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44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包括滤网装置,所述滤网装置的一面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虎口,所述的虎口设置在滤网装置顶部,虎口底部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末端与连杆一连接,连杆一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连杆二,连杆二的末端连接连杆三,连杆三的另一端连接有卡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通过安装动作驱动,能有效降低装置复杂程度和驱动消耗;依靠单输入多输出,实现多点锁定;机构卡爪连接杆与限位支架柔性连接,保证了机构的自锁特性;本机构设计所有的动作机构均设置滤网背面,有效避免丝束缠绕几率;采用连杆机构便于安装和改造作业;机构中有一定的工位调节特性,便于对安装锁紧程度调节。

A filter screen mechanism of anti trip wire corrid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甬道滤网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
技术介绍
纺织和烟用丝束等领域生产中,为了减少丝带的化学介质含量、含水量等性能需要对甬道加装回风和过滤系统。在回风系统中,为了阻挡产品或异物等吸入回风管道,所以需要在甬道回风管处加装了滤网,甬道内的滤网由于空气流动、配合间隙等原因,会出现甬道滤网存在掉落的风险,后期改造的手动锁紧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滤网掉落的风险,同时增加了甬道滤网对丝带等纺织类产品的缠绕问题,一方面增加了成品中断的几率,对丝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处理缠丝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工清理,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正因如此,现有的甬道滤网不能较好地满足相关领域的实际使用需求。因此,纺织和烟用丝束生产领域中需要一种既能有效固定,稳定性强,又能安装便捷且不诱导纺织类产品缠绕的滤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化的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滤网装置,所述滤网装置的一面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虎口,所述的虎口设置在滤网装置顶部,虎口底部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末端与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的连杆机构与锁紧机构连接。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一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连杆二,连杆二的末端分别连接一个锁紧机构,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锁紧机构运动,进而将滤网装置卡紧。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连杆三和限位支架,所述的限位支架固定在滤网装置表面,所述的连杆三穿过限位支架内腔,其末端连接卡爪,连杆三穿过限位支架,并沿限位支架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卡爪伸出,将滤网装置锁紧,连杆三与限位支架采用柔性连接,保证了机构的自锁特性。所述的卡爪与限位支架之间安装有弹性体结构,弹性体结构空套于连杆三外表面,为联动杆运动提供推力。所述的触发装置安装在滤网装置背面,有效避免丝带缠绕几率。所述滤网装置的两侧设有外卡,顶部和底部设有内卡,通过外卡和内卡将滤网装置与滤网固定框架卡紧。所述虎口的下行极限低于内卡的下表面,保证将内卡嵌入滤网固定框架内。所述联动杆与连杆二的夹角大于45°,确保连杆三沿限位支架内腔做直线运动。所述的联动杆采用可调节式杆件,实现对滤网装置不同部位的锁紧。工作原理:机构工作时,滤网顶部内卡先嵌入滤网固定框架内,使虎口上表面与滤网固定框架上框接触。手动推动滤网上行,滤网固定框架上框压迫虎口下行,进一步地,联动杆受到虎口推动力和导向块作用下带动连杆一下行,连杆一带动连杆二向联动杆一侧转动,连杆二拉动卡爪端部,卡爪向联动杆方向收缩,此时,弹性体被压缩,滤网底部内卡先嵌入滤网固定框架,停止推动滤网,弹性体回复,推动卡爪伸出,卡入滤网固定框架内侧,卡爪拉动连杆二向远离联动杆一侧转动,带动连杆一上行,进一步推动联动杆和虎口上行,虎口推动滤网固定框架上框,滤网整体下行,滤网上下内卡均卡紧到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通过安装动作驱动,能有效降低装置复杂程度和驱动消耗;依靠单输入多输出,实现多点锁定;机构卡爪连接杆与限位支架柔性连接,保证了机构的自锁特性;本机构设计所有的动作机构均设置滤网背面,有效避免丝束缠绕几率;材料连杆机构的设计便于安装和改造作业;机构中有一定的工位调节特性,便于对安装锁紧程度调节;本机构运动灵活,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易于在纺织和烟用丝束生产等领域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滤网装置、触发装置、连杆机构和锁紧机构,滤网装置包括卡紧部11和通风孔12,卡紧部11包括外卡112和内卡111,其中,外卡112设置在滤网装置的左右两侧,如图所示,在滤网装置左右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个外卡112,滤网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处内卡111。顶部的内卡111为两块对称分布的L型板件,底部内卡111采用一整块L型板件。滤网装置的表面设有若干通风孔12。滤网装置的背面设有触发装置,有效避免丝带缠绕几率,触发装置包括虎口21和联动杆22,虎口21穿过固定在滤网装置上部的C型板,虎口21顶部为半圆形圆弧形状,并位于滤网装置顶部的两个内卡111中间,虎口21可以设置在滤网装置内卡111的中央或中央位置两侧。虎口21的下行极限低于顶部内卡111的下表面,从而确保将内卡111嵌入滤网固定框架内,不会对其产生干扰。虎口21底部固定有一根联动杆22,联动杆22穿过固定在滤网装置中心位置的矩形框架,其底部与连杆机构连接。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一23和连杆二24,联动杆22底部与连杆一23的中心位置连接,连杆一23的左右两侧各铰接有一根连杆二24,联动杆22与连杆二24的夹角始终大于45°,确保连杆三33沿限位支架32内腔做直线运动,连杆二24的末端分别铰接有一个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连杆三33、卡爪31和限位支架32,连杆三33分别穿过固定在滤网装置表面的限位支架32,与限位支架32内腔配合连接,并沿限位支架32作直线运动,连杆三33末端均固定有一个卡爪31,从而通过连杆机构带动卡爪31伸出,将滤网装置锁紧,连杆三33与限位支架32采用柔性连接,保证了机构的自锁特性。卡爪31与限位支架32之间安装有弹性体结构,弹性体结构空套于连杆三33外表面。弹性体结构也可以选择设置在联动杆22上,为联动杆22的运动提供推力。联动杆22采用可调节式杆件结构,并匹配多套锁紧机构,实现对滤网不同部位的锁紧。卡爪31为L形、楔形或其他可实现卡紧的形状。机构工作时,滤网顶部内卡111先嵌入滤网固定框架内,使虎口21上表面与滤网固定框架上框接触。手动推动滤网上行,滤网固定框架上框压迫虎口21下行,进一步地,联动杆22受到虎口21推动力和导向块作用下带动连杆一23下行,连杆一23带动连杆二24向联动杆22一侧转动,连杆二24拉动卡爪31端部,卡爪31向联动杆22方向收缩,此时,弹性体被压缩,滤网底部内卡111先嵌入滤网固定框架,停止推动滤网,弹性体回复,推动卡爪31伸出,卡入滤网固定框架内侧,卡爪31拉动连杆二24向远离联动杆22一侧转动,带动连杆一23上行,进一步推动联动杆22和虎口21上行,虎口21推动滤网固定框架上框,滤网整体下行,滤网上下内卡111均卡紧到位,如图2和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包括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装置的一面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虎口,所述的虎口设置在滤网装置顶部,虎口底部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末端与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的连杆机构与锁紧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包括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装置的一面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虎口,所述的虎口设置在滤网装置顶部,虎口底部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末端与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的连杆机构与锁紧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一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连杆二,连杆二的末端分别连接一个锁紧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连杆三和限位支架,所述的限位支架固定在滤网装置表面,所述的连杆三穿过限位支架内腔,其末端连接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绊丝甬道滤网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源高勇蔡天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