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372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害虫防治的毒理活性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新药为环孢素A。所述斜纹夜蛾指2龄和3龄斜纹夜蛾幼虫。利用所述的新药防治斜纹夜蛾的方法,所述斜纹夜蛾幼虫取食环孢素的致死浓度为100‑150μM。这种生物源药剂经试验对农业害虫斜纹夜蛾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环孢素A作用于斜纹夜蛾,可能抑制了去磷酸化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昆虫体内抗菌肽和解毒酶的表达和活性。环孢素A本身或其类似的化学结构的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的杀虫剂或者可以被用作新型杀虫官能团应用到新型农药的开发和利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害虫防治的毒理活性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斜纹夜蛾【学名: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幼虫取食甘薯、棉花、芋、莲、田菁、大豆、烟草、甜菜和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近300种植物的叶片,间歇性猖獗为害。幼虫共6龄,4龄后进入暴食期,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寄主植物叶片,并迁徙他处为害。斜纹夜蛾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安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其世界性分布,中国除青海、新疆未明外,各省(自治区)都有发现。近些年来,斜纹夜蛾时常在各地大爆发,给农业生产,尤其玉米的产量带来了巨大的损害。目前,对斜纹夜蛾的防治主要采用的是化学防治。常用化学农药的使用,比如菊酯类及有机磷类农药的应用,不仅残留严重,环境不友好,抗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为实现玉米斜纹夜蛾的绿色无公害、高效防治,需要寻找安全可靠,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或活性分子。因此迫切需要一些新的化学官能团或新型的农药,可以一方面治理害虫现存的抗性问题,一方面高效低毒的达到治理斜纹夜蛾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缺少防治斜纹夜蛾新型农药和活性分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发现环孢素A对斜纹夜蛾具有很好的杀虫和抑制活性。环孢素A,英文名cyclosprine,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是土壤中一种真菌的活性代谢物,是一种生物源代谢物。本专利技术利用环孢素A混合斜纹夜蛾人工饲料,通过设置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检测7天后其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评价环孢素A的防治效果,确定环孢素A防治剂量。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提供备用的杀虫剂或新药设计提供新的活性官能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所述新药为环孢素A。所述斜纹夜蛾指2龄斜纹夜蛾幼虫。利用所述的新药防治斜纹夜蛾的方法,2龄斜纹夜蛾幼虫取食环孢素A的致死浓度为100-150μM。取食环孢素A7天后,新药防治斜纹夜蛾以小于3龄的视为死亡,防效达到65%的死亡率的使用浓度是150μM。取食环孢素A7天后,新药防治斜纹夜蛾以小于4龄的视为死亡,取食环孢素A7天后,防效达到50%的死亡率的浓度是100μM,防效达到100%的死亡率的浓度是150μ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验研究中偶然发现在临床上用于人的特异性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液病的常用药环孢素A对斜纹夜蛾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于是对该药作用于斜纹夜蛾虫的方法及机理进行研究。2、本申请的生物源药剂经试验对农业害虫斜纹夜蛾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环孢素A及其类似物作用于斜纹夜蛾,可能抑制了去磷酸化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昆虫体内抗菌肽和解毒酶的表达和活性。环孢素A本身或其类似的化学结构的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的杀虫剂或者可以被用作新型杀虫官能团应用到新型农药的开发和利用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图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图2为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虫龄小于3龄的视为死亡);图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图3为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虫龄小于4龄的视为死亡);图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环孢素A防治斜纹夜蛾2龄幼虫使用剂量及防治方法1.1供试斜纹夜蛾斜纹夜蛾2龄幼虫。1.2环孢素A浓度环孢素A剂量:50μM,100μM和150μM。1.3生物测定方法本申请采用的是药剂混合人工饲料(饲料组成主要有玉米粉、黄豆粉、酵母粉、蔗糖、维生素等,配方参照梁革梅等(1999)中的配方4)的方法进行生物测定。即先配置斜纹夜蛾人工饲料,待饲料冷却凝固前,将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分别混入斜纹夜蛾人工饲料中,然后将饲料切块,放入750mL的塑料盒中进行实验,每个小朔料盒中放入16头2龄幼虫。设三次重复,第七天检查幼虫死亡情况及记录各龄期存活幼虫。1.4数据分析各处理死亡率=死亡虫数/总试虫数。将所有处理死亡率跟对照进行校正,得到校正死亡率,具体参照公式: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1.5防治效果统计说明对2龄斜纹夜蛾幼虫进行生测,2龄斜纹夜蛾在没有药剂处理时,死亡率为0;在50μM,100μM和150μM环孢素A浓度处理下,其校正后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25%,18.75%和25.00%。环孢素A对斜纹夜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正常斜纹夜蛾从2龄期取食,7天后在之内正常生长到5龄2天以上,其取食也进入暴食期。7天后统计,未达到3龄或4龄的斜纹夜蛾幼虫,仍处于低龄阶段,最终也会死亡,对生产不会危害。7天是统计未达到3龄的幼虫视为死亡时,2龄斜纹夜蛾在没有药剂处理时,都已进入5龄第二天,死亡率为0;在50μM,100μM和150μM环孢素A浓度处理下,其校正后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25%,18.75%和68.75%。7天是统计未达到4龄的幼虫视为死亡时,2龄斜纹夜蛾在没有药剂处理时,都已进入5龄第二天,死亡率为0。在50μM,100μM和150μM环孢素A浓度处理下,校正后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1.25%,62.50%和100%,因此,如图1所示:取食环孢素A7天后,仅斜纹夜蛾死亡为指标时,效果达到25%以上的死亡率的浓度是150μM。如图2所示:斜纹夜蛾龄期小于3龄的成活幼虫视为死亡时,其效果达到65%以上的死亡率的浓度是150μM。如图3所示:斜纹夜蛾龄期小于4龄的成活幼虫视为死亡时,防效达到50%的死亡率的浓度是100μM,防效达到100%的死亡率的浓度是150μM。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药为环孢素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药为环孢素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斜纹夜蛾的新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夜蛾指2龄斜纹夜蛾幼虫。


3.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药防治斜纹夜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斜纹夜蛾的2龄幼虫取食环孢素A的致死浓度为10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药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光关若冰杨朔安世恒魏纪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