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倒角前刀面的单边深孔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384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前刀面(23.1)和外前刀面(23.2)的单边钻(1)。通过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磨削面获得非常好的中间走向值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倒角前刀面的单边深孔钻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边钻,其特征在于,用其制造的钻孔非常直,或者换句话说,具有特别小的孔的直线度偏差。
技术介绍
结合对附图的描述尤其解释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主要术语。另外,在对附图的描述的最后,以术语表的方式解释了各个术语。DE4413932A1(三菱)公开了一种单边钻,该单边钻具有沿单边钻的中心轴方向安装在前刀面上的轴向结构。这些结构用于使切屑成形并且具有通过对切屑进行有利的成形来允许钻头更高进给的目标。该结构的轮廓非常复杂,并且制造需要专用的磨轮。由于轮廓取决于直径,因此每个钻头直径都需要一个单独的磨轮。这使得制造非常复杂且昂贵。尽管有这种结构,但副切削刃处于刀具的前刀面平面上。从JP8025120A(三菱)中已知另一种单边钻,其具有朝钻头的周边向上倾斜的前刀面。因此,副切削刃处于前刀面平面的上方。因此,还可以获得能够更好地消散的较小且更有利的切屑的成形。同样,前刀面的该成形沿钻头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并且进而取决于钻头的直径,使得对于每个直径而言,都需要一个单独的磨轮。这进而使制造非常复杂和昂贵。根据DE4413932A1和JP8025120A的单边钻的共同优点是,在端面再磨削中保留了结构,并且可以在简单的机器上完成再磨削。从DE10316116A1(TBT)中已知一种单边钻,其具有卷屑器,该卷屑器平行于外切削刃并且因此横向于单边钻的中心轴延伸。这种卷屑器在外切削刃的大部分上延伸并且可以具有明显大于1mm的宽度,例如2mm。卷屑器的该实施方式还应当导致切屑的有利成形,并因此允许更快的加工。然而,这种卷屑器的制造必须非常精确,并因此主要在数控(CNC)机床上进行。由于卷屑器平行于外刃,因此,当再磨削这种单边钻时,必须将钻头的磨削至少等于卷屑器的宽度的量,使得可以将新的卷屑器磨削成“未触动过的”的前刀面。这使再磨既费时又昂贵,并且导致这种单边钻仅适用于很少的再磨削。已知的卷屑器都旨在获得切屑的有利成形,并因此旨在能够更快的加工(=每单位时间更大的加工量)。用单边钻制造的钻孔的孔的直线度偏差是钻孔质量的重要方面。钻孔过程期间的孔的直线度偏差是实际钻孔的中心轴与钻孔理论位置的偏差。孔的直线度偏差以毫米[mm]表示。努力获得最小可能的孔的直线度偏差。理想地,实际孔正好处于其应该处于的位置,并且孔的直线度偏差为零。单边钻与其他钻的区别在于孔的直线度偏差相对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边钻,其具有特别低的孔的直线度偏差值和孔直线度偏差的特别小的离差。其也应该有非常简单的磨削面,并且可以被容易地、廉价地再磨削。在上述类型的单边钻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的目的在于,前刀面包括内前刀面和外前刀面,内前刀面径向向内且紧邻中心轴,在于,外前刀面径向向外并邻接内前刀面,在于,从前方朝钻头看,内前刀面紧邻前刀面平面,并且在于,从前方朝钻头看,外前刀面至少在副切削刃的区域中处于前刀面平面的下方。在钻孔测试中已经发现,就制造技术而言易于实施的这些措施产生了孔的直线度偏差的大幅降低,同时增加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边钻的使用寿命。该效果参考图13和14进行了解释和量化。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单边钻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将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表面磨削成钻头上的前刀面。所有这些另外的表面都沿钻的中心轴方向延伸(或通过修改单边钻的前刀面),并且可以使用简单的磨轮在多个连续的步骤中制造,这些磨轮相对于钻头沿轴向方向移动。结果,可以较容易且便宜地完成这些表面的制造。不需要专用的磨轮;使用几个(圆柱形的)磨轮,可以覆盖各种直径。此外,钻头可以保持夹紧,就像前刀面正在被磨削时一样。此外,这些表面还可以随后应用于现有的单边钻。另一个优点是磨削面具有棱柱形状。这导致了另外的优点,即,不需要前刀面的再磨削,连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边钻的正面再磨削,而是仅间隙面必须被充分磨削,以使钝化的切削刃再次变得锋利。在许多情况下,如果移除0.3毫米或0.5毫米就足够了。这可以在再磨削期间节省时间和成本。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边钻可以非常频繁地被再磨削。再磨削可以在简单的机器上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边钻的前刀面的形状可以以相对于中心轴的横截面进行如下描述,并且至少在钻头的一部分上沿钻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前刀面分为从中心轴朝向钻的周边径向延伸的内前刀面和从钻头的圆周朝向钻的中心轴径向延伸的外前刀面。内前刀面是平坦的,平行于钻的中心轴延伸,并且与前刀面平面大致重合。这使得可以完全钻出钻孔并切削到中心。为了防止钻在切削期间受压,内前刀面通常位于前刀面下方约0.01mm至0.05mm的距离处。外前刀面也被制成平坦的并且平行于钻的中心轴布置。根据应用,它可以从钻头的尖端沿轴向方向在钻头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或者仅在钻头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前刀面被设计成使得单边钻的副切削刃距前刀面的距离比距内前刀面的距离大至少0.05mm。