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房荒”问题,欧洲一些国家采用了工业化的装配式建造大量住宅,主要是在部分预制装配构件(如梁柱构件、墙板)上实现模数化、生产的工厂化与施工的装配化。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通产省首先提出了住宅集成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各国开始注重住宅的功能与个性化要求,同时也提出建筑节能要求,研究重点在发展各类建筑体系间能够互换通用的构配件(部品)上,组织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和商品化供应。集成建筑(integratedbuilding)是在住宅工业化背景下,将建筑物的结构及其相配套的设施、服务等各种体系优化组合而成的建筑产品,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低碳、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厂化、部品标准化、施工装配化、供应系列化、服务定制化、整体可持续。其结构和配套设施包括:结构体系、外围护体系、清洁能源体系、门窗体系、厨卫体系、供热降温体系、智能系统等。常见集成房屋形式有冷弯薄壁型钢集成房屋、木结构集成房屋、钢框架集成房屋、彩钢活动板房、集装箱房屋等。目前,装配式集成房的通风、降温或供暖通常采用分体壁挂式空调系统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其中,分体壁挂式空调的管道都是明装在建筑外墙,分散布置,冷凝水无序排放;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管道室内、室外均明装布置。不论是分体壁挂式空调管道明装在建筑外墙,还是集中式中央空调管道室内、室外明装布置,均影响建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管道模块(1),多通管道模块(2),端节模块(3),横向管道模块(4)和三通短节模块(5),所述竖向管道模块(1)作为主干线模块管道,竖向布置在装配式集成房的一根竖向主梁上,并在与每一层的横向主梁的衔接部位布置一个所述多通管道模块(2),从装配式集成房的第一层底部向上依次布置至顶层,在顶层的所述多通管道模块(2)上部连接一个所述端节模块(3),而在每个所述多通管道模块(2)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横向管道模块(4),在对应的每个房间的位置处连接一个所述三通短节模块(5),所述三通短节模块(5)上预留有多个三通接口分别与室内机(6)的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凝水管相连接;而位于第一层的所述竖向管道模块(1)与外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管道模块(1),多通管道模块(2),端节模块(3),横向管道模块(4)和三通短节模块(5),所述竖向管道模块(1)作为主干线模块管道,竖向布置在装配式集成房的一根竖向主梁上,并在与每一层的横向主梁的衔接部位布置一个所述多通管道模块(2),从装配式集成房的第一层底部向上依次布置至顶层,在顶层的所述多通管道模块(2)上部连接一个所述端节模块(3),而在每个所述多通管道模块(2)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横向管道模块(4),在对应的每个房间的位置处连接一个所述三通短节模块(5),所述三通短节模块(5)上预留有多个三通接口分别与室内机(6)的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凝水管相连接;而位于第一层的所述竖向管道模块(1)与外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管道模块(1)包括保温模块(1-1),多个管道(1-2),金属保护外壳(1-3)和套设在所述金属保护外壳(1-3)上的滑动卡箍(1-4),所述金属保护外壳(1-3)将所述保温模块(1-1)和多个所述管道(1-2)一体化成型,其中多个所述管道(1-2)平行布置,且每个管道(1-2)的两端设置有活接头;当相应管道模块连接完毕后,移动滑动卡箍1-4移动到两个管道模块的衔接部位卡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模块(4)的结构与所述竖向管道模块(1)相同,但是尺寸上要小一些,与相邻模块管道之间采用PPR双头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管道模块(2)包含至少三个四通管道,在各个所述管道(1-2)口设有单头外丝短管(4-1),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竖向管道模块(1)和所述横向管道模块(4)内部的管道(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短节模块(5)中,至少具有三个三通管道,每个三通管道的左右两端口与所述横向管道模块4中的管道(1-2)活动连接,第三端口穿过所述金属保护外壳(1-3)预留的通孔与所述室内机(6)的进水管、出水管和凝水管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集成房的模块化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节模块(3)分别与最上端的所述横向管道模块(4)和末端的所述三通短节模块(5)通过所述滑动卡箍(1-4)相连接,包括卡箍外丝短管(3-1),玛铜变径(3-2),铜球阀(3-3),排气阀(3-4),排气孔(3-5),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利军,王涛,顾超,陈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中技北京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