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50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该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包括两个现浇结构及预制梁;现浇结构内预埋有钢筋笼;预制梁包括预制层、面筋及多个第一箍筋,每一第一箍筋固定连接于预制层的上侧,且多个第一箍筋沿预制层的纵长方向间隔布设,以围成穿插通道;面筋包括两个子面筋,每个子面筋包括相对的锚固端及穿插端,两个子面筋的所述穿插端分别由预制层的相对两端穿入穿插通道,并相互固定连接,两个子面筋的锚固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现浇结构内的钢筋笼。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两个子面筋的穿插端穿插第一箍筋,避免了锚固端穿插第一箍筋,更加方便穿插,不需要借助撬棍等工具,降低了工作强度,缩短了施工时间。

Connection node of precast beam and cast-in-plac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我国建筑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在工厂预先制作装配件,运送到施工现场组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品质,更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能耗。然而,现有技术中在装配预制梁时,需要布设两端带弯锚的面筋,并且两端的弯锚需要锚入现浇梁。由于面筋的两端均具有弯锚,不便于穿插,往往需要借助撬棍等工具,导致工作强度大,施工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预制梁在装配时预制梁的面筋不便于穿插,导致工作强度大,施工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一种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包括两个现浇结构及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现浇结构的预制梁;所述现浇结构内预埋有钢筋笼;所述预制梁包括预制层、面筋及多个第一箍筋,每一所述第一箍筋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制层的上侧,且多个所述第一箍筋沿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间隔布设,以围成沿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穿插通道;所述面筋包括两个子面筋,每个所述子面筋包括相对的锚固端及穿插端,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穿插端分别由所述预制层的相对两端穿入所述穿插通道,并相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锚固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现浇结构内的所述钢筋笼。上述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面筋包括两个子面筋。可将该两个子面筋的穿插端分别通过预制梁的相对两端插入穿插通道,即依次贯穿第一箍筋。当两个子面筋穿插到位,将两个子面筋的穿插端固定连接,并使得两个子面筋的锚固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现浇结构内的钢筋笼。如此,本专利技术中利用两个子面筋的穿插端穿插第一箍筋,避免了锚固端穿插第一箍筋,更加方便穿插操作,不需要借助撬棍等工具,降低了工作强度,缩短了施工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预制层上侧的现浇层,多个所述第一箍筋预埋于所述现浇层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现浇层与两个所述现浇结构一体浇筑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穿插端彼此焊接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穿插端重叠一第一预设长度,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穿插端重叠的部分焊接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1×lae。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筋包括两根,两根所述面筋并排设置于所述穿插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上,两根所述面筋的所述穿插端焊接连接处错位排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上,两根所述面筋的两个所述子面筋的焊接连接处位于所述预制层的中部与一端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筋的两个所述子面筋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箍筋绑扎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梁20及两个现浇结构10。两个现浇结构10相对设置,预制梁2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现浇结构10。具体地,现浇结构10可以是现浇主梁,现浇主梁是主要的承重梁。预制梁20是现浇主梁的分支(即次梁),依附于现浇主梁,承重能力较小。可以理解的是,现浇结构10也可为其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此不作限定。预制梁20包括预制层22、面筋26及多个第一箍筋24。每一第一箍筋24固定连接于预制层22的上侧,且多个第一箍筋24沿预制层22的纵长方向间隔布设,以围成沿预制层22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穿插通道。现浇结构10内预埋有钢筋笼12。面筋26包括两个子面筋261,每个子面筋261包括相对的锚固端261b及穿插端261a。该两个子面筋261的穿插端261a分别由预制层22的相对两端穿入穿插通道,并彼此固定连接,形成一根整体的面筋26。两个子面筋261的锚固端261b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现浇结构10内的钢筋笼12,从而提高预制梁20与其两端的现浇结构10的连接强度。上述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面筋26包括两个子面筋261。可将该两个子面筋261的穿插端261a分别通过预制梁20的相对两端插入穿插通道,即依次贯穿第一箍筋24。当两个子面筋261穿插到位,将两个子面筋261的穿插端261a固定连接,并使得两个子面筋261的锚固端261b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现浇结构10内的钢筋笼12。如此,本专利技术中利用两个子面筋261的穿插端261a穿插第一箍筋24,避免了锚固端261b穿插第一箍筋24,更加方便穿插操作,不需要借助撬棍等工具,降低了工作强度,缩短了施工时间。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观察,图1仅示出了预制梁20的一端与现浇结构10的连接结构。预制梁20的另一端与另一现浇结构10的连接结构相似,因此未在图1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预制梁20还包括形成于预制层22上侧的现浇层(图未示)。多个第一箍筋24预埋于现浇层内。由于第一箍筋24固定连接于预制层22,且预埋于现浇层,从而增强了预制梁20的预制层22与现浇层的结合强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面筋26穿插于多个第一箍筋24围成的穿插通道内,因此面筋26也预埋于现浇层内,面筋26的相对两端(即两个子面筋261的锚固端261b)位于现浇层外,以便于锚入现浇结构10。具体到实施例中,预制梁20的现浇层与现浇结构10一体浇筑成型。如此,通过将预制梁20的预制层22与现浇结构10一体浇筑成型,实现了预制梁20与现浇结构1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步骤如下:将预制梁20的预制层22吊装至两个现浇结构10之间;设置现浇结构10内的钢筋笼12;从预制梁20的两端将面筋26的两个子面筋261的穿插端261a穿入穿插通道,并将两个子面筋261的穿插端261a固定彼此固定连接,且将两个子面筋261的锚固端261b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现浇结构10内的钢筋笼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现浇结构及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现浇结构的预制梁;/n所述现浇结构内预埋有钢筋笼;/n所述预制梁包括预制层、面筋及多个第一箍筋,每一所述第一箍筋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制层的上侧,且多个所述第一箍筋沿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间隔布设,以围成沿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穿插通道;/n所述面筋包括两个子面筋,每个所述子面筋包括相对的锚固端及穿插端,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穿插端分别由所述预制层的相对两端穿入所述穿插通道,并相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锚固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现浇结构内的所述钢筋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现浇结构及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现浇结构的预制梁;
所述现浇结构内预埋有钢筋笼;
所述预制梁包括预制层、面筋及多个第一箍筋,每一所述第一箍筋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制层的上侧,且多个所述第一箍筋沿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间隔布设,以围成沿所述预制层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穿插通道;
所述面筋包括两个子面筋,每个所述子面筋包括相对的锚固端及穿插端,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穿插端分别由所述预制层的相对两端穿入所述穿插通道,并相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子面筋的所述锚固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现浇结构内的所述钢筋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预制层上侧的现浇层,多个所述第一箍筋预埋于所述现浇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与两个所述现浇结构一体浇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面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钟志勇李志荣童满立吴勇童方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阜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