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52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装置,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工厂制备墙面模块、屋顶模块、吊顶模块、新能源供电模块和排水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并分别运输到建筑工地上;B、先将墙面模块安装在地基上,然后将屋顶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顶部;C、将吊顶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底部,将新能源供电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建筑所需各原料以模块化的方式在工厂制备后运输到建筑工地上进行拼接,可有效降低人们的劳动量,且建筑工期短,同时,其在保证建筑该有的保温隔热、排水系统基础上增设了新能源供电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可达到节能减排以及健康环保的效果,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A modular desig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住宅高集成、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建筑大方向,此外,随着建筑材料也逐步朝着工厂化、预制化等方向发展,装配式、模块化的建筑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在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指的是用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在工厂制造完一栋住宅所需要的全部构件之后,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现场进行吊装拼接的一类建筑,该装配式建筑由于其便捷、施工速度较快且对建筑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泛,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只具有简单的保温隔热、排水等功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限制了其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工厂制备墙面模块、屋顶模块、吊顶模块、新能源供电模块和排水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并分别运输到建筑工地上;B、先将墙面模块安装在地基上,然后将屋顶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顶部;C、将吊顶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底部,将新能源供电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顶部,并将排水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底部的四周;D、将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侧面,并使出气端与墙面模块的内侧连通。优选的,所述墙面模块包括预制板、保温层、防火层、防水层和隔音层,且预制板通过锚筋与地基连接,防水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预制板的外侧,保温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预制板的内侧,隔音层通过粘胶连接于保温层的内侧,防火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隔音层的内侧,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在预制板表面开设门窗预留槽。优选的,所述屋顶模块包括承重板、保温层和防火层,且保温层通过粘胶连接于承重板的底部,防火层通过粘胶连接于保温层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吊顶模块包括丝杆、木龙骨和天花板,且丝杆的顶部连接于屋顶模块的底部,丝杆的末端与木龙骨连接,天花板通过螺丝设置于木龙骨的底部,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在天花板或木龙骨的内侧设置吸顶灯。优选的,所述新能源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板、支架、转角器、光照度传感器和蓄电池,且支架设置于屋顶模块的顶部,转角器设置于支架的顶部,太阳能板设置于转角器的顶部,光照度传感器设置于支架的前端,蓄电池设置于支架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排水模块包括排水管和排水罩,且排水罩设置于屋顶模块底部的四周,排水管套接于排水罩的内侧,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设置集水箱,且集水箱的顶部与排水管的底部连通,集水箱的内腔设置有两层过滤网,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出水口。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设置有三层过滤网且开设有进风口的净化箱以及与净化箱连通的风机,且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管道与墙面模块的内侧连通,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加湿模块,且加湿模块为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注口的加湿水箱(加注口的内表面均活动安装有阀门)以及一端通过管道与加湿水箱的底部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的出风端连通的雾化器。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装置,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装置是由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得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将建筑所需各原料以模块化的方式在工厂制备后运输到建筑工地上进行拼接,可有效降低人们的劳动量,且建筑工期短,同时,其在保证建筑该有的保温隔热、排水系统基础上增设了新能源供电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可达到节能减排以及健康环保的效果,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工厂制备墙面模块、屋顶模块、吊顶模块、新能源供电模块和排水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并分别运输到建筑工地上;B、先将墙面模块安装在地基上,然后将屋顶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顶部;C、将吊顶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底部,将新能源供电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顶部,并将排水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底部的四周;D、将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侧面,并使出气端与墙面模块的内侧连通。将建筑所需各原料以模块化的方式在工厂制备后运输到建筑工地上进行拼接,可有效降低人们的劳动量,且建筑工期短,同时,其在保证建筑该有的保温隔热、排水系统基础上增设了新能源供电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可达到节能减排以及健康环保的效果,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墙面模块包括预制板、保温层、防火层、防水层和隔音层,且预制板通过锚筋与地基连接,防水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预制板的外侧,保温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预制板的内侧,隔音层通过粘胶连接于保温层的内侧,防火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隔音层的内侧,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在预制板表面开设门窗预留槽。屋顶模块包括承重板、保温层和防火层,且保温层通过粘胶连接于承重板的底部,防火层通过粘胶连接于保温层的底部。吊顶模块包括丝杆、木龙骨和天花板,且丝杆的顶部连接于屋顶模块的底部,丝杆的末端与木龙骨连接,天花板通过螺丝设置于木龙骨的底部,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在天花板或木龙骨的内侧设置吸顶灯。新能源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板、支架、转角器、光照度传感器和蓄电池,且支架设置于屋顶模块的顶部,转角器设置于支架的顶部,太阳能板设置于转角器的顶部,光照度传感器设置于支架的前端,蓄电池设置于支架的内部。排水模块包括排水管和排水罩,且排水罩设置于屋顶模块底部的四周,排水管套接于排水罩的内侧,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设置集水箱,且集水箱的顶部与排水管的底部连通,集水箱的内腔设置有两层过滤网,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出水口。空气净化模块包括设置有三层过滤网且开设有进风口的净化箱以及与净化箱连通的风机,且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管道与墙面模块的内侧连通,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加湿模块,且加湿模块为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注口的加湿水箱(加注口的内表面均活动安装有阀门)以及一端通过管道与加湿水箱的底部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的出风端连通的雾化器。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装置,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装置是由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得到。使用时,将建筑所需各原料以模块化的方式在工厂制备后运输到建筑工地上进行拼接,可有效降低人们的劳动量,且建筑工期短,同时,其在保证建筑该有的保温隔热、排水系统基础上增设了新能源供电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可达到节能减排以及健康环保的效果,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在工厂制备墙面模块、屋顶模块、吊顶模块、新能源供电模块和排水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并分别运输到建筑工地上;/nB、先将墙面模块安装在地基上,然后将屋顶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顶部;/nC、将吊顶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底部,将新能源供电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顶部,并将排水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底部的四周;/nD、将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侧面,并使出气端与墙面模块的内侧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工厂制备墙面模块、屋顶模块、吊顶模块、新能源供电模块和排水模块、空气净化模块,并分别运输到建筑工地上;
B、先将墙面模块安装在地基上,然后将屋顶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顶部;
C、将吊顶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底部,将新能源供电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的顶部,并将排水模块设置在屋顶模块底部的四周;
D、将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墙面模块的侧面,并使出气端与墙面模块的内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模块包括预制板、保温层、防火层、防水层和隔音层,且预制板通过锚筋与地基连接,防水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预制板的外侧,保温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预制板的内侧,隔音层通过粘胶连接于保温层的内侧,防火层通过粘胶连接于隔音层的内侧,同时,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在预制板表面开设门窗预留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模块包括承重板、保温层和防火层,且保温层通过粘胶连接于承重板的底部,防火层通过粘胶连接于保温层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模块包括丝杆、木龙骨和天花板,且丝杆的顶部连接于屋顶模块的底部,丝杆的末端与木龙骨连接,天花板通过螺丝设置于木龙骨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双喜缪晓辉吴瑞龙张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博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