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539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用于具有主绳索的电梯,主绳索的一端固定于升降自如地设置在井道内的升降体,另一端固定于对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具备:主绳索止振绳索;以及卷绕工具,其将主绳索止振绳索卷绕于主绳索,主绳索止振绳索的一端固定于井道的顶部,卷绕工具将主绳索止振绳索在主绳索止振绳索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卷绕于主绳索。

Main rope vibration arresting device for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电梯的主绳索的振荡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轿厢由固定于井道的导轨引导,利用主绳索在井道内升降。在这样的结构的电梯中,若井道由于地震或风压而摇摆,则主绳索发生共振从而大幅度振荡,存在轿厢与井道内的各种设备接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电梯的运行产生障碍。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这样的主绳索止振装置:伴随着轿厢下降,主绳索在中央穿过的多个止振体依次载置于井道内的支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42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止振装置中,当轿厢通过支座部分时,止振体与支座或轿厢卡合。因此,当卡合时,发生对轿厢的冲击,或者在止振体与支座或轿厢之间产生噪音,存在给乘客带来不适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其抑制主绳索的振荡,而不会产生冲击及噪音。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用于具有主绳索的电梯,主绳索的一端固定于升降自如地设置在井道内的升降体,另一端固定于对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具备:主绳索止振绳索;以及卷绕工具,其将主绳索止振绳索卷绕于主绳索,主绳索止振绳索的一端固定于井道的顶部,卷绕工具将主绳索止振绳索在主绳索止振绳索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卷绕于主绳索。专利技术效果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其抑制主绳索的振荡,而不会产生冲击及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电梯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的俯视图。图3是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具备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电梯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电梯的俯视图。图7是具备实施方式3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电梯的主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电梯的俯视图。图9是图7和图8中的止振配重的示意图。图10是具备实施方式4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电梯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梯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旋转体的下部的示意图。图13是从井道的内侧观察凸轮的图。图14是具备作为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变形例的装置的电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电梯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三根主绳索4的一端固定在升降自如地设置于井道1内的轿厢2。主绳索4的另一端固定于对重3。轿厢2构成升降体。在主绳索4的周边设置有作为主绳索止振绳索的止振绳索10。止振绳索10的一端固定于设置在井道1的顶部1a的绳索固定件11。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轿厢2的上部2a以包围主绳索4的方式设置有圆盘状的旋转体21。在旋转体21安装有作为旋转体驱动部的未图示的马达。旋转体21被电气控制成,在轿厢2下降的情况下按一定速度逆时针旋转,在轿厢2上升的情况下按一定速度顺时针旋转。在旋转体21的外周侧设置有卷筒22。卷筒22在旋转体21旋转的同时在主绳索4的周围旋转。止振绳索10的另一端固定于卷筒22。止振绳索10在止振绳索10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卷绕于主绳索4。在轿厢2下降的情况下,旋转体21在主绳索4的周围逆时针旋转。卷筒22与旋转体21的旋转一起,在主绳索4的周围逆时针旋转。此外,卷筒22顺时针自转。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卷筒22供给止振绳索10,止振绳索10被卷绕于主绳索4。止振绳索10通过卷绕于主绳索4,将三根主绳索4合并为一根。此外,止振绳索10抑制主绳索4在水平方向上振荡。此外,在轿厢2上升的情况下,旋转体21在主绳索4的周围顺时针旋转。卷筒22与旋转体21的旋转一起,在主绳索4的周围顺时针旋转。卷筒22逆时针自转。在这样的情况下,止振绳索10被从主绳索4松解。松解的止振绳索10被卷取到卷筒22。接下来,图3和图4中分别示出未设置有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以往的电梯的俯视图及主视图。参照该图3及图4,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以往的电梯中,未设置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仅仅是轿厢2由导轨5引导,且固定有主绳索4。图4示出了在电梯中由振动等引起的主绳索的振荡。在这样的以往的电梯中,若井道1由于地震或风压等而摇摆,则主绳索4发生共振从而大幅度振荡,如图4所示,还存在三根主绳索4散开的情况。若主绳索4振荡,则存在轿厢2与井道1内的各种设备接触从而对轿厢2的行驶产生障碍的情况。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中,具备止振绳索10和将止振绳索10卷绕于主绳索4的卷绕工具20,止振绳索10的一端固定于井道1的顶部1a,卷绕工具20将止振绳索10在止振绳索10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卷绕于主绳索4。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其抑制主绳索的振荡,而不会产生冲击及噪音。卷绕工具20安装于轿厢2,并且具备在主绳索4的周围旋转的旋转体21及卷筒22、和使旋转体21及卷筒22逆时针及顺时针旋转的马达,止振绳索10的另一端固定于卷筒22。在轿厢2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马达,使卷筒22逆时针旋转,卷筒22将止振绳索10卷绕于主绳索4,在轿厢2上升的情况下,通过马达,使卷筒22顺时针旋转,卷筒22从主绳索4卷取止振绳索10。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其抑制主绳索的振荡,而不会产生冲击及噪音。此外,当轿厢2上升时,止振绳索10被卷取到卷筒22。因此,多余的止振绳索10不向井道1内垂下。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轿厢2的行驶。实施方式2.接下来,使用图5和图6,对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止振绳索将辅助绳索与主绳索一起卷绕。图5是具备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的电梯的主视图。如图5所示,在轿厢2的上部2a设置有旋转体23。旋转体23通过作为旋转体驱动部的未图示的马达而旋转。在旋转体23设置有卷筒22。在卷筒22固定有止振绳索10的另一端。在井道1内,与主绳索4分开设置有辅助绳索30。辅助绳索30的一端固定于设置在井道1的顶部1a的绳索固定件31。此外,辅助绳索30的另一端固定于设置在井道1的底部1b的绳索固定件32。在辅助绳索30上卷绕有止振绳索10。图6是图5所示的电梯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旋转体23配置成在主绳索4及辅助绳索30的周围旋转。通过旋转体23旋转,卷筒22在主绳索4的周围旋转。在轿厢2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其用于具有主绳索的电梯,所述主绳索的一端固定于升降自如地设置在井道内的升降体,另一端固定于对重,/n所述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具备:/n主绳索止振绳索;以及/n卷绕工具,其将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卷绕于所述主绳索,/n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井道的顶部,/n所述卷绕工具将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在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卷绕于所述主绳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其用于具有主绳索的电梯,所述主绳索的一端固定于升降自如地设置在井道内的升降体,另一端固定于对重,
所述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具备:
主绳索止振绳索;以及
卷绕工具,其将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卷绕于所述主绳索,
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井道的顶部,
所述卷绕工具将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在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卷绕于所述主绳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主绳索止振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工具安装于所述升降体,并且具备:旋转体和卷筒,它们在所述主绳索的周围旋转;以及旋转体驱动部,其使所述旋转体及所述卷筒向一个方向及另一个方向旋转,
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卷筒,
在所述升降体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旋转体驱动部,使所述卷筒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所述卷筒将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卷绕于所述主绳索,
在所述升降体上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旋转体驱动部,使所述卷筒向所述另一个方向旋转,所述卷筒从所述主绳索卷取所述主绳索止振绳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乡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