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环保装置领域,其公开了井口作业清洁生产平台,包括骨架和软内衬,软内衬铺设在骨架内侧形成集液槽,井口位于所述集液槽的正中央,集液槽的侧面设置有排液口。所述的软内衬共有两块,单块软内衬铺平后整体呈矩形平板状结构,两块软内衬的四个边缘分别向上竖起成四个立面,从而围成两个槽体结构,两个槽体结构将井口夹在中间后拼成所述的集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软内衬和可拆卸的骨架制成,具有轻便、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安装运输方便等诸多优点,同时可有效回收井口返出液,防止其对井场土壤造成污染。
Clean production platform for wellhead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口作业清洁生产平台
本技术属于油田环保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口作业清洁生产平台。
技术介绍
在油田井场作业过程中,油井井口中不可避免地会返出一些污油污水(以下称为返出液),为了防止污油污水对地面土壤造成污染,需要对返出液进行回收处理。在现有工艺中,通常采用在井场铺设防渗布的方式将返出液引流至回收池中,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铺在地面上的防渗布极容易在作业过程中被重物或锐器破坏,致使返出液与土壤接触,造成土壤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研发了各种井口返出液回收装置,如申请号CN201520746544.2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井口返出液回收操作台,然而,目前的此类装置均采用钢材制成,不但安装和搬运困难,而且制造时的原料成本和工艺成本都比较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轻便、易安装、成本低的返出液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井口返出液回收操作台存在的安装和搬运困难、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口作业清洁生产平台,以期达到降低安装和搬运难度、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井口作业清洁生产平台,包括骨架和软内衬,软内衬铺设在骨架内侧形成集液槽,井口位于所述集液槽的正中央,集液槽的侧面设置有排液口;所述的骨架为“曰”字形结构,“曰”字形结构的每个交叉点处均设置有连接支架,相邻的两个连接支架之间连接有刚性管,刚性管的两端插装在连接支架上的插接套内并通过紧固螺栓与插接套固定连接,从而构成“曰”字形骨架中的“口”字形结构;所述骨架的正中央设置有中央支撑件,中央支撑件为方形筒体结构,中央支撑件套在井口外侧,中央支撑件的两侧也固定有插接套,中央支撑件通过插接套和刚性管的配合连接在所述的“口”字形结构上,构成“曰”字形结构中间的一“横”,骨架的内部区域被“横”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所述的软内衬共有两块,两块软内衬分别铺设在所述的两个独立的区域内,软内衬的边缘通过环套连接在所述的刚性管上,所述的两块软内衬的长度相同,宽度不同,软内衬铺装完成后,宽度较大的软内衬搭接在宽度较小的软内衬的上沿。所述的中央支撑件由两个U形槽结构组成,两个U形槽结构的连接处通过梯形凸起和梯形凹槽的配合衔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软内衬和可拆卸的骨架制成,具有轻便、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安装运输方便等诸多优点,同时可有效回收井口返出液,防止其对井场土壤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骨架所在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骨架在软内衬上安装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按照实施例一安装后井口与软内衬的位置关系图;图5是图4中A处的剖视图;图6是V型脊在两块软内衬的衔接处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处的剖视图;图9是将图7中的软内衬拆掉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仰视图;图11是图10中A向的向视图。图中:1-防渗帆布,2-软内衬,3-刚性管,4-绑带,5-卡扣,6-环套,7-井口,8-V型脊,9-挡油裙,10-连接支架,11-插接套,12-中央支撑件,13-梯形凸起,14-排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包括骨架和软内衬2,软内衬2在骨架的支撑作用下形成用于收集井口返出液的集液槽,井口7位于所述集液槽的正中央,集液槽的侧面设置有排液口14。本技术采用软内衬2和可拆卸的骨架制成,使用时现场组装,用完快速拆卸,具有轻便、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安装运输方便等诸多优点,同时可有效回收井口返出液,防止其对井场土壤造成污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骨架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的软内衬2共有两块,单块软内衬2铺平后整体呈矩形平板状结构,两块软内衬2的四个边缘分别向上竖起成四个立面,从而围成两个槽体结构,两个槽体结构将井口7夹在中间后拼成所述的集液槽。