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紫茶的加工装置及工艺。该加工装置包括:水槽,在水槽顶端设有透气支撑板,在透气支撑板上方堆放茶叶层;蓄水池,设于水槽一端的下方,用于盛放循环水;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口经管路与蓄水池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经管路与水槽的进水口相连,在水槽一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水槽、蓄水池及循环水泵共同设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中。该加工装置进行紫茶工业化发酵生产,适合于大的厂房或车间使用,发酵周期可大大缩短,工艺操作便利,经济实用,发酵茶无异味。
A processing device and technology of purple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茶的加工装置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紫茶的加工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紫茶,现有定义为单独的树种,树叶多以紫色为主,干茶冲泡后多以紫红色为主,顾称紫茶,多产于云南,国外以肯尼亚为主。黑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茶类。按照传统黑茶的加工工艺生产,如采用渥堆发酵,发酵时间长,约50天左右,耗时耗力,杂菌易生长,口感有渥堆的味道,一般三年后该味道才会消失;在加工过程中,大量的氨基酸流失.造成口感下降,如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熟茶,安化黑茶等;此外,黑茶生产中发酵温度持续上升,大规模生产中对控温控湿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增加的控温控湿设施成本高昂,以上也是导致了现有黑茶工艺一直无法进行新的突破。专利技术人经多年探索和总结,通过对黑茶加工过程中设备及工艺的创新和改进,突破了黑茶的工艺,研发的黑茶产品冲泡后呈现类似紫茶的色泽,口感甜香,汤色透亮,克服了黑茶当年口感不好的缺点,顾取名紫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紫茶的加工装置及工艺,应用该加工装置进行紫茶的工业化发酵生产,适合于大的厂房或车间使用,发酵周期可大大缩短,操作便利,经济实用;发酵茶无异味,冲泡后汤色透亮呈紫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紫茶的加工装置,包括:水槽,在水槽顶端设有透气支撑板,在透气支撑板上方堆放茶叶层;蓄水池,设于水槽一端的下方,用于盛放循环水;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口经管路与蓄水池出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经管路与水槽的进水口相连,在水槽一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水槽、蓄水池及循环水泵共同设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中。进一步的,所述水槽的宽度为1.5m,高度为0.8m。进一步的,水槽的内底壁沿水槽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蓄水池设于水槽内底壁较低一侧的水槽下方;水槽的进水口设于水槽内底壁较高一侧的上方;在蓄水池的出水口外侧固设一半圆形滤网;所述排水口与蓄水池上、下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透气支撑板为设有细孔的不锈钢支撑板或竹制支撑板。多块不锈钢支撑板或竹制支撑板依次铺设,相邻不锈钢支撑板或相邻竹制支撑板之间形成细孔。进一步的,在水槽顶端沿水槽宽度方向固设两护板,在护板板面上设有刻度。两护板在水槽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进一步的,在茶叶层上间隔插设有温度计;在水槽外侧还设有一电热蒸汽锅,电热蒸汽锅的蒸汽出口经一竖直管路与设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顶部的水平管路相连通,在水平管路上设有蒸汽出口;在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中还设有湿度显示器。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水平管路顶部,各蒸汽出口在水平管路上均匀间隔设置;水平管路的两端固定支撑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内;循环水泵的数量为多组。进一步的,多组循环水泵沿水槽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在茶叶层上间隔插设有温度计;在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中还设有湿度显示器;循环水泵的数量为多组。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计经设于透气支撑板上的固定支撑座与透气支撑板可拆卸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座为一支撑柱,支撑柱底端与透气支撑板固连,在支撑柱上设有一圆柱插孔,所述温度计活动插设于所述支撑柱内。采用上述的加工装置进行紫茶加工的工艺,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紫茶预处理;(2)控制步骤(1)得到的茶叶含水量达40%,按2‰的接种量,接入黑曲霉菌种;(3)将接种后茶叶堆放至透气支撑板上,堆放高度30-45cm;(4)开启循环水泵,进行水流式循环辅助发酵;随着茶叶层发酵温度上升,至40-50℃,持续发酵24h-72h,即得。进一步的,采用上述的加工装置进行紫茶加工的工艺,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紫茶预处理;(2)控制步骤(1)得到的茶叶含水量达40%,按2‰的接种量,接入黑曲霉菌种;(3)将接种后茶叶堆放至透气支撑板上,堆放高度30-45cm;(4)开启一组循环水泵,进行水流式循环辅助发酵;随着茶叶层发酵温度上升,至40-50℃、持续发酵24h-72h;期间,当温度计温度高于55℃时,开启多组循环水泵,至温度计温度降低至上述发酵温度要求。