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入室便携报警器,具体为设置了第一抵持杆来感应门的开启,第二抵持杆与微动开关弹簧片相接触,并且第一抵持杆和第二抵持杆通过套管套设在第一轴承上做连体转动,所以在门被异常开启时,第一抵持杆被推动使得第二抵持杆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闭合使得蜂鸣器报警。整个结构简单,并且报警响应快速;同时,将第一抵持杆设置为伸缩结构,能够利用杠杆传递更大的推动力,保证轻微的开门动作也能被察觉达到,而且整个结构设置在壳体形成的空腔内,使得外出的人们能够随身携带,可以巧妙布置在各种门房后,用来进行入室报警;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红外线入室报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结构巧妙效果好,适合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入室便携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报警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入室便携报警器。
技术介绍
报警器是一种为在某事件发生时能够提前预警的装置。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外出出差和外出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也就有更多的人在外住宿。但是随着基数的增大,往往很多在外住宿的用户在无意中就成为了盗贼惦记的作案目标和对象,而在熟睡中的人们很难察觉到有人开锁进门,对其安全和财务都产生了威胁。目前市面上采用的入室报警器,大多数都是利用红外线感应装置来监测异常开门时,但是由于这种装置的成本较高并且无法携带,所以对于在外住宿的人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市面上急需提供一种更加巧妙的入室报警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入室便携报警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入室便携报警器,包括空腔壳体和容置在空腔壳体内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电子组件与机械组件;机械组件响应门的开启触发电子组件报警;所述电子组件包括微动开关、延时电路板、蜂鸣器、电源;微动开关、延时电路板、蜂鸣器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机械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匚”型部件;所述第一轴承竖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腔壳体上;所述“匚”型部件为第一抵持杆、套管、第二抵持杆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抵持杆与所述第二抵持杆均与所述套管垂直,且所述第一抵持杆和所述第二抵持杆平行,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并绕所述第一轴承转动;所述第一抵持杆为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抵持杆与门相抵持,所述第二抵持杆与所述微动开关弹簧片相抵持;所述第一抵持杆响应门的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抵持杆转动从而触发所述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闭合触发所述延时电路板控制所述蜂鸣器响起警报声。作为优选,包括外部壳体及设置在空腔开口位置的封盖部,所述封盖部为“┏”型;所述封盖部用于开启、闭合整个装置。作为优选,所述封盖部一面设置有卡接硅胶,所述封盖部闭合后,所述卡接硅胶固定所述第一抵持杆。作为优选,所述封盖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封盖部闭合后,所述卡接槽与所述第一轴承另一端卡合。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壳体底部设置为磨砂面。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壳体底部设置有塑料吸盘。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持杆未伸长时长度与所述第二抵持杆一致。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了第一抵持杆来感应门的开启,第二抵持杆与微动开关弹簧片相接触,并且第一抵持杆和第二抵持杆通过套管套设在第一轴承上做连体转动,所以在门被异常开启时,第一抵持杆被推动使得第二抵持杆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闭合使得蜂鸣器报警。整个结构简单,并且报警响应快速;同时,将第一抵持杆设置为伸缩结构,能够利用杠杆传递更大的推动力,保证轻微的开门动作也能被察觉达到,而且整个结构设置在壳体形成的空腔内,使得外出的人们能够随身携带,可以巧妙布置在各种门房后,用来进行入室报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东南等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空腔壳体;11、外部壳体;12、封盖部;121、卡接硅胶;2触发装置;21、第一轴承;22、第一抵持杆;23、套管;24、第二抵持杆;3、微动开关;4、延时电路板;5、蜂鸣器;6电源;7、房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入室便携报警器,包括空腔壳体1、触发装置2、触发装置包括电子组价和机械组件,机械组件响应门的转动从而触发电子组件报警;且机械组件和电子组件容置在空腔壳体内;其中电子组件包括:微动开关3、延时电路板4、蜂鸣器5、电源6;且多个微动开关3、延时电路板4、蜂鸣器5与电源6通过导线连接;请参阅图3,其中微动开关有两个,且为对称设置这是为了适应左开门和右开门用户都能使用,而用户在购买时可以定制购买左开门还是右开门触发装置;机械组件2:包括第一轴承21、“匚”型部件;第一轴承竖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腔壳体上;“匚”型部件为第一抵持杆22、套管23、第二抵持杆24一体成型,其中,第一抵持杆22与第二抵持杆24均与套管垂直23,且第一抵持杆22和第二抵持杆24平行,套管23套设在第一轴承21上并绕所述第一轴承转动;第一抵持杆22为伸缩结构,并与门相抵持;第二抵持杆24与微动开关3弹簧片相抵持,其中微动开关有两个,且为对称设置,所以无论第二抵持杆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都能触发微动开关,这是为了满足顺时针开启的门和逆时针开启的门;具体来讲,第一抵持杆伸长后,放置在门后与门相接触,而空腔壳体放置在墙边,那么,第一抵持杆响应门的转动,并带动第二抵持杆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闭合触发延时电路板控制蜂鸣器响起警报声。