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41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涉及金属探伤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金属套,金属套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磁环,金属套内同轴穿设有橡胶套,橡胶套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磁环的内孔中,金属套内壁同轴设置有检测线圈。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金属外壳易刮伤钢管侧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金属套内设置橡胶套,减少钢管与磁环之间的刮擦,避免钢管侧壁受损;此外,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橡胶套,即可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检测不同型号的钢管,增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用性。

A magnetic saturation eddy current detector for small diameter carbon stee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
本技术涉及金属探伤检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
技术介绍
小径碳钢管制成后,需要对钢管金属表面进行检测探伤,确保产品质量,现代的钢管涡流探伤方式,通常采用通过式磁饱和器。现有的通过式磁饱和器,包括金属外壳和同轴设置在外壳内的线圈。使用时,将待检测的钢管同轴从金属外壳内穿过,通有直流电的线圈产生稳恒强磁场,并借助于导套等高导磁部件将磁场疏导到被检测钢管的探伤部位,使之达到磁饱和状态。为了充分利用线圈产生的磁场,外壳一般都有由铁磁性材料(如纯铁)制作,由于纯铁的μ值很大,磁阻很小,泄漏在空间中的磁力线会被铁壳收集,也被疏导到钢管的检测部位。现有技术使用时,为确保良好的检测精确,待检测钢管需沿线圈的轴线方向穿过金属外壳。由于外壳采用金属制成,钢管穿过时,其侧壁易于金属外壳刮擦,划伤钢管侧壁,增加钢管的损伤程度,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金属外壳易刮伤钢管侧壁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其具有避免检测过程中刮伤钢管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包括金属套,所述金属套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磁环,所述金属套内同轴穿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两端分别延伸至两所述磁环的内孔中,所述金属套内壁同轴设置有检测线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待检测的钢管穿过金属套和两个磁环内,向检测线圈内通入直流电,产生稳恒强磁场,并借助磁环将磁场疏导到被检测钢管的探伤部位,使之达到磁饱和状态,实现探伤检测。由于金属套内设置有橡胶套,减少钢管与磁环之间的刮擦,避免钢管侧壁受损;此外,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橡胶套,即可将本技术应用于检测不同型号的钢管,增强本技术的适用性。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套一端一体固定有卡环,所述卡环靠近所述橡胶套的一侧与所述磁环顶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套滑动时,通过卡环带动橡胶套在钢管上滑移,有效避免橡胶套从金属套脱离。进一步的,所述卡环远离所述橡胶套一端的开口内壁周向开设有积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为减小橡胶套滑移阻力,会在待检测钢管侧壁涂覆润滑油,多余的润滑油收集在积油槽内,便于将润滑油均匀涂覆在待检测钢管周侧。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套内壁的一端周向开设有插槽,所述金属套内同轴穿设有绝缘环,所述绝缘环一端插接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绝缘环内设置有所述检测线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线圈设置在绝缘环内,而绝缘环插接设置在金属套内,便于更换检测线圈。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环一端同轴开设有安置环槽,所述检测线圈同轴插接设置于所述安置环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线圈插接在安置环槽内,方便将检测线圈从安置环槽内取出更换维修。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均插接设置于所述安置环槽内,且所述安置环槽内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设置有隔离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检测线圈设置为两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进一步提高探伤的检测精度。