所用黑曲霉为市售黑曲霉孢子粉。上述步骤(1)紫茶预处理包括如下操作:杀青——揉捻——日晒、一次烘干——夜露——二次烘干——霜降——三次烘干。所述夜露步骤为将一次烘干处理的茶叶在夜晚摊晾的操作。所述夜露步骤为白露后的夜露。所述霜降步骤为将茶叶置于霜降节气的夜晚、表面打一层霜的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紫茶的加工装置,在人工植入菌种发酵茶叶的同时,采用水流式循环操作干预,为常温发酵,能避免紫茶发酵堆温持续走高,耗能少,时间短,成本较渥堆发酵大大降低,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通过循环水泵将蓄水池内循环水不断在水槽下部循环,水槽顶端的透气支撑板将其上的茶叶和下方的水流环境连通,使水循环不停的为茶叶提供水分散发的湿度、流动空气,保证茶叶发酵过程中的温湿度,无需进行特殊恒温恒湿设施的建设。该加工装置也可应用于现有其他黑茶发酵生产中,能够很好的消除现有黑茶渥堆发酵的味道。若根据茶叶层上设置的温度计及室内湿度显示器的显示,需要加大湿度,可启动电热蒸汽锅加温加湿,同时增加启动多组循环水泵,进一步提升湿度。通过在水槽顶端设置护板,能够避免茶叶堆放过程中掉落的浪费,且护板上刻度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掌控茶叶堆放高度。通过在蓄水池的出水口设置过滤网,能够避免掉落至蓄水池的茶叶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干扰,同时方便清理。该装置较好的满足了工业化快速发酵茶叶,周期较现有渥堆发酵大大降低,发酵速度快,杂生菌不宜生长,节约成本,使五十多天的发酵时间缩短到一到三天,且不产生渥堆发酵的特殊气味,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此同时,通过对发酵工艺过程进行改进,在一次烘干和三次烘干之间加入夜露和霜降的操作,能使茶叶的祛湿功能加大,降浊气、升清气、抗癌等作用加强,更适合现代人饮用,提升茶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工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水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工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工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水槽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槽、2通风窗、3透气支撑板、4茶叶层、5温度计、6蓄水池、7循环水泵、8排水口、9进水口、10半圆形滤网、11护板、12电热蒸汽锅、13竖直管路、14水平管路、15蒸汽出口、16固定支撑座、17湿度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茶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槽,在水槽顶端设有透气支撑板,在透气支撑板上方堆放茶叶层;/n蓄水池,设于水槽一端的下方,用于盛放循环水;/n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口经管路与蓄水池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经管路与水槽的进水口相连,在水槽一侧壁设有排水口;/n所述水槽、蓄水池及循环水泵共同设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茶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槽,在水槽顶端设有透气支撑板,在透气支撑板上方堆放茶叶层;
蓄水池,设于水槽一端的下方,用于盛放循环水;
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口经管路与蓄水池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经管路与水槽的进水口相连,在水槽一侧壁设有排水口;
所述水槽、蓄水池及循环水泵共同设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茶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槽的内底壁沿水槽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蓄水池设于水槽内底壁较低一侧的水槽下方;水槽的进水口设于水槽内底壁较高一侧的上方;在蓄水池的出水口外侧固设一半圆形滤网;所述排水口与蓄水池上、下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茶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槽顶端沿水槽宽度方向固设两护板,在护板板面上设有刻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茶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茶叶层上间隔插设有温度计;在水槽外侧还设有电热蒸汽锅,电热蒸汽锅的蒸汽出口经一竖直管路与设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顶部的水平管路相连通,在水平管路上设有蒸汽出口;在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中还设有湿度显示器;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水平管路顶部,各蒸汽出口在水平管路上均匀间隔设置;水平管路的两端固定支撑于室内封闭通风式环境内;循环水泵的数量为多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茶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茶叶层上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