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5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组件,其包括:固定件,其包括第一对固定部和第二对固定部,所述第一对固定部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对固定部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活动连接;弹性件,其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支撑件,其位于所述固定件下方,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架组件便于用户通过单手操作来固定移动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组件
本技术涉及车载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等)的广泛使用,在车辆的驾驶中,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将手机作为导航仪,为便于固定手机,车载手机支架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主要通过双手操作或电动操作来实现自动夹紧效果,其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生产成本高,而且体积较大,影响车内外观,不便于收纳,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其可允许用户单手操作来实现夹紧效果。本技术的支架组件包括固定件,其包括第一对固定部和第二对固定部,所述第一对固定部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对固定部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活动连接;弹性件,其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支撑件,其位于所述固定件下方,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可活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一下连接部,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一下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活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上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活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接合处可活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的接合处可活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所述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适于将所述第一对固定部中的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个固定部可活动连接至所述支撑件,所述右连接部适于将所述第二对固定部中的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个固定部可活动连接至所述支撑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连接部和所述右连接部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容纳壳,所述容纳壳适于容纳所述弹性件并固定至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成对第二支撑部,所述成对第二支撑部的任一者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并适于支撑移动设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固定部、所述第二对固定部中的每个固定部以及所述成对第二支撑部中的每个支撑部呈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固定部、所述第二对固定部中的每个固定部以及所述成对第二支撑部中的每个支撑部均具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适于和所述移动设备接触以防止所述移动设备滑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支架组件可在诸如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夹紧所述移动设备,由此允许用户单手操作就可以实现所述移动设备的固定或移除;此外,本技术的支架组件结构简单、体积小,由此可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影响车内外观且便于收纳。附图说明为了理解本技术,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组件的立体图,所述支架组件处于非作业状态。图2为图1所示的支架组件的剖视图,其显示出弹性件。图3是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组件的立体图,所述支架组件处于作业状态。图4为图3所示的支架组件的剖视图,其显示出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虽然本技术的支架组件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但是本文将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可理解的是,本文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对支架组件的结构的原理进行举例说明,无意将本文的主要方面限定到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上”和“下”等方位名词均为图中所示的方向,靠上的为上,靠下的为下,靠左的为左,靠右的为右。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组件1。支架组件1包括固定件11、弹性件12以及支撑件13,这将在以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固定件11包括第一对固定部111和第二对固定部112,第一对固定部111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14可活动连接,第二对固定部112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15可活动连接。更加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上连接部141和第一下连接部142;第二连接件15包括第二上连接部151和第二下连接部152。第一上连接部141、第一下连接部142、第二上连接部151和第二下连接部152之间的连接关系将在下文描述。如图2和图4所示,弹性件12适于连接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具体而言,弹性件12的一端与第一上连接部141和第一下连接部142的接合处通过第一紧固件16可活动连接,弹性件12的另一端与第二上连接部151和第二下连接部152的接合处通过第二紧固件17可活动连接。可替代地,弹性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中一些弹性件连接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剩余一些弹性件连接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件13位于固定件11下方并通过第三连接件18与该固定件11可活动连接。具体而言,支撑件13包括第一支撑部131以及成对第二支撑部132,成对第二支撑部132的任一者与第一支撑部131连接并适于支撑移动设备。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对第二支撑部132与第一支撑部131垂直布置。可替代地,成对第二支撑部也可与第一支撑部呈锐角或钝角布置,即,成对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的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三连接件18包括左连接部181和右连接部182,左连接部181可活动连接第一对固定部111中靠下的固定部以及第一支撑部131,右连接部182可活动连接第二对固定部112中靠下的固定部以及第一支撑部131。且该左连接部181和右连接部182的连接处通过第三紧固件(未示出)可活动连接至第一支撑部131。可替代地,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可分别通过紧固件可活动连接至第一支撑部。以上第一紧固件16、第二紧固件17和第三紧固件可以为诸如螺钉螺母之类的任何合适的部件。为便于支撑和夹紧移动设备,上述第一对固定部111、第二对固定部112中的每个固定部以及成对第二支撑部132中的每个支撑部呈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并且第一对固定部111、第二对固定部112中的每个固定部以及成对第二支撑部132中的每个支撑部均具有防滑面,该防滑面适于和移动设备接触以防止移动设备滑落。更加具体而言,上述第一对固定部111、第二对固定部112中的每个固定部以及成对第二支撑部132中的每个支撑部中的每一个的前端和后端可以为塑胶外壳,中间部分为硅胶防滑垫。支架组件1还包括容纳壳19,容纳壳19适于容纳弹性件12并固定至所述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容纳壳19包括前壳体部191和后壳体部192,前壳体部191的一端固定至第一上连接部141和第一下连接部142;前壳体部191的另一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n固定件(11),其包括第一对固定部(111)和第二对固定部(112),所述第一对固定部(111)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14)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对固定部(112)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15)可活动连接;/n弹性件(12),其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5);以及/n支撑件(13),其位于所述固定件(11)下方,并通过第三连接件(18)与所述固定件(11)可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
固定件(11),其包括第一对固定部(111)和第二对固定部(112),所述第一对固定部(111)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14)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对固定部(112)中的成对固定部上下布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15)可活动连接;
弹性件(12),其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5);以及
支撑件(13),其位于所述固定件(11)下方,并通过第三连接件(18)与所述固定件(11)可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上连接部(141)和第一下连接部(142),所述第一上连接部(141)和所述第一下连接部(142)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16)可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5)包括第二上连接部(151)和第二下连接部(152),所述第二上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152)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17)可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141)和所述第一下连接部(142)的接合处可活动连接,所述弹性件(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152)的接合处可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秀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