这是通过使外前刀面相对于内前刀面偏移和/或使外前刀面相对于内前刀面倾斜而获得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由于与传统的单边钻相比的该几何变化,作用在外切削刃上的力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在切削过程中变化。与传统的单边钻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边钻的区别在于以下正面特性:-减少钻孔的孔的直线度偏差。-减小孔的直线度偏差的离差。-减少在外切削刃的区域中切削刃上的磨损。-易于制造,且易于再磨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外前刀面平行于内前刀面,但是外前刀面距中心轴的距离大于内前刀面距中心轴的距离。这产生了由外前刀面和内前刀面之间的分割面桥接的突出部。该分割面相对于外前刀面的角度可以为90°或更大。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外前刀面布置成与内前刀面成一角度。在两个实施方式中都提供了,副切削刃(即,外前刀面与圆形刃带的接触线)在钻的中心轴下方是圆形刃带的宽度的大约一半。圆形刃带的宽度由此减小到大约一半。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弧形横截面的凹槽可以附加地放置在外前刀面和内前刀面之间。该凹槽称为断屑凹槽,可简化外前刀面的制造,并另外导致切屑的成形。根据应用,该凹槽可以从钻头的尖端在钻头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或者仅在钻头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延伸。总体而言,可以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刀面分为四种基本结构:1.内前刀面与外前刀面彼此平行;没有断屑凹槽存在。2.内前刀面和外前刀面形成钝角;没有断屑凹槽存在。3.内前刀面与外前刀面彼此平行;存在断屑凹槽。4.内前刀面和外前刀面形成钝角;存在断屑凹槽。所有这些实施方式都已经获得了极好的孔的直线度偏差值。通过减小圆形刃带的宽度,可以获得孔的直线度偏差的进一步显著改善。在一些情况下,圆形刃带的宽度在任何地方减小到0.1毫米至0.2毫米。通过这些非常窄的圆形刃带再次获得了改善的孔的直线度偏差。这种出乎意料的效果还有助于可以以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前刀面的这样的方式来对传统的单边钻进行再磨削。当将标准的市场上可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边钻,包括:钻头(5),其中,所述钻头(5)具有旋转轴(3)、钻孔直径(D)、切削刃和用于去除切屑的纵向凹槽(11),所述切削刃(17)从所述旋转轴(3)延伸至所述钻头(5)的所述直径(D),所述切削刃(17)具有前刀面(2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23)包括内前刀面(23.1)和外前刀面(23.2),在于,所述内前刀面(23.1)径向向内且紧邻所述旋转轴(3),在于,所述外前刀面(23.2)径向向外并邻接所述内前刀面(23.1),在于,从前方朝向所述钻头(5)看,所述内前刀面(23.1)紧邻前刀面平面(27),并且在于,从前方朝向所述钻头(5)看,所述外前刀面(23.2)至少在副切削刃(5)的区域中处于所述前刀面水平面(27)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29 DE 102017111630.31.一种单边钻,包括:钻头(5),其中,所述钻头(5)具有旋转轴(3)、钻孔直径(D)、切削刃和用于去除切屑的纵向凹槽(11),所述切削刃(17)从所述旋转轴(3)延伸至所述钻头(5)的所述直径(D),所述切削刃(17)具有前刀面(2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23)包括内前刀面(23.1)和外前刀面(23.2),在于,所述内前刀面(23.1)径向向内且紧邻所述旋转轴(3),在于,所述外前刀面(23.2)径向向外并邻接所述内前刀面(23.1),在于,从前方朝向所述钻头(5)看,所述内前刀面(23.1)紧邻前刀面平面(27),并且在于,从前方朝向所述钻头(5)看,所述外前刀面(23.2)至少在副切削刃(5)的区域中处于所述前刀面水平面(27)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边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前刀面(23.1)和所述外前刀面(23.2)彼此平行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边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前刀面(23.1)和所述外前刀面(23.2)形成钝角。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边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前刀面(23.1)和所述外前刀面(23.2)之间存在突出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边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前刀面(23.1)和所述外前刀面(23.2)之间存在断屑凹槽(33)。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边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边钻具有副切削刃(21),在于,所述副切削刃(21)位于所述前刀面平面(27)的下方,并且在于,所述前刀面平面(27)和所述副切削刃(21)之间的距离(L32)在所述钻孔直径(D)的1%至5%之间,优选是所述钻孔直径(D)的约2.5%。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尔根·温泽布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博泰克精密钻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