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123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景观水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包括轴流泵,轴流泵连接有出水口,出水口上侧设有加药箱,加药箱设有电子调节阀,出水管道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连接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第一过滤件设有第一控制阀和喷头,第二过滤件设有第二控制阀,第三过滤件设有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连接有第一排污管,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与第一排污管连接,第一排污管连接有多管接头,多管接头连接有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第二排污管连接有混流泵,混流泵连接有过滤池,过滤池与轴流泵管道连接,第三排污管设有吸污孔,第三排污管两侧设有活性炭斜管筛网,活性炭斜管筛网表面覆盖有聚氨酯海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景观水池
,具体涉及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水景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水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有水的园林较无水的园林,多一分生机和灵动,在园林景观中,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水景的设计得体合理,会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水池在城市园林中可以改善小气候条件,又可美化市容,起到重点装饰的作用。景观水池多设计为露天,除喷泉工作期间多数处于静止状态,易受多种方式污染而导致水中氮磷含量高,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发臭,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在后期维护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净化水体。现有技术中,采取建立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站,将水体全部抽出,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好之后再回流至水池,往往投入的成本较大,且影响水池的整体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使景观水池长期保持水质的干净,且便于清洁维护,节约人力物力。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包括轴流泵和PLC控制器,所述轴流泵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侧设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设有ST絮凝剂,所述加药箱设有电子调节阀,所述出水管道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连接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均设有溢水挡环,所述第一过滤件设有一个第一控制阀和若干喷头,所述第二过滤件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过滤件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第一排污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污管贯穿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连接有多管接头,所述多管接头连接有一根第二排污管和若干第三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连接有混流泵,所述混流泵连接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与轴流泵管道连接,所述第三排污管设有吸污孔,所述第三排污管两侧对称设有活性炭斜管筛网,所述活性炭斜管筛网水平倾斜,所述活性炭斜管筛网表面覆盖有聚氨酯海绵,所述PLC控制器与轴流泵、电子调节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混流泵电连接。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轴流泵将过滤池中已过滤的水抽出,经过出水管道由出水口喷出,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子调节阀打开,加药箱内的ST絮凝剂流出与水混合,将水中的杂质聚合沉淀,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第三过滤件和溢水挡环配合三重过滤,使杂质沉淀在底部,而清水则流出,当杂质积累一定量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混流泵打开,将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内的杂质和水吸入第一排污管中,同时通过混流泵和第三排污管的吸污孔配合,吸取沉淀在池底的杂质,所有杂质通过第二排污管和混流泵流入过滤池中过滤,过滤后的杂质集中收集,而清水由轴流泵抽出继续使用;活性炭斜管筛网和聚氨酯海绵配合吸附水池中的杂质,减少杂质的漂浮,清洁水源,活性炭斜管筛网倾斜设置不仅能使活性炭斜管筛网接触水中不同高度的漂浮的杂质,提高吸附效率,同时活性炭斜管筛网与第三排污管的位置配合增加吸污效果,增强清洁的能力;当需要人工清洁时仅需跟换清洗活性炭斜管筛网即可;使用喷头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小细菌的生成;本技术能使景观水池长期保持水质的干净,且便于清洁维护,节约人力物力。进一步限定,所述活性炭斜管筛网下侧设有若干支撑杆。这样的结构,使活性炭斜管筛网结构稳定。进一步限定,所述喷头均匀分布在第一过滤件四周。这样的结构,使活动的水可以均匀的喷洒在水池中。进一步限定,所述轴流泵与出水管道法兰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轴流泵的安装拆卸。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三排污管围绕多管接头均匀分布。