围成每个所述槽体结构的四个立面的内侧均固定有沿两条平行线排列的两排环套6(可采用缝合连接),所述骨架的结构包括刚性管3和绑带4,所述的每排环套6内插装有所述的刚性管3,所述绑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互平行的两根刚性管3上,绑带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调整绑带4长度的卡扣5,可调整长度的绑带为背包等日常生活用品上常见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通过缩短绑带4的长度可缩短被连接的两根刚性管3的间距,当该间距小于两排环套6之间的软内衬的平面展开宽度时,两排环套6之间的软内衬2被弯折成如图2所示的弓形,从而将软内衬2的边缘支起,达到围成槽体结构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软内衬2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即不能过软,如果软内衬2过软(如采用防渗布),则其边缘无法由上述的骨架结构支起,无法形成集液槽。在此处,软内衬2的材质可采用厚度不小于2mm的土工膜。所述的井口周围绑有挡油裙9,挡油裙9的下摆搭在伸至集液槽的槽底。挡油裙9的结构如图1所示,挡油裙9为上端细、下端粗的裙形结构,其上端绑在井口7上,下端将井口7周围的缝隙遮盖住,防止返出液从缝隙渗出,从而实现了全方位的防渗。所述两个槽型结构的上方设置有V型脊8。V型脊8可防止返出液从两块软内衬2的接缝处渗出,V型脊8共有两条,两条V型脊8分别位于井口7的两侧,V型脊8靠近井口7的一端被所述的挡油裙9盖住。所述软内衬2的四角和软内衬2与井口7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缺口,缺口处通过防渗帆布1补齐。将软内衬2四角的材质替换成材质较软的防渗帆布1,目的是使软内衬2边缘向上翻折更容易,同时保证所述槽体结构的四角不会泄漏液体。将软内衬2上与井口7周围对应位置的材质替换成材质较软的防渗帆布1,目的是使该处与井口7更紧密地贴合,尽量减小井口周围的缝隙。防渗帆布1可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在软内衬2上。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的结构同样包括骨架和软内衬2,软内衬2在骨架的支撑作用下形成用于收集井口返出液的集液槽,井口7位于所述集液槽的正中央,集液槽的侧面设置有排液口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骨架结构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骨架采用如下结构:如图7至图11所示,所述的骨架为“曰”字形结构,“曰”字形结构的每个交叉点处均设置有连接支架10,相邻的两个连接支架10之间连接有刚性管3,刚性管3的两端插装在连接支架10上的插接套11内并通过紧固螺栓与插接套11固定连接,从而构成“曰”字形骨架中的“口”字形结构;所述骨架的正中央设置有中央支撑件12,中央支撑件12为方形筒体结构,中央支撑件12套在井口7外侧,中央支撑件12的两侧也固定有插接套11,中央支撑件12通过插接套11和刚性管3的配合连接在所述的“口”字形结构上,构成“曰”字形结构中间的一“横”,骨架的内部区域被“横”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如图7所示,所述的软内衬2共有两块,两块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口作业清洁生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软内衬(2),软内衬(2)铺设在骨架内侧形成集液槽,井口(7)位于所述集液槽的正中央,集液槽的侧面设置有排液口(14);/n所述的骨架为“曰”字形结构,“曰”字形结构的每个交叉点处均设置有连接支架,相邻的两个连接支架之间连接有刚性管,刚性管的两端插装在连接支架上的插接套内并通过紧固螺栓与插接套固定连接,从而构成“曰”字形骨架中的“口”字形结构;/n所述骨架的正中央设置有中央支撑件,中央支撑件为方形筒体结构,中央支撑件套在井口外侧,中央支撑件的两侧也固定有插接套,中央支撑件通过插接套和刚性管的配合连接在所述的“口”字形结构上,构成“曰”字形结构中间的一“横”,骨架的内部区域被“横”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所述的软内衬共有两块,两块软内衬分别铺设在所述的两个独立的区域内,软内衬的边缘通过环套(6)连接在所述的刚性管上,所述的两块软内衬的长度相同,宽度不同,软内衬铺装完成后,宽度较大的软内衬搭接在宽度较小的软内衬的上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口作业清洁生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软内衬(2),软内衬(2)铺设在骨架内侧形成集液槽,井口(7)位于所述集液槽的正中央,集液槽的侧面设置有排液口(14);
所述的骨架为“曰”字形结构,“曰”字形结构的每个交叉点处均设置有连接支架,相邻的两个连接支架之间连接有刚性管,刚性管的两端插装在连接支架上的插接套内并通过紧固螺栓与插接套固定连接,从而构成“曰”字形骨架中的“口”字形结构;
所述骨架的正中央设置有中央支撑件,中央支撑件为方形筒体结构,中央支撑件套在井口外侧,中央支撑件的两侧也固定有插接套,中央支撑件通过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振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