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03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所述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包括进料面板和出料面板,所述进料面板底部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顶部;若干个进料孔,若干个所述进料孔设置于所述进料面板的内部,所述进料孔包括第一锥形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锥形孔的底部;若干个出料孔,若干个所述出料孔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所述出料孔包括第二锥形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顶部;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纺出的纤维丝透气性强,并且纤维丝的塑形效果非常好,稳固性强,大大的提高了纤维丝成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
本技术涉及纺织化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
技术介绍
喷丝板又称纺丝帽。喷丝板的作用是将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普通的喷丝板上的出料口呈圆形,非圆形的就称为异形喷丝板,现有的异形喷丝板的出料孔形状各异,有一字形的,十字形的,C形的,各种形状的出料孔生产不同形状的丝,各种丝的性能也不相同,然而现有的喷丝板使用效果差,纺出的纤维丝透气性差,以及塑形效果不佳,成型度不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解决了使用效果差,纺出的纤维丝透气性差,以及塑形效果不佳,成型度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包括进料面板和出料面板,所述进料面板底部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顶部;若干个进料孔,若干个所述进料孔设置于所述进料面板的内部,所述进料孔包括第一锥形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锥形孔的底部;若干个出料孔,若干个所述出料孔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所述出料孔包括第二锥形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顶部;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底部,所述出料口为四个孔相连的串形;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的正面。优选的,所述进料面板和所述出料面板均为圆形截面,所述进料面板的直径为七十七毫米,所述出料面板的直径为七十二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均为三毫米,所述第一锥形孔的最小直径和所述第二锥形孔的最大直径均为三毫米,并且所述第一锥形孔的高度为一点五毫米。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直径为三毫米,并且所述定位槽的高度为九毫米。优选的,所述进料孔的数量为十二个,并且环绕等距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所述保温套的内部开设有保温槽,所述进料面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热油槽,所述热油槽的一侧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进料面板并延伸至所述进料面板的外部。优选的,所述保温槽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热油槽并延伸至所述热油槽的内部,所述保温套的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板,并且所述保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块。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从进料孔进入,途中进过第一锥形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二锥形孔,最后经出料口进行喷出,使用效果非常好,而且纺出的纤维丝透气性强,并且纤维丝的塑形效果非常好,稳固性强,大大的提高了纤维丝成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喷丝板的结构内部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喷丝板,11、进料面板,12、出料面板,2、进料孔,21、第一锥形孔,22、第一通孔,3、出料孔,31、第二锥形孔,32、第二通孔,4、出料口,5、定位槽,6、保温结构,61、保温套,62、保温槽,63、热油槽,64、换热管,65、进油管,66、保温板,67、接触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喷丝板的结构内部图。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包括:喷丝板1,所述喷丝板1包括进料面板11和出料面板12,所述进料面板11底部与所述出料面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若干个进料孔2,若干个所述进料孔2设置于所述进料面板11的内部,所述进料孔2包括第一锥形孔21和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2设置于所述第一锥形孔21的底部;若干个出料孔3,若干个所述出料孔3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12的内部,在这里进料孔2和出料孔3的数量为十二个,所述出料孔3包括第二锥形孔31和第二通孔32,所述第二通孔32设置于所述第二锥形孔31的顶部;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1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锥形孔31的底部,所述出料口4为四个孔相连的串形,独特的纤维丝造型,为后续纺织物制作,提供便捷,增强了纺织物的透气性;定位槽5,所述定位槽5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12的正面。所述进料面板11和所述出料面板12均为圆形截面,所述进料面板11的直径为七十七毫米,所述出料面板12的直径为七十二毫米,便于更好的进行安装。所述第一通孔22和所述第二通孔32的直径均为三毫米,所述第一锥形孔21的最小直径和所述第二锥形孔31的最大直径均为三毫米,并且所述第一锥形孔21的高度为一点五毫米,主要是便于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进入和喷出,为出料口4的喷出提供充足的动力。所述定位槽5的直径为三毫米,并且所述定位槽5的高度为九毫米,主要是便于工作人员更加稳定的进行操作。所述进料孔2的数量为十二个,并且环绕等距设置,进料孔2环绕等距分布在进料面板11的顶部,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喷丝工作。本技术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喷丝板1安装在喷丝设备上,通过喷丝设备的启动,此时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从进料孔2进入,途中进过第一锥形孔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32和第二锥形孔31,最后经出料口4进行喷出,使用效果非常好,而且纺出的纤维丝透气性强,并且纤维丝的塑形效果非常好,稳固性强,大大的提高了纤维丝成型度。第二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2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结构6,所述保温结构6包括保温套61,所述保温套61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22的内表面,所述保温套61的内部开设有保温槽62,所述进料面板2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2的两侧均开设有热油槽63,所述热油槽63的一侧连通有进油管65,通过进油管65,可以将油品排至热油槽63的内部,先通过换热管64将第一通孔22内部的温度传输到热油槽63的内部,对油品进行加热,最后用油品对第一通孔22内部的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进行保温,所述进油管65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进料面板21并延伸至所述进料面板21的外部。所述保温槽62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包括进料面板和出料面板,所述进料面板底部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顶部;/n若干个进料孔,若干个所述进料孔设置于所述进料面板的内部,所述进料孔包括第一锥形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锥形孔的底部;/n若干个出料孔,若干个所述出料孔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所述出料孔包括第二锥形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顶部;/n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底部,所述出料口为四个孔相连的串形,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所述保温套的内部开设有保温槽,所述进料面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热油槽,所述热油槽的一侧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进料面板并延伸至所述进料面板的外部,所述保温槽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热油槽并延伸至所述热油槽的内部,所述保温套的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板,并且所述保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块;/n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的正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透气性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包括进料面板和出料面板,所述进料面板底部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顶部;
若干个进料孔,若干个所述进料孔设置于所述进料面板的内部,所述进料孔包括第一锥形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锥形孔的底部;
若干个出料孔,若干个所述出料孔设置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所述出料孔包括第二锥形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顶部;
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出料面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底部,所述出料口为四个孔相连的串形,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所述保温套的内部开设有保温槽,所述进料面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热油槽,所述热油槽的一侧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进料面板并延伸至所述进料面板的外部,所述保温槽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吉陈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创锦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