这样的结构,使第三排污管分布均匀,保证吸污效果。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三过滤件设有缓冲板。这样的结构,减小出水口水量的飞溅。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轴流泵1、出水管道11、出水口111、加药箱112、第一过滤件21、第一控制阀211、喷头212、第二过滤件22、第二控制阀221、第三过滤件23、第三控制阀231、缓冲板232、溢水挡环24、第一排污管25、多管接头3、第二排污管31、第三排污管32、聚氨酯海绵5、支撑杆5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包括轴流泵1和PLC控制器,轴流泵1连接有出水管道11,出水管道11上侧设有出水口111,出水口111上侧设有加药箱112,加药箱112设有ST絮凝剂,加药箱112设有电子调节阀,出水管道11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连接有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均设有溢水挡环24,第一过滤件21设有一个第一控制阀211和若干喷头212,第二过滤件22设有第二控制阀221,第三过滤件23设有第三控制阀231,第三控制阀231连接有第一排污管25,第一控制阀211和第二控制阀221均与第一排污管25连接,第一排污管25贯穿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连接有多管接头3,多管接头3连接有一根第二排污管31和若干第三排污管32,第二排污管31连接有混流泵,混流泵连接有过滤池,过滤池与轴流泵1管道连接,第三排污管32设有吸污孔,第三排污管32两侧对称设有活性炭斜管筛网,活性炭斜管筛网水平倾斜,活性炭斜管筛网表面覆盖有聚氨酯海绵5,PLC控制器与轴流泵1、电子调节阀、第一控制阀211、第二控制阀221、第三控制阀231和混流泵电连接。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轴流泵1将过滤池中已过滤的水抽出,经过出水管道11由出水口111喷出,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子调节阀打开,加药箱112内的ST絮凝剂流出与水混合,将水中的杂质聚合沉淀,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第三过滤件23和溢水挡环24配合三重过滤,使杂质沉淀在底部,而清水则流出,当杂质积累一定量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211、第二控制阀221、第三控制阀231和混流泵打开,将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内的杂质和水吸入第一排污管25中,同时通过混流泵和第三排污管32的吸污孔配合,吸取沉淀在池底的杂质,所有杂质通过第二排污管31和混流泵流入过滤池中过滤,过滤后的杂质集中收集,而清水由轴流泵1抽出继续使用;活性炭斜管筛网和聚氨酯海绵5配合吸附水池中的杂质,减少杂质的漂浮,清洁水源,活性炭斜管筛网倾斜设置不仅能使活性炭斜管筛网接触水中不同高度的漂浮的杂质,提高吸附效率,同时活性炭斜管筛网与第三排污管32的位置配合增加吸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包括轴流泵(1)和PLC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泵(1)连接有出水管道(11),所述出水管道(11)上侧设有出水口(111),所述出水口(111)上侧设有加药箱(112),所述加药箱(112)设有ST絮凝剂,所述加药箱(112)设有电子调节阀,所述出水管道(11)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连接有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所述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均设有溢水挡环(24),所述第一过滤件(21)设有一个第一控制阀(211)和若干喷头(212),所述第二过滤件(22)设有第二控制阀(221),所述第三过滤件(23)设有第三控制阀(231),所述第三控制阀(231)连接有第一排污管(25),所述第一控制阀(211)和第二控制阀(221)均与第一排污管(25)连接,所述第一排污管(25)贯穿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连接有多管接头(3),所述多管接头(3)连接有一根第二排污管(31)和若干第三排污管(32),所述第二排污管(31)连接有混流泵,所述混流泵连接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与轴流泵(1)管道连接,所述第三排污管(32)设有吸污孔,所述第三排污管(32)两侧对称设有活性炭斜管筛网,所述活性炭斜管筛网水平倾斜,所述活性炭斜管筛网表面覆盖有聚氨酯海绵(5),所述PLC控制器与轴流泵(1)、电子调节阀、第一控制阀(211)、第二控制阀(221)、第三控制阀(231)和混流泵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水池过滤装置,包括轴流泵(1)和PLC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泵(1)连接有出水管道(11),所述出水管道(11)上侧设有出水口(111),所述出水口(111)上侧设有加药箱(112),所述加药箱(112)设有ST絮凝剂,所述加药箱(112)设有电子调节阀,所述出水管道(11)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连接有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所述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均设有溢水挡环(24),所述第一过滤件(21)设有一个第一控制阀(211)和若干喷头(212),所述第二过滤件(22)设有第二控制阀(221),所述第三过滤件(23)设有第三控制阀(231),所述第三控制阀(231)连接有第一排污管(25),所述第一控制阀(211)和第二控制阀(221)均与第一排污管(25)连接,所述第一排污管(25)贯穿第一过滤件(21)、第二过滤件(22)和第三过滤件(23)连接有多管接头(3),所述多管接头(3)连接有一根第二排污管(31)和若干第三排污管(32),所述第二排污管(31)连接有混流泵,所述混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晶黄雨朱珠叶培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景博道城市规划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