第一抵持杆未伸长时长度与第二抵持杆一致;为了第二抵持杆能够与微动开关更好的抵持,所以选用的微动开关的弹簧片夹角大于45°。请参阅图1-图4,使用时,第一抵持杆从开口处水平伸出与门相接触,所以从门的底部缝隙是看不见,也就让入室盗窃者无法观察到有这么一个结构的存在,能大大提高本技术的隐蔽性和有效性,并且,入室盗窃者的动作在打开门后都非常的小心翼翼,所以将第一抵持杆设置的比第二抵持杆长,也是利用了杠杆结构将这个微小的压力传递到微动开关上使其触发,并且在后续过程中,当触发了警报时入室盗窃者第一反应是逃跑,那么第二抵持杆就会被微动开关的弹簧片作用力弹回,所以微动开关就断开了,因为本技术还设置了一个延时电路板,当微动开关触发后,经过延时电路板控制蜂鸣器拉响警报,这个延时可以设置为60s或者更长,这是为了防止在短暂的报警过后用户睡得太熟没有醒来,或者被认为是错觉,所以需要延时功能来进行长时间的一个报警,能够让用户醒来查看异常并报警。空腔壳体1:包括外部壳体11及设置在空腔开口位置的封盖部12,封盖部为“┏”型;空腔内容置有触发装置2、微动开关3、延时电路板4、蜂鸣器5和电源6;整体可看成类似矩形结构的空箱,其封盖部为顶面和侧面一体成型。因为这种开启方式才能满足声音的最佳传递和第一抵持杆的转动,当然,还可以使用沉槽式开口,其中沉槽式开口对应第一抵持杆的位置,能够让第一抵持杆伸缩。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封盖部12的顶部设置有卡接硅胶121,当封盖部闭合后,卡接硅胶121固定收缩后第一抵持杆22,这是为了用户在随身携带时可能经受剧烈颤动或者摇晃时无意触发第一抵持杆晃动从而触发微动开关,并且套管是在第一轴承上旋转的,所以在每次合盖后卡接硅胶会将第一抵持杆位置固定,第二抵持杆与微动开关的弹簧片抵持到位,所以在开盖后能直接使用;同样,还在封盖部设置有卡接槽,封盖部闭合后,卡接槽与所述第一轴承另一端卡合。在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为了让本技术更加适用于长途颠簸的客户,本技术还包括弹簧,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并与所述套管相接触,弹簧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入室便携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腔壳体和容置于空腔壳体内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电子组件与机械组件;机械组件响应门的开启触发电子组件报警;/n所述电子组件包括微动开关、延时电路板、蜂鸣器、电源;微动开关、延时电路板、蜂鸣器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n所述机械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匚”型部件;所述第一轴承竖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腔壳体上;所述“匚”型部件为第一抵持杆、套管、第二抵持杆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抵持杆与所述第二抵持杆均与所述套管垂直,且所述第一抵持杆和所述第二抵持杆平行,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并绕所述第一轴承转动;所述第一抵持杆为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抵持杆与门相抵持,所述第二抵持杆与所述微动开关弹簧片相抵持;/n所述第一抵持杆响应门的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抵持杆转动从而触发所述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闭合触发所述延时电路板控制所述蜂鸣器响起警报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入室便携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腔壳体和容置于空腔壳体内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电子组件与机械组件;机械组件响应门的开启触发电子组件报警;
所述电子组件包括微动开关、延时电路板、蜂鸣器、电源;微动开关、延时电路板、蜂鸣器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机械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匚”型部件;所述第一轴承竖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腔壳体上;所述“匚”型部件为第一抵持杆、套管、第二抵持杆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抵持杆与所述第二抵持杆均与所述套管垂直,且所述第一抵持杆和所述第二抵持杆平行,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并绕所述第一轴承转动;所述第一抵持杆为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抵持杆与门相抵持,所述第二抵持杆与所述微动开关弹簧片相抵持;
所述第一抵持杆响应门的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抵持杆转动从而触发所述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闭合触发所述延时电路板控制所述蜂鸣器响起警报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萍,
申请(专利权)人:张贵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