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535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为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属于乘用车车门技术领域。它主要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前车门或后车门、车门中柱、步进电机液压缸、多级液压杆外套管、多级液压杆和液压杆顶梁;所述车门中柱上并列设有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内分别设置有步进电机液压缸,步进电机液压缸与多级液压杆固定连接,多级液压杆顶端与液压杆顶梁固定连接;所述前车门或后车门与多级液压杆外套管和液压杆顶梁固定连接成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开启空间局限小和安全系数高的特点,主要用于顶升式乘用车车门。

Automatic jack up passenger car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乘用车车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乘用车的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其采用单片机80C51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转动和换向阀的换向,从而实现液压的增压和改变液压油的流向。是一种将液压系统和车门相结合再创新技术的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车门大多都是平开车门,当车门在路边停下或者在狭窄道路上司乘人员乘降时需要预留打开车门的空间或者打不开的尴尬,并且平开车门在打开后很容易被撞,造成事故的风险增高,且空间局限性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具有结构简单、开启空间局限小和安全系数高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包括前车门或后车门和车门中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进电机液压缸、多级液压杆外套管、多级液压杆和液压杆顶梁;所述车门中柱上并列设有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内分别固定设置有步进电机液压缸,步进电机液压缸与多级液压杆固定连接,多级液压杆顶端与液压杆顶梁固定连接;所述前车门或后车门与多级液压杆外套管和液压杆顶梁固定连接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内的两侧设有U型滑槽固定卡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还包括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及遥控外设部件;所述的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与步进电机液压缸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步进电机液压缸包括步进电机、液压泵、齿轮泵、换向阀和液压系统。本专利技术包括辅助部件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及遥控外设部件、车门柱、步进电机液压缸、多级液压杆、液压杆顶梁、多级液压杆外管套、前车门或后车门U型滑槽、U型滑槽固定卡板和前车门及后车门。步进电机液压缸装置于乘用车中柱适当位置固定,多级液压杆各套置于前车门或后车门内侧面的多级液压杆外管套内,多级液压杆外管套与车门连接为一体,多级液压杆与车门及多级液压杆外管套的弧度相同,以确保前后车门开启平顺无障碍,液压杆顶梁与前后车门的多级液压杆外管套为一体,前后车门微型步进电机液压缸U型滑槽为微型步进电机液压缸植入前后车门部分的上下滑动的滑轨,U型滑槽固定卡板为微型步进电机液压缸的卡位固定防止脱落,是定向滑动的定位卡板。采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和换向阀的换向,实现液压的增压和改变液压油的流向。控制液压泵增压后的液压油推动液压缸中的多级杆向上运动从而开启车门,再利用换向阀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使得多级液压杆向下运动使得车门关闭。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主要用于乘用车车门上升开启和下降关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这样一种整体设置,所构成的车门升降在使用时,可通过采用单片机80C51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齿轮泵的启动与停止,控制换向阀的换向,做功于液压油推动液压杆运动达到车门的升降开启关闭。跟传统车门相比更加的方便快捷,减少了车门在横向的接触面积,省去了司乘人员开关车门,消除了司乘人员在狭窄空间内开关门的尴尬。车门是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乘人员的安全通道,其保护司乘人员在车内的人身安全,在保障车门原有的基础功能前提下,避免了传统车门的弊端,直升直降更具美观,是一种在传统乘用车车门结构上的再创新技术,具有观赏性,可控性,安全性,推广性的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柱与车门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图中:1.车门前柱或车门后柱;2.车门中柱;3.