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55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侧墙的预设位置;B:在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处凿除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上表面的部分混凝土直至显露出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最上部的钢筋,形成凹槽;C:确定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D:避开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的钢筋,在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处钻出贯通的安装孔;E: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所述吊筋;F:安装所述轨顶风道的模板以及其余钢筋;G:浇筑所述轨顶风道的混凝土;H:填充所述吊筋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隙以及所述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侧板吊筋年久不生锈、受力易保证,保证了结构安全和后期下方列车的运营安全。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ir duct on rail t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地铁车站结构中,轨顶风道承担着地铁排风、送风的任务,是地铁车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顶风道位于车站轨行区上方,截面形式呈近似于矩形下挂于主体结构中板。通常情况下后浇筑轨顶风道施工方法有以下2种形式:①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中板施工时预留轨顶风道的侧墙吊筋,然后封模,浇筑轨顶风道的侧墙及底板。此方法的不利因素是侧墙吊筋需预留,为避免钢筋生锈,需尽快施工;②采用植筋的方法在主体结构中板下部准确的植出侧墙吊筋,然后进行封模,浇筑轨顶风道的侧墙及底板。此方法的不利因素是植筋采用倒垂孔植筋,植筋困难,拉拔力不容易满足设计值且植筋胶的保质期限固定,钢筋长期处于受拉状态,结构安全难以保证,影响下方列车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不用在主体结构中板施工时预留侧墙吊筋,同时还能保证侧墙吊筋固定牢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所述轨顶风道包括侧墙,所述侧墙通过其内部的吊筋与主体结构中板固定连接,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B:在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处凿除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上表面的部分混凝土直至显露出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最上部的钢筋,形成凹槽;C:确定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D:避开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的钢筋,在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处钻出贯通的安装孔;E: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所述吊筋;F:安装所述轨顶风道的模板以及其余钢筋;G:浇筑所述轨顶风道的混凝土;H:填充所述吊筋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隙以及所述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E1:将所述吊筋加工成“U”形;E2:由上至下地将所述吊筋通过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孔,或者,由下至上地将所述吊筋通过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孔后,将两个自由端折弯后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2中,两个自由端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2中,两个自由端的焊接搭接长度大于等于五倍的所述吊筋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之后,所述步骤G之前,还包括步骤S1:在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上开设贯通的浇筑孔,所述步骤G中,通过所述浇筑孔浇筑所述轨顶风道的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S101:确定所述浇筑孔的预设位置;S102:避开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的钢筋,在所述浇筑孔的预设位置处钻出贯通的所述浇筑孔。进一步地,所述浇筑孔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侧墙的路径均布。进一步地,所述步骤G中,浇筑混凝土时,对浇筑部位用小锤轻击模板,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进一步地,所述步骤H中,使用灌浆料填充所述吊筋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隙以及所述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A1:清理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上表面;A2:用全站仪放出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在钻吊筋安装孔之前,凿除主体结构中板上表面的部分混凝土直至显露出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最上部的钢筋,从而可以保证钻设吊筋安装孔时不损害主体结构中板中的钢筋。改变施工工艺后,工艺简单易操作,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易保证,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施工时间较短,具有实用价值。侧板吊筋年久不生锈、受力易保证,保证了结构安全和后期下方列车的运营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轨顶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局部视图A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中,100.主体结构中板,101.凹槽,102.安装孔,103.浇筑孔,200.轨顶风道,201.侧墙,202.吊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一种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轨顶风道200包括侧墙201,侧墙201通过其内部的吊筋202与主体结构中板100固定连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侧墙201的预设位置;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A1:清理主体结构中板100上表面;A2:用全站仪放出侧墙201的预设位置;B:在侧墙201的预设位置处凿除主体结构中板100上表面的部分混凝土直至显露出主体结构中板100中最上部的钢筋,形成凹槽101;C:确定吊筋202的预设位置;D:避开主体结构中板100中的钢筋,在吊筋202的预设位置处钻出贯通的安装孔102;E:通过安装孔102安装吊筋202;F:安装轨顶风道200的模板以及其余钢筋;G:浇筑轨顶风道200的混凝土,其中,浇筑混凝土时,对浇筑部位用小锤轻击模板,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H:填充吊筋202与安装孔102的间隙以及凹槽101,具体地,使用灌浆料填充吊筋202与安装孔102的间隙以及凹槽101。所述步骤E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E1:将吊筋202加工成“U”形;E2:由上至下地将吊筋202通过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两个相邻的安装孔102,或者,由下至上地将吊筋202通过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两个相邻的安装孔102后,将两个自由端折弯后固定连接,图2中所示为后一种方式;步骤E2中,两个自由端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两个自由端的焊接搭接长度大于等于五倍的吊筋202的直径。为方便浇筑混凝土,步骤B之后,步骤G之前,还包括步骤S1:在主体结构中板100上开设贯通的浇筑孔103,通过浇筑孔103浇筑轨顶风道200的混凝土。具体地,步骤S1具体包括:S101:确定浇筑孔103的预设位置;S102:避开主体结构中板100中的钢筋,在浇筑孔103的预设位置处钻出贯通的浇筑孔103。浇筑孔103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侧墙201的路径均布。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所述轨顶风道包括侧墙,所述侧墙通过其内部的吊筋与主体结构中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确定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nB:在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处凿除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上表面的部分混凝土直至显露出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最上部的钢筋,形成凹槽;/nC:确定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nD:避开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的钢筋,在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处钻出贯通的安装孔;/nE: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所述吊筋;/nF:安装所述轨顶风道的模板以及其余钢筋;/nG:浇筑所述轨顶风道的混凝土;/nH:填充所述吊筋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隙以及所述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所述轨顶风道包括侧墙,所述侧墙通过其内部的吊筋与主体结构中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
B:在所述侧墙的预设位置处凿除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上表面的部分混凝土直至显露出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最上部的钢筋,形成凹槽;
C:确定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
D:避开所述主体结构中板中的钢筋,在所述吊筋的预设位置处钻出贯通的安装孔;
E: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所述吊筋;
F:安装所述轨顶风道的模板以及其余钢筋;
G:浇筑所述轨顶风道的混凝土;
H:填充所述吊筋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隙以及所述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E1:将所述吊筋加工成“U”形;
E2:由上至下地将所述吊筋通过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孔,或者,由下至上地将所述吊筋通过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孔后,将两个自由端折弯后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2中,两个自由端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兆冰张通李鹏李如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