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56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以及包覆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下排端子组包括若干下排端子及下排定位体,所述下排端子中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信号端子以及位于若干信号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接触臂,且所述接触臂的前端设有一钩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内设置接地端子,且接地端子的前端设有可增加插拔力的钩部,使接地端子在实现接地功能的同时还能提高电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而且接地端子无需单独组装,可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中,如USB连接器、SATA连接器等,电连接器作为信号转接元件,其在整个电连接系统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品质,现有的电连接器都要求满足较高的接地要求,以此来避免信号之间产生干扰,例如,在有些电连接器内设有双排导电端子,为了避免相互干扰,通常会在导电端子中设置接地元件,将杂信号进行屏蔽,常用的方式是在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设置金属隔离板充当接地元件,但这种方式增加了金属隔离板的开模成本并且也增加了组装工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接地元件制造和组装麻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以及包覆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下排端子组包括若干下排端子及下排定位体,所述下排端子中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信号端子以及位于若干信号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接触臂,且所述接触臂的前端设有一钩部。进一步地,所述接触臂的一侧延伸出一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埋设于所述下排定位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臂与相邻的一根信号端子为一体结构,所述接触臂通过所述固定臂与该信号端子一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和侧壁之间形成有插接腔,且所述顶壁和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槽口,所述槽口向内贯通所述插接腔。进一步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接触片,其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壁和底壁上,所述接触片上设有与所述槽口相对应的弹片,所述弹片通过所述槽口凸伸入所述插接腔。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自前向后延伸超过所述顶壁和底壁的后端面。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组包括若干上排端子和固定所述上排端子的上排定位体,所述上排定位体和下排定位体相互卡扣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内设置接地端子,且接地端子的前端设有可增加插拔力的钩部,使接地端子在实现接地功能的同时还能提高电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而且接地端子无需单独组装,可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上排端子组20和下排端子组30以及包覆在绝缘本体10外围的遮蔽壳体40。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顶壁11、底壁12及侧壁13,所述顶壁11、底壁12和侧壁13之间形成有容纳对接端电连接器的插接腔14,且所述顶壁11和底壁12上开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槽口15,所述槽口15向内贯通所述插接腔14。所述侧壁13自前向后延伸超过所述顶壁11和底壁12的后端面。所述上排端子组20和下排端子组30均插置于所述插接腔14内,上排端子组20和下排端子组30相互卡扣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后被组装入所述插接腔14内,所述上排端子组20包括若干上排端子和固定所述上排端子的上排定位体22,所述下排端子组30包括若干下排端子和固定所述下排端子的下排定位体23,所述上排定位体22和下排定位体23为绝缘材料,两者相互卡扣定位。以下排端子组30为例,所述下排端子中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信号端子21以及位于若干信号端子21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24,所述若干信号端子21位于所述两个接地端子24之间,其中,所述两个接地端子24安装于所述下排定位体23的两端,并且与下排定位体23固定配合,所述接地端子24设有接触臂25及自接触臂25后端延伸出的安装臂26,所述接触臂25的一侧延伸出一固定臂27,所述固定臂27埋设于所述下排定位体23内,以实现固定配合,而且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臂27与相邻的一根信号端子21为一体结构,另外,所述接地端子24的接触臂25的前端设有一钩部28,所述钩部28用于与对接端电连接器配合,以增加对接时的插拔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上排端子组20内的信号端子21和接地端子24的结构和分布与所述上排端子组20基本相同,从而上排端子组20内的接地端子24和下排端子组30内的接地端子24彼此位置相互对应以实现拼合,在此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接触片50,其分别设置在所述顶壁11和底壁12上,所述接触片50上设有与所述槽口15相对应的弹片51,所述弹片51通过所述槽口15凸伸入所述插接腔14,用于与对接端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40接触,以提供良好的接地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上排端子组20和下排端子组30内设置接地端子24,且接地端子24的前端设有可增加插拔力的钩部28,使接地端子24在实现接地功能的同时还能提高电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而且接地端子24与一侧的信号端子21为一体冲压成型的结构,无需单独开发模具也无需增加组装工序,可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以及包覆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下排端子组包括若干下排端子及下排定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中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信号端子以及位于若干信号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接触臂,且所述接触臂的前端设有一钩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以及包覆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下排端子组包括若干下排端子及下排定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中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信号端子以及位于若干信号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接触臂,且所述接触臂的前端设有一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的一侧延伸出一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埋设于所述下排定位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与相邻的一根信号端子为一体结构,所述接触臂通过所述固定臂与该信号端子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苏婷方志宏姚宏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