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69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所述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包括交换机主体和设于所述交换机主体底部的U型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设有三个风机;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夹板、第一固定槽、凹槽、螺孔以及螺栓;所述夹板的顶部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槽、挡板、滑槽以及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保护效果好、便于移动交换机时防止震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交换机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在风力发电时也会使用到交换机,风力发电机交换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损耗,这部分损耗转换为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交换机过热,温度升高,导致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无法正常工作,造成风力发电机通讯中断从而无法监控到风机发电机运行时各项数据,而通讯中断对机组的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安装散热器进行散热。一般的散热器安装在交换机底部,功能较为单一,对交换机的保护以及防震效果较差,在移动交换机时,容易发生震动以及碰撞,对交换机造成损伤。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保护效果好、便于移动交换机时防止震动的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包括交换机主体和设于所述交换机主体底部的U型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设有三个风机;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夹板、第一固定槽、凹槽、螺孔以及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槽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侧边处,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内部设有L型的所述夹板,所述夹板的顶部位于所述交换机主体的上方,所述夹板的高度大于所述交换机主体的厚度,所述固定架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相连通的所述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栓,所述夹板相对所述螺孔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凹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凹槽的表面相抵触;所述夹板的顶部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槽、挡板、滑槽以及滑块,所述夹板的顶部开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有所述滑块,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部设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对交换机进行夹持固定,减缓了移动交换机时的震动,同时通过设置U型的所述固定架将所述交换机主体包围,然后在所述交换机主体的顶部设置所述保护机构进行保护,进一步提升对交换机的保护作用,减少移动交换机时,发生碰撞容易对交换机造成损伤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三个所述风机呈线性阵列分布于所述固定架的底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风机均匀分布于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散热效果更佳,结构更为合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深度,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所述凹槽对所述螺栓进行夹持固定,使得固定时更为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为L型机构,所述挡板的背离所述夹板的一端竖直向上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挡板的外端设置竖直向上的突起,便于通过突起顺利将所述挡板拉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交换机主体之间设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以及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固定架的内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垫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弹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与所述交换机主体接触的一侧均设有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夹持所述弹簧的结构,进一步减缓震动对所述交换机主体带来的损伤。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通过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对交换机进行夹持固定,减缓了移动交换机时的震动,同时通过设置U型的所述固定架将所述交换机主体包围,然后在所述交换机主体的顶部设置所述保护机构进行保护,进一步提升对交换机的保护作用,减少移动交换机时,发生碰撞容易对交换机造成损伤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架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夹板和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交换机主体;2、固定架;3、风机;4、第一夹持机构;41、夹板;42、第一固定槽;43、凹槽;44、螺孔;45、螺栓;46、保护机构;461、第二固定槽;462、挡板;463、滑槽;464、滑块;5、第二夹持机构;6、第一缓冲机构;61、第一缓冲垫、62、第二缓冲垫;63、弹簧;7、第二缓冲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架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夹板和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包括交换机主体1和设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底部的U型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的底部设有三个风机3;所述固定架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4、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夹板41、第一固定槽42、凹槽43、螺孔44以及螺栓45,所述第一固定槽42设于所述固定架2的侧边处,所述第一固定槽42的内部设有L型的所述夹板41,所述夹板41的顶部位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上方,所述夹板41的高度大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厚度,所述固定架2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槽42相连通的所述螺孔44,所述螺孔44内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栓45,所述夹板41相对所述螺孔44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凹槽43,所述螺栓45穿过所述螺孔44与所述凹槽43的表面相抵触;所述夹板41的顶部设有保护机构46,所述保护机构46包括第二固定槽461、挡板462、滑槽463以及滑块464,所述夹板41的顶部开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所述第二固定槽461,所述第二固定槽461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滑槽463,所述滑槽463的内部设有所述滑块464,所述第二固定槽461的内部设有所述挡板462,所述挡板462的底部与所述滑块464固定连接;通过在所述固定架2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对交换机进行夹持固定,减缓了移动交换机时的震动,同时通过设置U型的所述固定架2将所述交换机主体1包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机主体(1)和设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底部的U型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的底部设有三个风机(3);/n所述固定架(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4)、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n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夹板(41)、第一固定槽(42)、凹槽(43)、螺孔(44)以及螺栓(45),所述第一固定槽(42)设于所述固定架(2)的侧边处,所述第一固定槽(42)的内部设有L型的所述夹板(41),所述夹板(41)的顶部位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上方,所述夹板(41)的高度大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厚度,所述固定架(2)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槽(42)相连通的所述螺孔(44),所述螺孔(44)内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栓(45),所述夹板(41)相对所述螺孔(44)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凹槽(43),所述螺栓(45)穿过所述螺孔(44)与所述凹槽(43)的表面相抵触;/n所述夹板(41)的顶部设有保护机构(46),所述保护机构(46)包括第二固定槽(461)、挡板(462)、滑槽(463)以及滑块(464),所述夹板(41)的顶部开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所述第二固定槽(461),所述第二固定槽(461)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滑槽(463),所述滑槽(463)的内部设有所述滑块(464),所述第二固定槽(461)的内部设有所述挡板(462),所述挡板(462)的底部与所述滑块(46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交换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机主体(1)和设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底部的U型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的底部设有三个风机(3);
所述固定架(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4)、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夹板(41)、第一固定槽(42)、凹槽(43)、螺孔(44)以及螺栓(45),所述第一固定槽(42)设于所述固定架(2)的侧边处,所述第一固定槽(42)的内部设有L型的所述夹板(41),所述夹板(41)的顶部位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上方,所述夹板(41)的高度大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厚度,所述固定架(2)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槽(42)相连通的所述螺孔(44),所述螺孔(44)内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栓(45),所述夹板(41)相对所述螺孔(44)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凹槽(43),所述螺栓(45)穿过所述螺孔(44)与所述凹槽(43)的表面相抵触;
所述夹板(41)的顶部设有保护机构(46),所述保护机构(46)包括第二固定槽(461)、挡板(462)、滑槽(463)以及滑块(464),所述夹板(41)的顶部开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所述第二固定槽(461),所述第二固定槽(461)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滑槽(463),所述滑槽(463)的内部设有所述滑块(464),所述第二固定槽(461)的内部设有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利民陈军顾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品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