步进电机液压缸;4.前车门或后车门;5.多级液压杆;6.液压杆顶梁;7.多级液压杆外套管;8.前车门或后车门U型滑槽;9.U型滑槽固定卡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车门的正面结构图,该图为车门顶升到顶的位置结构图。并请同时参看图2、3、4,其中图2是未顶升车门的背面结构图;图3是未顶升车门的中柱与车门结构剖面图;图4是完成图1、2、3顶升开启回落关闭过程的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的实施例包括前车门4、后车门4、车门中柱2、步进电机液压缸3、多级液压杆外套管7、多级液压杆5和液压杆顶梁6。其中,前车门4、后车门4和车门中柱2与现有的对应相同。车门中柱2上并列设有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内的两侧设有U型滑槽固定卡板9,两侧设有U型滑槽固定卡板9之间的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为上下滑动升降的滑轨。步进电机液压缸3为微型步进电机液压缸,是现有技术,包括步进电机、液压泵、齿轮泵、换向阀和液压系统。两个步进电机液压缸3分别凹入镶嵌在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内中部段位置,由U型滑槽固定卡板9固定。两个多级液压杆5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步进电机液压缸3固定连接,另一端顶端分别与对应的液压杆顶梁6固定连接。两个多级液压杆外套管7分别套装在两个多级液压杆5上,前车门4、后车门4分别与对应的多级液压杆外套管7和液压杆顶梁6连接成一体。本专利技术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还包括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如单片机80C51可编程控制系统,与步进电机液压缸3电连接。在步进电机液压缸3做功状态下,多级液压杆5可在前车门U型滑槽或后车门U型滑槽8内的滑轨有序升降,经液压油通过齿轮泵增压后将压力传递给多级液压杆5将能量传递给液压杆顶梁6,通过多级液压杆顶梁6带动前车门4或后车门4顶升开启或降落闭合于车门前后柱1上,使其车门上下运动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的全过程。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单片机80C51可编程控制系统,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所生产的代码结构清晰、逻辑缜密,使用和维护都较方便。因此,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的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单片机80C51软件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控制基本由软件部分实现,系统软件分为三个部分:系统上电初始化部分,开启或关闭开关打开后的控制功能部分,顶升或关闭开关关闭后的控制功能部分。系统上电后只进行一次初始化,对控制器需要用到的各个部分进行初始设置。顶升或关闭开关打开后,实现顶升或关闭装置就位自动控制,即顶升、关闭均下放至工作位置,步进电机液压缸3、多级液压杆5均开始运行,可实现查询按键数字量输入信息,当有数字量输入时,可分别对应实现顶升、关闭可中速或高速运行。顶升或关闭开关关闭后,实现顶升或关闭装置回收至初始位置的自动控制,步进电机液压缸3和多级液压杆5均停止工作,可控制顶升或关闭回归至初始位置。具体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路线和原理:液压油通过步进电机液压缸3液压泵从油箱中被抽入液压系统,当液压油流经泵体时,齿轮泵对油腔内的液压油进行压油,进一步的流向换向阀。当换向阀处于左端时,液压油从液压缸的下端进入并且推动多级液压杆5向上运动实现车门的开启。同理液压缸上端的液压油流回油箱,当换向阀处于右端时,液压油从液压缸的上端进入并且推动多级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包括前车门或后车门(4)和车门中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进电机液压缸(3)、多级液压杆外套管(7)、多级液压杆(5)和液压杆顶梁(6);所述车门中柱(2)上并列设有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内分别固定设置有步进电机液压缸(3),步进电机液压缸(3)与多级液压杆(5)固定连接,多级液压杆(5)顶端与液压杆顶梁(6)固定连接;所述前车门或后车门(4)与多级液压杆外套管(7)和液压杆顶梁(6)固定连接成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顶升式乘用车车门,包括前车门或后车门(4)和车门中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进电机液压缸(3)、多级液压杆外套管(7)、多级液压杆(5)和液压杆顶梁(6);所述车门中柱(2)上并列设有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前车门U型滑槽和后车门U型滑槽(8)内分别固定设置有步进电机液压缸(3),步进电机液压缸(3)与多级液压杆(5)固定连接,多级液压杆(5)顶端与液压杆顶梁(6)固定连接;所述前车门或后车门(4)与多级液压杆外套管(7)和液压杆顶梁(6)固定连接成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岳禄张汉宜周益敏杨深建潘洋洋潘相宇朱俊浩王子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