具有外侧连结部(161),该外侧连结部与所述外侧板及所述内侧板相对配置且与所述外侧板连结,
所述轮毂具备第二弹性部件(183),该第二弹性部件配置为夹在所述外侧板及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连结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呈板状,
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至少一方的面形成有凹凸(183a、183b),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配置为以被压缩的状态夹在所述外侧板及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连结部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西俊宏,樱场茂圭,广濑贵之,林敏弘,橘和真,永桥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