进一步的,两所述磁环相互靠近的侧面一体固定有插环,所述金属套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插环插接配合的插接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环与插接槽之间的插接配合,便于将磁环与金属套同轴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插环内壁远离所述磁环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卡角,所述插接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卡角卡接配合的卡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角与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将磁环与金属套卡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橡胶套,减少钢管与磁环之间的刮擦,避免钢管侧壁受损;此外,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橡胶套,即可将本技术应用于检测不同型号的钢管,增强本技术的适用性;(2)进一步地,检测线圈插接在安置环槽内,通过将绝缘环从金属套内取出,便于维修更换;此外,检测线圈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3)进一步地,通过在卡环上开设积油槽,便于将润滑油均匀涂覆在待检测钢管侧壁,减少橡胶套在待检测钢管上滑动的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金属套;2、磁环;3、橡胶套;4、检测线圈;5、卡环;6、积油槽;7、插槽;8、绝缘环;9、安置环槽;10、第一线圈;11、第二线圈;12、隔离环;13、插环;14、插接槽;15、卡角;16、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如图1所示,包括金属套1,金属套1可采用纯铁制成,金属套1两端均同轴固定有磁环2,磁环2为磁铁,金属套1内同轴穿设有橡胶套3,橡胶套3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磁环2的内孔中,金属套1内壁同轴固定有检测线圈4。使用时,将待检测的钢管插入至橡胶套3内,再向检测线圈4内通入直流电,产生稳恒强磁场,并借助于导套等高导磁部件将磁场疏导到被检测钢管的探伤部位,使之达到磁饱和状态。为了充分利用线圈产生的磁场,金属套1可采用纯铁制成,由于纯铁的μ值很大,磁阻很小,泄漏在空间中的磁力线会被金属套1收集,也被疏导到钢管的检测部位,从而提高探伤检测的精度。对于不同管径的待检测钢管,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橡胶套3即可确保待检测钢管相对检测线圈4同轴移动,从而确保探伤检测精度。橡胶套3一端一体固定有卡环5,卡环5的外径大于磁环2内径,卡环5靠近橡胶套3的一侧与磁环2顶接,便于在使用时,磁环2可通过卡环5带动橡胶套3相对于待检测钢管滑动。卡环5远离橡胶套3一端的开口内壁周向开设有积油槽6,检测时,先在待检测钢管周侧涂覆润滑油,卡环5带动橡胶套3在待检测钢管上滑移时,多余的润滑油收集在积油槽6内,用于继续润滑后面的钢管表面,减小橡胶套3在钢管上滑移阻力。金属套1内壁的一端周向开设有插槽7,金属套1内同轴穿设有绝缘环8,绝缘环8可采用塑料或者木材,绝缘环8一端同轴插接在插槽7内,绝缘环8一端同轴开设有安置环槽9。检测线圈4包括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11,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11均同轴插接在安置环槽9内,且安置环槽9内于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11之间同轴设置有隔离环12,隔离环12采用橡胶制成,用于绝缘隔离。采用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11形成检测线圈4,进一步确保检测精度。两磁环2相互靠近的侧面一体固定有插环13,插环13的厚度沿远离磁环2的方向逐渐变小,金属套1两端均开设有与插环13插接配合的插接槽14,磁环2插接设置在金属套1上,确保金属套1与磁环2同轴设置。插环13内壁远离磁环2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卡角15,插接槽14底部开设有与卡角15卡接配合的卡槽16,实现磁环2与金属套1之间的卡接配合,便于拆卸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包括金属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1)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磁环(2),所述金属套(1)内同轴穿设有橡胶套(3),所述橡胶套(3)两端分别延伸至两所述磁环(2)的内孔中,所述金属套(1)内壁同轴设置有检测线圈(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包括金属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1)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磁环(2),所述金属套(1)内同轴穿设有橡胶套(3),所述橡胶套(3)两端分别延伸至两所述磁环(2)的内孔中,所述金属套(1)内壁同轴设置有检测线圈(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3)一端一体固定有卡环(5),所述卡环(5)靠近所述橡胶套(3)的一侧与所述磁环(2)顶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5)远离所述橡胶套(3)一端的开口内壁周向开设有积油槽(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径碳钢管外穿过式磁饱和涡流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1)内壁的一端周向开设有插槽(7),所述金属套(1)内同轴穿设有绝缘环(8),所述绝缘环(8)一端插接设置在所述插槽(7)内,所述绝缘环(8)内设置有所述检测线圈(4)。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星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